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乙己饭店 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孔乙己的?
孔乙己是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先生几乎没有对其进行过直接的评价,而是通过咸亨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叙事和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
开头的“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傻头傻脑伺候不了长衫主顾,只能在外面与短衣帮打交道,可是他盛酒又不会掺水,所以被掌柜嫌弃,只能干温酒的活。不被辞退是因为推荐的人面子大。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小伙计绝对不是觉得孔乙己幽默,是和别人一样打心眼里看不起孔乙己,把他作为笑料。
所以鲁迅先生在孔乙己出场前就给他定位——他是一个连小孩子和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要嘲笑的对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这个名字还是绰号,没有名字,读过点书,连秀才都不曾中,但放不下读书人架子。
高个子但不事劳作,偶尔被人叫去抄书,连同人家砚台一起偷。一大把年纪了,胡子都白了,依然好吃懒做,站着喝酒还要“排”出几文大钱,在短衣帮前卖弄自己。语言也极力要表现出自己是读书人。
最后偷书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折了腿,再出现完全没有了读书人的样子,后来就不见了。但他来别人取笑他乐呵乐呵,他不来也没人关心。
孔乙己这个人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但更多的是挖掘了人性层面的东西,现在我们身边少“孔乙己”吗?
《孔乙己》是一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叙述,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骨子里藏着固有的悲凉。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现实社会。知识可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但更重要的是适者生存,顺应潮流,思想迂腐陈旧是跟不上这个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