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星功夫怎么样】陈小星功夫如何 何为太极拳—专访陈小星

2019-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小星眼中,外界对于太极拳仍存在不少误区.太极拳不仅仅是街头公园的老年运动,它是一项具有攻击功能的武术,同时也是老幼皆宜.内外兼修.裨益身心的有氧运动.[陈小星功夫怎么样]陈小星功夫如何 何为太极拳-专访陈小星   太极是文化名词,拳是武术名词,文化与武术的结合就是太极拳.太极拳的理论要求是移动如有不动,内外兼修.外练的是一种肢体的展示,对内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因而,太极拳对于塑身,对于心态平衡,对于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

     在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小星眼中,外界对于太极拳仍存在不少误区。太极拳不仅仅是街头公园的老年运动,它是一项具有攻击功能的武术,同时也是老幼皆宜、内外兼修、裨益身心的有氧运动。

【陈小星功夫怎么样】陈小星功夫如何 何为太极拳—专访陈小星

   太极是文化名词,拳是武术名词,文化与武术的结合就是太极拳。太极拳的理论要求是移动如有不动,内外兼修。外练的是一种肢体的展示,对内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因而,太极拳对于塑身,对于心态平衡,对于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积极的作用。

【陈小星功夫怎么样】陈小星功夫如何 何为太极拳—专访陈小星

     1952年出生,陈家沟陈氏十八世太极妙手陈照旭三子,十七世太极之尊陈发科嫡孙。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 作为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60岁的陈小星打起太极拳来潇洒飘逸而又力道十足。

【陈小星功夫怎么样】陈小星功夫如何 何为太极拳—专访陈小星

他眼中的太极拳是文化和武术的结合,作为武术的太极拳快慢有时刚柔并济;作为一种锻炼方式,太极拳有着平和状态下其他项目所难以相比的优势——它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同时又非常柔和、缓慢和连贯。文化与武术的结合。  

     问:太极拳究竟是一种养生操,还是一门技击功夫? 

陈小星:太极是文化名词,拳是武术名词,文化与武术的结合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实际上是有慢、有快的,只是大家平时很少见到太极拳技击性强的那一面而已。从练法上来说,有由慢到快、从柔到刚的过程。具体来说,太极拳有一路、二路之分,前者以柔为主,后者以刚为主。

而这两路又分别有老架、新架、小架的不同套路,其中新架增强了发力的连续性,技击性就很强,而小架因为动作小巧玲珑、不够舒展,推广很少了。太极拳一般情况下不主动出击,等对方出击,从而借力还力。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要动己先动。 

其实,太极拳老少皆宜,适应性比较广。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练习,是最适合都市人的运动方式。伏案工作一两个小时后,摆个姿势比画几分钟,紧张的肌肉立刻得到放松,精神得到振奋。出差在外住在酒店里,站上几分钟桩,也可以让紧张的精神松弛下来。特别是对调节内脏呼吸、改变骨质疏松、平衡心理情绪,有非常好的帮助。

问: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只适合于老年人练,这个看法对吗?

陈小星:我觉得年轻人对于太极拳的误区可能有两点,一个是时间误区,年轻人认为要等老了再去练太极拳;另外一个误区是观念,太极拳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这是不对的。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没有年轻人参加,就很难有广泛的普及和开展。 

太极拳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的表现,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改变对太极拳一些不太正确的看法。练习太极拳,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心态的平衡都很有帮助。 

太极拳的中心就是和谐,它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动作的协调,讲究的是上下相随,都是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我表现。实际上太极拳讲究的是一种技术和思想上的不断上进的表现。现在苦于的是,大家只是把太极拳看作是一种街头公园的锻炼方式,其实不是这样的。

问:现在的社会给人特别浮躁的感觉,很多人心里很乱,静不下来,你怎么看?

陈小星: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都想通过运动来缓解一下心态,抒发一下心情。太极拳对于人心态的平和有很好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平和状态下其他项目所难以相比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同时又非常柔和、缓慢和连贯。

练太极的时候讲究心无旁骛,我13岁一直到20岁都是闭着眼睛练拳的,起初是想让自己看不见外界的东西,这样也就没有压力了。到20岁时,周遭再繁杂也不会因此分心,即使睁开眼睛练拳也不要紧了。虽然练拳需要静,但并不代表自然环境一定要安静,外面再嘈杂,只要心静便可。 

    如果真正按照要求去打一个套路,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大汗淋漓。太极拳对于塑身,对于心态平衡,对于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太极拳的理论要求是移动如有不动,内外兼修。外练的是一种肢体的展示,对内是一种心态的调整。

    练武切忌蛮练

问: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陈小星:我觉得练习太极拳最大的对手就是你个人。陈氏太极拳练习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克己”。要按照太极拳所要求的技术,每一步该怎么样,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浑身上下该怎么样,要遵照这种要求来改变你习惯的那种动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克服掉旧的不自然的身体动作。

练武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绝不能好高骛远,基础是很重要的,要按照师父的要求,一步步地把每个动作做好。做好了以后,每次走完拳架以后,回过头来要想一想,哪个拳架做得比较顺,哪个拳架做得不顺,顺为什么,不顺为什么?要进行总结,进行反思,知道错了就改。不要一个架式不明白,绕过去,又练另一个架式。 

练武也讲究恒心,需防止浅尝辄止。很多人都有这种行为,练上一点就沾沾自喜,不求深入,觉得不过如此。太极拳要真懂了它,做事、为人,都应合乎拳理要求,所以习练太极拳的人,要静下心来,不要想着一步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脚踏实地地去掌握每一个要求,才可能取得成功。 

最重要的是太极拳不能蛮练,要带着思想去练。到了中级阶段以后,可能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就能悟到太极拳中的奥妙,也可能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对待事物的看法产生了新的认识。所以必须是静下心来,练的过程就是总结的过程、反思的过程。

    问:学会呼吸是运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那么陈氏太极对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呼吸是怎样规定的?

陈小星:在太极拳练习中,正确地运用意念和呼吸,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太极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结合,形成内外合一。

  “呼吸”在太极拳中本来的含义是指“开合”,“开”为“呼”,“合”为“吸”。初级是指外形的“开合”,到了中高级是指内气的“开合”。

  首先在“招熟”阶段,由于是初学,动作处于泛化阶段,正确动作概念尚未建立,做动作时显得手脚不随、上下难顾、动作笨拙、僵硬不协调。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关注呼吸配合动作,容易出现憋气,对学动作不利,对健康也不利。所以,这阶段主要应注意自然呼吸、心静体松,力求动作路线做标准。 

进入“懂劲”阶段后,动作达到规范,套路熟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的拳势。

  这时就要尽量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要采用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进行练习,以达到“懂劲”。凡是由虚变实的外开劲应呼气,而由实变虚的里合劲应吸气。这样一呼一吸、一蓄一发的锻炼方法符合练拳和攻防的要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太极拳要练到高级阶段,必须达到意、气、神合一。在神明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根据太极拳的特点要采用腹式逆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内收,隔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部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部自然平复。

  套路练习时应随着动作的变化进行呼与吸,如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等,此为拳势呼吸。拳势呼吸的规律为:起吸落呼、合吸开呼、蓄吸发呼。要自然顺畅,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

  拳论有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问:您说的太极拳的“气”代表什么?

陈小星:气分两种,一种是先天自然之气,一种是后天之浊气。练拳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后天之浊要沉淀下去,以意用气,刚开始练拳是以外形引内气,懂劲之后就是以内气催外形。气是一种意念,看不见。     

       按部就班方能养生

问:太极拳既有技击的作用,也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功能。现在很多人,包括国外的太极拳爱好者,练习太极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健身。您觉得怎样才能够达到一种最佳的养生效果?

陈小星:太极拳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初级阶段,主要就是强身健体即健身的作用;达到中级阶段,重要的是技击作用;达到高层次主要是修身养性的作用。

  所以在初级阶段,更要严格按照传统的练法,按各方面的要求,一步步去练,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一段训练自然可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健身功效。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是以健身为目的,而不是以研究为目的,就要适度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否则身体因素和各方面的因素只会适得其反。

  再一个就是虽然以健身为目的,但在执行动作规范上,在遵照技术要求上不能打折扣,如果习练者掌握不好技术要求,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甚至产生其他问题。

    问:很多非常有成就的太极拳大家在文化方面的素养非常高。您觉得文化素质对于学练太极拳有何作用?

陈小星:文化素养对于太极拳习练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练习分为三个阶段,按拳论说的,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在“招熟”阶段,文化水平低、文化素养差还能勉强跟得上,这时候是练架子、练表面的东西。而太极拳中,架子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不是说学会了一套架子,就懂太极拳了。

  等进入“懂劲”阶段的时候,如果不具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一定基础,自己对事物没有一定的独特看法,无法把握合乎自然界的规律,就绝对练不好太极拳。

  所以说,我建议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一定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汉语,古代哲学、艺术都要学习,甚至还要学习中医,从而丰富自己,吸取经验。

  学古文化也是内修的一种方式。因为太极拳创编于明末清初,它的很多语言都是以古汉语形式出现的,如果我们学习太极拳用现代语文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

  对古拳论的理解是个很高深的学问,要下大工夫,更不能从表面上望文生义。一句很常用的拳谚“四两拨千斤”,很多人理解错误,都以为是我用四两去拨你的千斤。其实不然,“四两拨千斤”前面有一个“牵动”,是“牵动四两拨千斤”,就是通过我练出的太极拳的内劲,集中精力打击对方的关键部位,很微弱的那一点、致命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四两”处,从而达到牵动对方全身的局面,就是他的“千斤”。

“四两”不是言己,“四两”和“千斤”都是指的彼。

太极拳的根源拳派

问:陈氏太极拳与其他流派的太极相比特点是什么?除了拳法,陈氏太极还有哪些内容?

陈小星:现代太极拳虽然分为陈、杨、吴、武、孙五式,但其他四式直接或间接由陈氏太极一脉相承,可以说陈氏太极是太极拳的根源拳派。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四个字——“螺旋缠丝”,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力要发于脚,行于腿,主于腰,由腰催肩,由肩催肘,由肘领身。

  陈氏太极除了拳法,还有太极单刀、双刀、双剑、双锏、太极春秋大刀、梨花枪夹白猿棍、太极梢杆、十三杆等,实际是一门很全面的武术派别。

问:既然陈氏太极是太极拳的根源拳派,为什么有传说张三丰是太极祖师?

陈小星:历史上有三个张三丰:一个生活在宋朝,一个则在金末元初,另一个存在于明朝初期。如今最著名的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曾在湖北太和山(今武当山)结庐修行。可是史料中,如《明史》和《太和山志》都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同时,史料证明太极拳诞生在明末清初年间,那和此张三丰的诞生年代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