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慈善公益 李厚霖:十年公益 不忘初心
摘要:有些事,对有些人来说,是小事,但对另一些人,是大事。十年,他和一群人,坚持做这一件“是小事也是大事”的事。
2008年,感动于汶川大地震,李厚霖决定做一个慈善基金机构,长期做慈善公益。就这样,他创立了“I Do基金”。九年来,他带领着这支队伍走过全国许多贫困地区,帮助过的困境儿童累计超过26,000多名。2016年9月,李厚霖携手李云迪、马苏、何洁、赫子铭等明星以及爱心志愿者第九次入藏,给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完小和位于阿里的措勤中学、措勤小学、霍尔和雄巴等几所学校的师生们带去了爱心和祝福。
“我跟孩子们有过约定”
谈及“为什坚持九年进藏做公益“?李厚霖说,“我跟那里的孩子有缘,有约定。”
2007年,李厚霖第一次去西藏,当时是去旅游,听说那里的孩子很苦,就从北京带了很多东西过去。看到那里的孩子一个个纯朴可爱,就爱上了那个地方。这是他个人与西藏结缘的开始。
2008年,一封来自西藏阿里措勤的求助信开启了李厚霖带着I Do基金的九年援藏路。他说,“至今还记得那封信的内容,大概是学校没有打印机,平日给孩子们的考试试卷都是油墨手印的。在全国统一升学考试时,很多孩子因不适应打印卷,成绩受到影响。希望我们能捐助一台打印机。教育资源差距之巨大,让我们很震惊。”就在那年七八月份,李厚霖I Do基金带着发电机、打印机、广播设备等物资,去了西藏阿里。
九年,李厚霖和I Do基金见证并参与了阿里几所学校从“冬天没有热水,上课没有电,考试卷子要用手推印,一盆水要被用到伸手不见五指才舍得倒掉”的状况一点一点改善。看到这些学校陆续有了新的教学楼,热水房,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爱心图书馆……李厚霖感到特别欣慰,更让他高兴的是,有一群坚守在这里的老师。
“那里的老师让我钦佩”
阿里地区大部分学校是牧民学校,98%的学生住校,从六七岁上小学就开始,所以,这里的老师要承担更多责任,平时,他们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每到开学季,老师得去四处“抓”学生回来上课。
李厚霖介绍,“不是每一个牧民家庭支持孩子上学,因为他们家里就一两个孩子,想孩子留在家里干活。还有些孩子则喜欢逃学。这些,我们内地人想象不到,我们也是连续多年来这里,跟这里老师多次交流才发现这些特殊性。”
被这群“特殊”职业的人感动,I Do基金第九年给老师们带去了更多关注,不仅给他们带去了按摩仪、代课老师津贴等,还推出了“高原教师培训计划”,帮助高原教师定期去内地进修,提升专业水平,帮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
“慈善是真正意义上的顶级奢侈品”
2007年的西藏之旅,开启了李厚霖与西藏孩子的缘分,也开启了李厚霖的慈善之路。对慈善,他有两个观点:“第一是亲力亲为。若不亲自去,体验不到孩子们的真实需求,比如对那些缺乏亲情见谁都叫‘妈妈’的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第二是可持续性,就像九年西藏行。”
这些年亲自践行慈善,李厚霖收获很多,许多孩子都深深留在他的记忆中,一说起他们,他还哽咽动容。
他说,“有一个叫‘海军’的孩子,从1岁开始就患上了罕见的‘瓷娃娃’病,经常毫无缘故地骨折,哪怕咳嗽厉害点都会。所以,从1岁到8岁,小海军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在这孩子被确诊后不久,失去了父亲,更不幸的是,她还有一个妹妹,也是‘瓷娃娃’,这种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被他们家给碰上了。我们听说了海军一家的故事,就想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0年,I Do基金联系到海军家人,资助海军完成了“截骨矫正髓内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一个月后拆除石膏,经过一系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海军就能站起来,练习行走、骨骼恢复生长。
“看到海军康复,这个破碎的家庭又有了希望,我们有巨大的幸福感。没有什么比得上这个。”李厚霖认为,“幸福感”是做慈善最大的收获之一。
做慈善这事,对有些人来说,是小事,但对另一些人,是大事。李厚霖因感性点亮了“大爱”这盏灯,十年不变初心,一直在路上。从2008年创立I Do基金以来,李厚霖不断致力于慈善公益模式创新,以专业的企业基金运作方式,通过无偿援助、产品义卖、心灵关怀、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关注和支持儿童健康和成长。
与此同时,在李厚霖的积极推动下,由他创立的企业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在不断发展、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动整个中国珠宝行业教育源头的发展,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艺术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的设计人才,为整个行业的未来进行人才储备。
从零散的个人捐助到创立公益机构,把I Do基金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公益平台,带动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实现人人公益,一直是创始人李厚霖的夙愿。在他看来,慈善是真正意义上最顶级的奢侈品,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