【保健品有哪些】罗振宇跟保健品有什么不一样?
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大汇演中,罗振宇、吴晓波们继续举办他们的演讲,继续受到粉丝的热情追捧。
但与往年一片对“知识付费”的赞誉声不同,听完今年的跨年演讲,社交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对罗振宇们批评的声音。有挑错的,有称其是骗局的,有把罗振宇吴晓波跟咪蒙老师并列称为中产鸡汤的,而最恶毒的则莫过于认为“中年人听罗振宇跟老年人买保健品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对于罗振宇,从个人角度讲我一向是不太喜欢的。当然这个“不喜欢”并没有什么代表性,也许只是我本能地对于太多人追捧的人或事都会有一种无由来的戒心。
但因为工作关系,我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罗振宇近几年的跨年演讲。在这里,我要给被批得体无完肤的罗振宇老师说两句公道话。
应该说,罗振宇和保健品还是有区别的。
那些认为罗振宇和保健品本质上相同的观点,说的是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心理按摩,一个让你有保持健康的错觉,另一个让你有保持学习和进步的错觉,但实际上错觉始终是错觉,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始终不是你真正学到的东西。
但这样理解罗振宇(也包括吴晓波)的演讲,以及他们传播的“付费知识”,其实是有片面的。
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结束之后,我朋友圈里不少企业家都对他的演讲表达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反而是一些平时言必称互联网思维、知识付费的朋友在转发批评他的文章。
这些企业家都是在生意场上经历过大风大浪走过来的人,有着相当高的商业智慧,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实践和思考,远非一般的职场人士可比。连他们都觉得罗振宇有可取之处,为什么在今年的社交网络上,罗振宇却被定义为“骗子”呢?
在读完罗振宇跨年演讲的文稿之后,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职场从业人士,你能从罗振宇的演讲中得到的,无非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和一碗让你继续为“知识”付费的鸡汤。那些认为“知识付费”无用的观点,其实说的是:在你没有建立完整的认识体系之前,碎片化的知识和概念是没有作用的。
罗振宇也好,吴晓波也好,他们对于中国的商业世界是有他们的思考的——当然不一定对,不一定准,甚至有些说法偷换概念哗众取宠,但他们确实有他们自己的思考。(相比之下,吴晓波比罗振宇要实在一些。)
这些思考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一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概念和感受,背后的逻辑分析、数据推论、模型演算、历史比对等等,统统都忽略掉了。这就等于数学老师教你解题的时候,把推理过程都跳过了,直接告诉你答案。你似乎知道了答案,看着答案倒推回去似乎很正确,但其实你还是没有学会解题。
而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了完整认知体系,对中国商业也同样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参与者、研究者而言,罗振宇吴晓波们的演讲,也许就会对他们有启发式的作用。他们平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思考,而演讲中的某个观点、某个概念、甚至某个字句,都可能让他们完成画龙点睛的一笔,继而把自己长期思考的问题想通,或者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而平时在脑子里没有画龙的人,忽然只点一只眼睛,你是准备用来吓鬼吗?
也就是说,同样是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对不同的人,作用大不相同。这也正是中产们开始批评罗振宇,而老板们却觉得他还有可取之处的原因。
而大家所指责的罗振宇所谓的“骗局”,其实是他并没有告诉你,如果不积累足够的思考,没有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听演讲也好,知识付费也好,得到的都是流于表面的概念,而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些喂到你嘴边的东西,并不能变成你真正的认知——天下间本来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所以,与其批评罗振宇吴晓波,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实践和持续的思考,你是画了一条龙等着点睛,还是白纸一张准备画眼睛吧。
(顺便说一句,说到今年的跨年演讲,许知远的比较值得一听,起码有几句实在话和真心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