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福新职务 刘明福:新中国领导人“六不怕‘的战略气魄

2018-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中国的领导人,在领导解放军与外部势力的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中,显示了一种战略气魄,形成了一种战略传统,保持了一种战略优势,这就是"六不怕"的英雄气概:不怕封锁;不怕制裁;不怕孤立;不怕包围;不怕破裂;不怕战争.(一)   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美国颁布管制对中国输出战略物资等法令,冻结中国政府在美国的资产,中美贸易完全停止.还有36个国家参加对中国的封锁禁运.这给中国人民

新中国的领导人,在领导解放军与外部势力的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中,显示了一种战略气魄,形成了一种战略传统,保持了一种战略优势,这就是“六不怕”的英雄气概:不怕封锁;不怕制裁;不怕孤立;不怕包围;不怕破裂;不怕战争。

(一)   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美国颁布管制对中国输出战略物资等法令,冻结中国政府在美国的资产,中美贸易完全停止。还有36个国家参加对中国的封锁禁运。这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作为应对,中国政府开展了反对封锁禁运的斗争,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中国人民千方百计,既保证了前线的供应,又改善了人民生活,使美国封锁新中国的图谋彻底破产。

(二)   不怕制裁——邓小平说:制裁中国“七十年也没有用”

1989年中国“六四”风波后,美国带头制裁中国,西方七国集团以及20多个发达国家参与。邓小平1989年9月17日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中国不怕威胁,不怕孤立,也不怕“制裁”。老实说,“制裁”十年、二十年,中国也还是存在。199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客人时指出:“中国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

1989年7月2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斯考史罗夫特和助理国务卿伊格尔伯特之前,先对李鹏和钱其琛说:“制裁措施我们不在意,吓不倒我们。”钱其琛说,不久将举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不知又会宣布对中国采取什么制裁措施。

邓小平说:“不要说七国,七十国也没有用。”邓小平说,中美关系要搞好,但是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我们什么时候怕过人?解放后,我们同美国打了一仗,那时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一点没有,但是我们没有怕过。中国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做外事工作的人要注意这个问题。

邓小平1990年在会见外宾时又提到:“中国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中国经济发展受了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事实上,制裁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抵抗制裁是够格的。所以我们并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

(三)   不怕孤立——邓小平说:世界上最不怕孤立的就是中国

邓小平1989年10月26日在会见当时的泰国总理时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他说:“过去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现在情况变了。但是,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们看得很清楚。

巴黎七国首脑会议就体现出来了,就是在这个会上决定制裁中国,他们使用经济手段,也使用政治手段,如高级官员不接触。这个东西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美国也好,法国也好,他们的决策人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认识不清。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22年仗建立起来的,建国后又进行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

超级大国、富国都没有这个本领。第二,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

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所以,外国的侵略、威胁这一套,在我们看来并不高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益处。事实表明,那些要制裁我们的人也开始在总结经验了。总之,中国人民不怕,不信邪。”

(四)   不怕包围——新中国在“三次大包围”中崛起

新中国总共三次被包围,第一次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对中国形成的包围圈;第二次是在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对中国组织的包围圈。这两次对中国的战备包围,都历时20年之久。

第三次是从2011年开始,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太平洋地区,开始构建遏制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可以预见,美国在21世纪对另的战略包围和战略遏制,时间将更为持久,情况将更为复杂,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从朝鲜、台湾海峡、印度支那三个战略方向,形成了对于中国的向心迂回进逼之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政府在太平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网,这个基地网从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开始,经过阿留申群岛、日本、琉球、朝鲜、台湾、菲律宾、越南,一直延伸到泰国。对新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

中苏关系破裂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也实行了战略包围。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苏联针对中国,提出了“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苏联不仅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并且在1978年底建立远东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三个军区,不断扩大太平洋舰队,做好了在远东地区打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准备。

为了包围中国,苏联在1966年1月同蒙古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在1978年11月又分别同越南和阿富汗签订了同样性质的条约,这些条约都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

根据条约规定,苏联势力大举进入蒙古、印度、越南、阿富汗等国家,打着集体安全的幌子,形成了包围另的联盟。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1978年12月,越军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并且扶植起一个亲越政府。”“在中国看来,中国的边境态势正在演变成一场战略噩梦。在北方,苏联持续不断地集结部队:苏联在边境上仍保持将近50年师的兵力。

在中国西部,阿富汗经历了一场红色政变,苏联的影响力在那里越来越强。中国还认为苏联插手了伊朗革命,最终在1979年1月16日赶走了伊朗国王。苏联继续在亚洲推行集体安全体系,目的显然是为了遏制中国。与此同时,苏联还在与美国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中国的看法是,此类协议会‘将苏联的祸水东引’。中国似乎正处于十分危急的关头。”

进入21世纪,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大力构筑针对中国的“战国包围圈”。美国对中国的“战备围堵”,突出表现为三“三海、两链、16航道”的军事布局。美国不仅控制了全球16条最重要的海峡通道,而且在东海、台海、南海这三海,在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这两条岛链封堵中国。

胡锦涛2008年底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话指出: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军事同盟体系,加强西太平洋地区战略部署,强化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加紧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军事渗透,构筑针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圈,对我国形成的军事压力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增大。

胡锦涛强调:我国在海洋具有巨大战略利益,当前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也来自海上。美国利用太平洋上的“两条岛链”从海上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一些邻国与我国在海洋划界、岛屿主权、海洋权益问题上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争端,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几乎都受制于他国,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要高度重视维护我国海外权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海上安全,在抓住台湾这个重点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南海和东海问题。在新一轮海洋开发浪潮刺激下,南海周边各国和有关域外大国纷纷在该地区展开角逐,我国在南海面临着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严峻形势。

日本与我国在东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划界、钓鱼岛主权以及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近年来日本加紧争夺东海海洋资源和控制权,东海问题成为干扰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我们要把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国家安全战备和军事战略的突出位置,将南海、东海与台海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考虑、整体筹划,加强战略预置,抓好侦察预警、作战力量、指挥控制、战场设施、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海上防卫体系。

中国要有突破两上岛链的能力,要有解决“三海”问题的能力,要有保卫战略通道的能力。

面对国外各种势力的重重包围,中国没有畏惧,反而将其作为发愤图强的第一动力。邓小平在会见多国外宾时都讲到过:“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怕包围的。”我们“几十年的革命历史就是在包围中生存,在包围中干出革命的胜利”。

(五)   不怕破裂——毛泽东说:我们不愿破裂,但也不怕破裂

在1957年12月12日举行的第73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使会谈由僵局到中断。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出:“我们愿意谈判,并积极争取成果。如果美国不愿意谈,我们也可以中断谈判。我们不愿破裂,但我们也不怕破裂。美国如想打仗,我们也可以奉陪。”

邓小平在中美关系中坚持原则,宁可关系倒退也不迁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曾经实行联合美国制衡苏联的政策,美国自认为中国在战略上有求于它,因此可以在台湾问题上迫使中国让步。对此邓小平则表示,宁可中美关系倒退,也决不迁就。

在此之后,中苏关系有所改善,邓小平适时调整对美政策,更加强调独立自主,与美国适当拉开一定距离。邓小平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为了坚持原则而不怕破裂的精神,是一种政治家精神,是一种战略家气魄。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和平、以斗争求和谐、以斗争求合作,是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一贯政治风格,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不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因素。

(六)   不怕战争——新中国向世界宣示:我们天不怕、地不怕

1955年1月,在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后,美国第七舰队主力开始向台湾海峡和浙江东南海面集结,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还威胁要使用核武器。1955年1月28日,毛泽东在芬兰首任驻华大使孙士敦递交国书进行谈话时,针锋相对地指出:“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性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

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

我们对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就是这样进行教育的。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我国有六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说来,还算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

”“我们有句老话,小米加步枪。美国是飞机加原子弹。但是,如果飞机加原子弹的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全世界人民会支持我们。”

周恩来当年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的报告中,在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时指出了两种可能,一是“给它以挫折,让它知难而退,然后可以解决问题”,“还有另一种可能,敌人越打越眼红,打和大陆,战争扩大。敌人孤注一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美帝有疯狂的一派,我们应该做这方面的准备。

我们并不愿意战争扩大,它要扩大,也没有办法。我们这一代如果遇着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了我们的子孙,只好承担下来,让子孙永享和平。不过我们绝不挑起世界大战。

我们应力争前一种前途,力争和平。但也准备应付后一种可能,应付世界大战。”周恩来说要准备“应付世界大战”,显示了新中国不畏惧强暴的决心和气概,因为美国确实存在“疯狂的一派”,例如主张扩大战争、鼓吹要对中国甩原子弹的麦克阿瑟。而当时彭德怀的名言是“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邓小平1974年11月在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时说,如果苏联打算进攻中国,正如毛泽东和你所谈的,想只用100万军队就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他们必须再增加100万,甚至这样也不够,因为如果他们下决心同中国打仗,那他们必须决心打20年。1975年10月他在与基辛格会谈中再次提到:“至于中国,我们是天不怕、地不怕。”

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时,向美国方面传递的重要信息是,“中国人吓不倒,我们不想得罪人,我们要扎扎实实干自己的事,但谁要干涉或吓唬我们,都会落空。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

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庞然大物吓唬人,中国人不所。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我相信,在外国的侵略和威吓面前,我们的人民不会怕,我们的子孙也不会怕。”

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接见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讲话中,又指出: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自己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我们怕什么?战争我们并不怕。我们分析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真打起来也不怕。谁敢来打我们,他们进得来出不去。中国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丰富经验,打垮了侵略者,我们再来建设。……谁也压不垮我们。

邓小平1981年1月12日在会见日本参议院议长德永正利时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代表了中国政府对于战争的态度:“就中国自身来讲,中国不怕战争,就是世界打起来,通道断绝,中国自己也有比较强的生存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回到延安的窑洞,那样也能生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