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简历 李海燕:让“身体密码”开口说话
血迹、毛发、指纹、足印……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法医是一个戴着口罩、不苟言笑、思维缜密、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在人们熟悉的《鉴证实录》《法医秦明》等影视剧中,通过戏剧化的剧情观察和定义着法医群体。而从广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的法医、共产党员李海燕身上,《南方》杂志记者不仅看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一腔深沉的职业情怀,还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往无前的突破与创新。
从零开始,挑担DNA数据库建设
从建设之初的几万份DNA数据,到如今的千万份级,广东省DNA数据库的“成长”有目共睹。《南方》杂志记者在广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实验室采访时,见到其背后的主要推动者李海燕,她正紧盯着电脑,和同事查看检测的数据问题。看似文弱却爱说爱笑的李海燕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不停刷新,也刷新了记者一行人对法医这一职业的刻板认知。
“有时候面部的照片会随着时间和本人的真实相貌发生差异,这就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但DNA是不会错的。”谈起印象深刻的案例,李海燕不禁回忆起被拐16年的儿童找到了亲生父母的案例。
从2009年开始,李海燕参与部署、指导广东省打拐DNA数据库建设,确定专人与“宝贝回家”志愿网站负责人员建立有效的失踪人员DNA信息采集、核查反馈机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打拐DNA数据库比中信息的核查工作力度,使广东省通过打拐DNA数据库比中失踪人员信息数量快速上升,至今累计比中被拐卖儿童700多名,帮助被拐儿童回家。
在全国刑侦绩效考核中,利用广东省打拐DNA数据库找到被拐儿童数量连续几年在全国排名第三。
“提升技术,加快建设,不仅提升了工作成效,对我们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作为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主任法医师、DNA检验科科长,她直接推动了广东省DNA数据库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她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对职业的忠诚坚守,揪出一个个隐身凶手,让真相水落石出。
据悉,目前广东省DNA数据库建设取得DNA数据总数达到1100多万,DNA数据库建设总数全国各省份排名第一,每年比中各类刑事案件两万多宗,直接认定涉案人员35000名左右。广东省DNA数据库获得案件破案总数等三个指标全国第一的最好成绩,并获公安部表彰奖励。
在广东省DNA数据库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李海燕深知建立数据检测标准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检测带来的成本控制问题,也涉及具体的实验室布局和日常操作。有鉴于此,李海燕组织并参与DNA专业国家标准的制定2项,组织编写《广东省公安机关DNA鉴定检材提取、保存、送检规定》《 广东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管理规范》《 广东省公安机关DNA实验室管理规范》《广东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建设五年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推动DNA数据库建设及使用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广东省DNA数据库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全国DNA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事后回想才觉得害怕”
对女法医来说,去案发现场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被问及此,李海燕一边笑,一边向《南方》杂志记者感慨:“我对去案发现场的感觉,就是辛苦,确实太累了。有时候几十分钟就要带好所有设备集合,拎包就走。所以我从来不穿裙子上班,在办公室也常年备一套衣服。
如果是夏天戴口罩这样的全副武装,非常热。”很多人不知道,法医在案发现场工作时,为了防止破坏现场需要遵循许多行动规则,累了就只能蹲一会儿,忙一次下来,法医们经常累得说不出话来。李海燕就好几次从案发现场累得回家生病发了烧。
谈起经历一些命案案发现场,在比较血腥的环境中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李海燕推推眼镜说:“工作那会儿哪里还顾得上害怕,只是忙完了,事后回想才觉得后怕,自己怎么能在那种环境下工作完的。”不仅如此,在解剖环节中,法医也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法医最主要的是要解决死亡的原因、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时间,然后才能通过综合评判来找出嫌疑人。”
累还是其次,怕的是徒劳,无法获得关键信息的工作,最让李海燕感到沮丧,这也是李海燕坚定地要攻关DNA检测技术的原因。“如今,我们技术提升了,一些多年未能破获的老案子,我们也不断翻出来按照最新的技术重新对当年收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这几年,我们破获的老案子有100多个案例。‘翻旧测旧’,也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红色基因库、宝贝回家计划、灾难事故遗体认定……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包含着李海燕和工作团队的辛勤汗水。“有时候时间很紧张,我们就加班工作,尽早完成检测。”2015年12月20日,深圳某地发生滑坡灾难,造成附近民房、厂房共计22栋楼房倒塌,70余人失联。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深圳市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面对复杂情况,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及时抽调全省法医、DNA、痕迹、影像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支援工作小组。2016年1月2—12日期间,李海燕与全体DNA工作组成员通力合作、连夜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被发现遇难者遗体的身份识别工作。
李海燕还曾面对过几十年前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前辈的遗骨。近期,DNA工作组还承担着红色基因库的建设工作,为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寻找回家路途。面对大量的检测工作,李海燕说:“我们的团队都非常有工作热情,经常加班加点,早日还原真相,早点让逝者安息,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就算有防护,我们也能检测出来”
法医也常常遇到难题。2014年,武汉至广州的一辆高铁曾经因人为破坏而被迫停运。但是,在现场提取的多处血迹与可疑人员无法配对。受命破局的李海燕彻查现场周边村庄,并绘制了明晰的家系图。她从2142个样本中,顺着血脉的“藤”,层层排查,摸准了深藏的疑犯,终于让胆大妄为者伏法,避免了更大伤亡和严重事故的发生。
李海燕详细解释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NA检测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许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也会做好不少防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能尽力检测出结果。而针对基因家系,我们也根据特点建立独有体系帮助查案。未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总结出一些家族特征、人种特征,这样也为未来的工作开拓了更多空间。”
当前,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大,DNA实验室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广东省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此,李海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申请专项经费支持,与相关领导沟通,详细解释建设DNA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参与,争取各级领导对DNA工作的支持。
同时,她还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各市、区、县,了解具体的建设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她还推进县区DNA实验室建设,还组织和参与制定县区DNA实验室建设规范,今年底广东省将建成100个县区DNA实验室,建设数量达到全国第一。
“其实在做法医和检测DNA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很自豪、很幸福。”李海燕说,“有时候,我会和同行、同学们分享一些案件侦破后的小故事,比如某一个环节我发现了什么细节,然后决定了案件侦破往哪个方向发展,就会有很多的自豪感。有时候我比中了数据,都会高兴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不仅是我一个人这样,许多老警察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就是一种自豪感,也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如今,广东DNA数据已经联动起全国8000多万份DNA数据,通过成立“异地备份中心”,拓展未来大数据和DNA技术的发展空间。李海燕说:“DNA检验系统在1989年就已经成熟地应用到公安系统里,这个技术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我们正在抓紧做的事情就是把DNA检验技术,推广到各县区DNA实验室,定期开展教学、交流等活动,不久全省就能做到DNA系统全覆盖。”
每一次对DNA的成功解码,都是与生命的无声对话,李海燕在冰冷的数据中倾注着自己浓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不断化解着每个阶段出现的困难。面对工作,她精准严谨,而面对生活,她却喜欢说“随遇而安”。我们能感受到,她的“随遇而安”的背后,显示着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享受工作、不断努力的生命状态,也为未来的幸福感寻找着延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