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间 中国最成功的皇帝(北宋仁宗赵祯)
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消息从大宋传到辽国,彪悍的辽国君主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你说什么?他老人家怎么就过世了?”说着眼泪就掉下来:“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这份上,大有“偶像巨星”之势。直到700年后,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大中祥符六年,那一声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大臣都松了口气,在他之前真宗皇帝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所以他被取名“受益”,也是皇位的唯一继承人,五岁封庆国公,9岁封太子,13岁老爹真宗嗝屁之后,改名赵祯,登记为帝。
比起后世皇子间的九子夺嫡、你死我活争皇位,他的好命足以让他人嫉妒。
然而,仁宗的少年时光却过的异常艰难。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安于享乐、胸无大志的皇帝,签下澶渊之盟后,觉得丢脸,将年号改为“大中祥符”,然后开始四处拜神,五岳封禅。在其执政后期,拜神拜得老年痴呆,老是觉得大臣会联合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儿子,越有“被害幻想症”:干脆,我先下手为强吧。
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陛下还有几个儿子,能让你想杀就杀?”这才让真宗正视一个后果:杀了太子,就绝嗣了。
太子的一条小命虽然保住了,然而来自老爹的猜忌却从未消失。就在真宗弥留之际也在想着:儿子不可靠,要把权力交给皇后。
经过糊涂老爹的严防死守,13岁的赵祯登基后也没有多少舒心日子可过--章献太后就是真宗老爹留给他最大的考验。
与戏曲《狸猫换太子》不同,历史上的章献太后刘氏聪慧敏捷,极具政治头脑。这个川妹子理所当然坐到赵祯的背后--垂帘听政。
权力的滋味,尝过之后,就不想放弃,更何况是这个从深宫走到前台的聪颖女子。这个川妹子以前朝则天大帝为楷模,经常性披上黄袍问大臣:“你说前朝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大臣和太后的权利拉锯正式开始,双方打出的旗号都是“保护天子”。年少的赵祯,成了这两派斗争中的挡箭牌,也成了他们互掷的矛,皇位之上如履薄冰。在这11年中,赵祯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体”练的炉火纯青,或许,练字即练心。
赵祯是一个异数,从吕雉到慈禧,中国不乏母后掌权,在其身边长大的皇帝大多敏感懦弱。但赵祯缺有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事的宽仁。他曾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朕这一生,就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你们说出‘你去死吧’之类的话,站的越高,责任越大”。
公元1033年,仁宗亲政。
他太清楚自己接手的江山是一个怎样的烂摊子:爷爷太宗得位不正,"烛光斧影"成为其一生被人诟病的地方。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名正言顺”,三次北伐,几乎耗尽了太祖时期的积累;老爹真宗为了弥补“澶渊之盟”带来的心灵创伤,四处拜神,一口气将五岳都封了。
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改革。1048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即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
范仲淹从政已经28年,改革在他脑子里酝酿已久,十大政策一挥而就——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当场拍板:准奏,全国执行。
然而,范仲淹操之过急,其改革仅仅执行了一年就宣告失败。
范仲淹离开后,岳阳楼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但宋仁宗不会离去,开封城延续着他政治的部署——文彦博,一个有些保守的大贵族,接替了小范的宰相职位。 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彦博以沉默而实干的姿态,把宋仁宗的改革意图,不动声色地贯彻了下去。和他一道的,是包拯、杜衍这批能臣。没有口号、没有激辩,小范的十大政策,一条条修改,变得可以操作了。
或许,宋仁宗这种含蓄渐进的方式,错过了大变革的可能时机,治不好国家的病根;又或许,这种方式的成功,过分依赖他个人的宽仁魅力,而令后世之君难以效仿。但无论如何,新党旧党的争议淡化了;日后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提拔了;人才荟萃的一座高峰到来了——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
捏面将军狄青--北宋最后一个能打的将军。
仁宗即位后,曹彬、潘美、李继隆等名将都已成历史。只有一个曹纬也频频老矣。狄青狄汉臣出身贫寒,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朝中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然而,”东华门唱名才为好男儿“,仁宗虽处处维护,狄青生前,备受文臣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张子厚活跃于此,《梦溪笔谈》的沈括沈存中活跃于此,”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仙苏子瞻、扭相公王安石、包拯包希人、唐大炮唐介。。。林语堂说,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