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和弘历争大位 雍正王朝中 弘昼与弘时的结局 为何反差如此大?
《雍正王朝》中,弘昼得以保全自我,成了富贵王爷;弘时先行一步,成了弃子。之所以出现如此结局,与两人的处事哲学、所作所为以及当时的形势密不可分。
弘时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弘昼和光同尘,明哲保身
雍正上位之初,朝堂上的人事被八爷把持,清流党也不听使唤。苦于自己无人可用,政令无人执行,雍正准备开科取士,培养一批自己人。
弘时一大早就出场,联合张廷璐卖考题。他这么做,一是想为自己培养几个得力的小伙伴,毕竟办任何事都需要人;二是想赚点零花钱,弘时的俸禄不多,公关花销不小;三是为了把整个桐城张家跟自己绑到一起。
最后东窗事发,弘时事与愿违,还对张廷璐落井下石。雍正顾及父子之情,当时没对他下手,却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雍正推行“新政”遭到清流的反对,弘时为了争取清流的支持,与读书人站到同一阵营。不仅自己反对“新政”,还亲自跑到璐河驿,拉着弘历一起反对。新政就是雍正的根,容不得任何人反对。
雍正以为弘时会收手,还在给他机会,却不料他竟然和胤禩成了一路人。胤禩是雍正最大的对手,这叫当爹的作何感想?历史上,雍正看弘时与胤禩走得比较近,直接将他过继给胤禩。
在后来的“八王议政”活动中,弘时又是直接参与者。儿子联合叔叔逼老爸退位,雍正能不寒心吗?同样是雍正的儿子,人家弘昼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了雍正的事业。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
政变失败后,弘时为了防止消息走漏,企图杀隆科多灭口,结果又被雍正发现了。
弘时不知悔改,为了夺嫡竟然对弘历动了杀心。弘历已经是内定的接班人,也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弘时这不完全是作吗?
雍正经历过夺嫡,深知当中的残酷性。胤禩倒台后,雍正再也没有对手,自己的意志完全能够畅行无阻。眼看自己时日无多,雍正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为接班做好准备。
大清已经经不起夺嫡的折腾,“新政”不能因为夺嫡半途而废,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化,只能清理弘时。
弘昼懂得明哲保身,不参与权力斗争,朝堂之上的政务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实在避不开也装傻充愣。为了打消雍正和兄弟的疑虑,弘昼不惜败坏自己的名誉,搞活出丧、当荒唐王爷。面对没有夺嫡之心的儿子,雍正放心;面对没有威胁的弟弟,弘历也放心。
雍正的嫡系部队推波助澜
胤祥在临终时,当面跟雍正交代,弘昼没有夺嫡的心,而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这是在提醒雍正未雨绸缪,防范弘时。胤祥是雍正最信任的盟友,他的遗言自然分量不轻。
李卫在回京后,通过数落康熙的失误、八爷的危害,间接地提醒雍正早下决定,不要把难题再留给下一代了。雍正对李卫如同干儿子,他的提醒让雍正下决心清理弘时。
皇子有很多,皇位就一个,历史上,每一次的皇权交接都会伴随着你争我夺,侥幸成功者也会对失败者展开清理。
弘时的出局,是原有的皇位继承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即使雍正留下他,乾隆也不会手软。他的死,也是秘密建储制度的开端,从此,清朝再也没有发生激烈的夺嫡事件。弘昼是大智若愚的典范,他知道只要不威胁皇权,不挡别人的路,自己就能平安富贵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