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下一句是什么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2019-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锣鼓喧天.龙狮翻腾的南岳庙会,欢歌热舞.场面恢弘的苗族赶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景区,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年来,湖南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与旅游资源,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联姻","非遗 旅游"已成为深入推进湖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让非遗尽显魅力,为旅途增添亮色.相得益彰下一句是什么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非遗为旅游注入文化底色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万溶江畔的乾州古城,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今成为集中展示湘西传统文化魅力的旅游景区.每天上午10点3

当锣鼓喧天、龙狮翻腾的南岳庙会,欢歌热舞、场面恢弘的苗族赶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景区,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年来,湖南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与旅游资源,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联姻”,“非遗 旅游”已成为深入推进湖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让非遗尽显魅力,为旅途增添亮色。

相得益彰下一句是什么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非遗为旅游注入文化底色

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万溶江畔的乾州古城,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今成为集中展示湘西传统文化魅力的旅游景区。每天上午10点30分,来此旅行的游客都能欣赏一场由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精彩演绎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古老的梯玛神歌、欢快的苗族鼓舞、传统的绺巾舞等12个非遗节目轮番亮相,尽显湘西非遗特色与深厚文韵。

相得益彰下一句是什么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乾州古城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辉介绍,景区目前云集毛古斯、三棒鼓、土家织锦、湘西苗画等20多个非遗项目,建有湘西坊能工巧匠园、苗鼓文化传习所、湘西苗画传习所、乾州春会展示馆、辰河高腔展示馆等多个非遗传承、展示、销售场所,逐渐形成了以湘西非遗文化为主线,集群众创业就业、民间工艺人才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及民族文化保护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景区。

相得益彰下一句是什么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告别过去爬衡山只是拜寺庙、看日出的单调旅程,近年来,来南岳攀岩、采茶、逛庙会等丰富的出行选择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南岳庙会是湖南省级非遗项目,今年庙会期间,非遗戏曲、抬阁排街、美食杂耍、龙狮争霸等七大活动联袂呈现,充分展示了南岳庙会的深厚文化魅力。今年春节假期,有近百万游客和市民前来南岳逛千年庙会,享心愿之旅,南岳衡山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2.63%,“到南岳过年”已逐渐成为风尚。

此外,湖南雨花非遗馆聚集了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非遗传承人、万余种非遗产品,打造了“非遗大舞台”“非遗夜市”等多个旅游场景,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2017年,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紧抓旅游发展契机,以“非遗文化”为主旋律,实施白族民居风格恢复工程,打造了“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湘西古丈县墨戎苗寨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依托地处旅游黄金带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苗族非遗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为非遗搭建活化平台

当非遗牵手旅游,为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传承、传播、发展空间。

6月19日,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演员们,在“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街口跳起了富有白族特色的仗鼓舞,唱起悦耳动听的桑植民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老街,品白族三道茶,看一场由白族老百姓表演的非遗节目,充分展示出白族群众的文化自信。

“每周2至3场演出和不定时的排练,已成为常态。”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文化站文艺专干左粮华介绍,在当地旅游发展的带动下,由文化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梭子丘白族文化艺术团及汉剧团组成的文化人才队伍应运而生,目前,当地演出队伍已达30多人的规模,对传承和发扬白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丈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筠介绍,为传承苗族传承数千年的“白色图腾”--银饰手工锻制技艺,201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墨戎苗寨成立了“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传习所”,集制作、展览、体验、销售于一体,达到“以技养艺”的目的。“现在寨子里有银匠师傅数十位,最高的月薪上万元。”李琳筠说。

湘西苗画传习所2009年入驻乾州古城,如今10年过去了,在国家级传承人梁德颂的坚守下,不仅培养了一批苗画能手,还将传习所打造成了苗画推广阵地。“将传习所开在景区,依赖景区人流量,苗画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推广优势。”梁德颂的女儿、苗画县级传承人梁金翠介绍,传习所对游客开放,可体验苗画制作流程,还与相关学校开展了研学合作。

为脱贫攻坚增添文旅力量

非遗与旅游效应叠加,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强劲力量。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墨戎苗寨先后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村民都在苗寨的振兴中获得了实惠。王琴嫁到这里时,呈现在她面前的是行路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如今,她家的房屋租给了旅游公司作为苗族婚俗文化展示馆使用,她还在自家院子里摆起了摊位,卖苗绣制品、土特产等,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56岁的向国建是梭子丘村的文化能人,不仅霸王鞭、仗鼓舞、汉戏样样在行,还是傩愿戏的市级传承人。他和妻子向月春都是“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文艺演出队的队员,两人每月演出收入近2000元。“我们还在风情老街上开了家米粉店,生意也不错。”向国建表示,他们家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

“依托‘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我们通过电商服务平台、白族旅游餐厅等旅游服务商体,参与到老街的旅游经营之中,切实促进了群众增收。”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副乡长向雪娟介绍,自2017年7月开街以来,先后接待来客2.8万多人次,带动当地各经营主体创收250余万元。 (贾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