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的反义词 1912秘事——埋藏在灯红酒绿下的民国历史

2019-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京,这座城池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总带有那么一丝丝的忧郁和哀伤,"六朝古都"的盛赞背后是一段段欲说还休的悲情.当你近距离感受这座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之时,你会发现在阴郁与忧伤的背后,那藏不住的高傲风骨和文艺情怀,尽皆展露在历史的长河面前,惊艳了无数岁月.灯红酒绿的反义词 1912秘事--埋藏在灯红酒绿下的民国历史文艺和风骨,也许在务实的中国人面前,显得太过于虚幻.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大多数人,也许并不会站在护城河的桥头,仔细端详中华门的雄伟.可能也不会踩着满地梧桐,安静欣赏颐和路

南京,这座城池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总带有那么一丝丝的忧郁和哀伤,“六朝古都”的盛赞背后是一段段欲说还休的悲情。

当你近距离感受这座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之时,你会发现在阴郁与忧伤的背后,那藏不住的高傲风骨和文艺情怀,尽皆展露在历史的长河面前,惊艳了无数岁月。

灯红酒绿的反义词 1912秘事——埋藏在灯红酒绿下的民国历史

文艺和风骨,也许在务实的中国人面前,显得太过于虚幻。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大多数人,也许并不会站在护城河的桥头,仔细端详中华门的雄伟。可能也不会踩着满地梧桐,安静欣赏颐和路民国建筑的精巧。

灯红酒绿的反义词 1912秘事——埋藏在灯红酒绿下的民国历史

而南京的壮阔波澜亦或是温柔典雅,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下愈发显得沉稳安静,无论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它们都无声地伫立在那里,看着时间慢慢流淌,不发一语。

南京是俗的,无论是南京人的性格还是语言。大大咧咧无所谓的态度加上不由自主的粗口感叹词,总会让初来乍到的朋友心头一紧。可是,中国没有多少城市能像南京这样,既可以俗得地道,又能将高雅玩转地如此美妙,因为南京骨子里还是浪漫的。

灯红酒绿的反义词 1912秘事——埋藏在灯红酒绿下的民国历史

这种浪漫甚至还带有一丝傲气与不屑。

从民国时期,南京人就渐渐展露出了这样的一种气质,全城种满梧桐只为博得美人芳心。后来,为了保护梧桐又拒绝地铁的建造,如此“疯狂”且浪漫的城市,可能也就只有南京了。

公元1912是中华民国元年,民国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是南京城最美丽也最辛酸的一段绮梦。当时的南京城内聚集着最显赫的政界要人和学术大家,孙中山先生正是1912年1月1日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样一种历史经验和怀旧情怀成为总统府毗邻的民国建筑群承载时尚消费的最佳背景。

2004年12月2日,南京1912隆重面世,一夜成名。

风雨飘摇,故人已去屋犹在。歌舞升平,今朝再续旧时情。

C字小楼忆浮事

在1912最南边有一栋二层小楼,其造型颇为引人注目,坐北朝南,开口呈现“C”字形,如同两个手臂一样环抱着中间的广场,似乎意旨:拥抱快乐。

而然这个小楼一开始却是为战争而建的,他的第一任主人是一个戎马一生的大人物,小楼初建于1923年,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江苏的军政大权均由江苏督军齐燮元掌握,1923年的他,以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的身份被授为宁武上将军,可以说此时的他如日中天,正虎视眈眈的江浙地区,C形小楼由此诞生,后为督军所,再后来的主人就是齐燮元倒戈的叛将陈调元,依旧在小楼里“运筹帷幄”。

再后来小楼历经辗转,却都不是它最初的目的。直到2003年,“C”字楼遇上了它的伯乐星巴克,在设计师环顾了小楼之后,似乎是听到到了小楼的诉说,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巴克”咖啡了。

红色小楼又烟雨

经过C字楼,一路向北,两道鲜明的粉红色,在周围的烟灰色中格外显眼。

这两栋楼是在1945年作为宿舍分给校级军官住的,如今的老楼成为了我们日常消费的“圆桌骑士”和“茶客老站”。

两栋老楼历经风雨,明明已经65岁的“高龄”,却无老态龙钟之感,这都是归功于当年开发商,他们当初开发时参照了上海新天地改造石库门的方法,在既要保护好老建筑,又要充分利用老建筑的开发思路下,请了江苏省建科院出方案,按照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开始改造,然而这样的改造,成本远远大于修建一所新的建筑,可谓是“情怀之作”。

百岁洋楼觅踪影

紧靠着太平北路的马路动车,有两栋紧紧相连的两层英式小洋楼。这两栋“祖母级洋房”建于1910年,如今的北面一栋成为了“芳满庭”餐厅,当时著名牙医何英祥曾在此居住,此间相传蒋介石的御用牙医也曾在此居住过,然而如今这座小楼究竟是不是其曾经的居所,无从考证,成为了坊间里的传闻。

“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南京是自信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两千五百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辉煌又经历过悲伤,让这座城的人已经有了“看破红尘”的洒脱,甚至有“任谁评说,我自逍遥”的态度,变成了一个个“南京大萝卜”。

所以,也只有南京人会如此巧妙大胆地将历史建筑改造成现代美食酒吧文化一条街,还看上去丝毫没有违和感。因为“大萝卜”们很清楚:建筑,永远是为人服务的,无论何时何地。历史,只有你走近去感受,不管雅俗高低。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历史文物与建筑,都好似那高冷女神,后人只能远远看着,碰不得摸不得。而南京的1912就像南京的潘西一样,直爽泼辣又不失温柔沉稳,俗中带雅,雅中有俗。她可亲可敬,伴着我们,与我们一起成长,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洒脱逍遥的南京城,能培育出这样一片个性独到的街区,我想也不足为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