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分裂 如何看待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

2019-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顺理成章的加入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二者的蜜月仅仅维持了三年,南斯拉夫就跟苏联决裂,从此走上了"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的独立发展之路.南斯拉夫分裂 如何看待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南共与苏共之所以决裂,云石君在<地缘政治:南斯拉夫2>中已有分析.简单的说,南斯拉夫在地缘格局上身居冷战物理前沿,这种格局下,无论倒向苏联和西方,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大国博弈的马前卒和炮灰--而这明显非南斯拉夫所愿

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顺理成章的加入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但二者的蜜月仅仅维持了三年,南斯拉夫就跟苏联决裂,从此走上了“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的独立发展之路。

南斯拉夫分裂 如何看待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

南共与苏共之所以决裂,云石君在《地缘政治:南斯拉夫2》中已有分析。简单的说,南斯拉夫在地缘格局上身居冷战物理前沿,这种格局下,无论倒向苏联和西方,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大国博弈的马前卒和炮灰——而这明显非南斯拉夫所愿。通过独立自主,能够抽身事外,并在东西方阵营的夹缝中左右逢源,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较强国家实力,以及巴尔干半岛在地缘格局上极端敏感性,也让南斯拉夫有独立于东西方之外的资本。

南斯拉夫分裂 如何看待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

这种情况下,南共“背叛”了自己的苏联老大哥。

只是,南斯拉夫的这种独立自主,只是国际关系层面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组织结构方面,南斯拉夫依然跟苏联保持了一脉相承——二者皆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一党专政,在核心权力的章控制,南共领袖(铁托)拥有绝对权威,近似独裁——其地位类似于斯大林之于苏联;

南斯拉夫分裂 如何看待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

民族政策方面,南斯拉夫也跟苏联一样,采用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以民族和聚居区域为标准,把全国划分为塞尔维亚、波黑、黑山斯诺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六个加盟共和国——此外在塞尔维亚之内,还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这些加盟共和国和自治省,都拥有相对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为什么南共在跟苏联老大哥决裂后,却依然在政治体制方面,仍旧对苏式体制高度继承呢?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南共的红色出身,使它在在成立之初,自然对苏联多有借鉴。但除了师门渊源,更关键的原因是:南斯拉夫的国情决定了,对苏联经典政治体制的采纳,是它能够存在下去的几乎仅有选择!

这话是什么意思?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巴尔干火药桶》中,云石君曾分析道,巴尔干半岛崎岖多山,地缘实力有限,难以孕育强势本土势力;而且内部地缘结构的支离破碎,以及强势核心板块的缺乏,也决定了巴尔干半岛难以在政治上整合为一体。人文结构层面,由于其地处东欧(东正教)、西亚(伊斯兰)、欧洲(中南欧天主教)三大地缘文明势力的交汇,这意味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不同强势外来文明的影响,民族、文化构成因此超级复杂。

南斯拉夫作为巴尔干半岛的主体大国,其之国家结构,自然跟巴尔干半岛的地缘人文环境高度契合:

政治上,南斯拉夫的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天然缺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名词,不单单指代一个政治上的加盟共和国;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与地缘板块;

至于人文特征方面,南斯拉夫在民族和宗教构成上也错综复杂:它境内主要有五大民族——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语言上,则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黑山语,宗教方面,则有源自欧洲的天主教、东罗马时代流传至今的东正教,和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遗留的伊斯兰教。

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和超级复杂的人文认证,使得南斯拉夫根本不具备整合成国的起码基础。而如此多的不同族群,上千年下来积累的矛盾和冲突那更是可想而知。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维系国家统一呢?

在一些人看来,分权民主是个好办法。毕竟民主天然具有政治缓冲阀功能,通过引入西式民主,可以将冲突局限在政治体制内部,各方通过政治博弈(比如议会斗争)的方式来进行利益分配,如此便能避免矛盾扩大到社会层面,引发国家动荡、内战与解体。

但这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现实中压根就不符合南斯拉夫国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民主并非万能。虽然其的确自带矛盾缓冲阀功能,但这种功能也是有局限的。当矛盾和冲突相对较小时,民主方能起到调和之用。而要是各派利益冲突过大,甚至闹到你死我活,那民主体制不仅无力于缓和冲突,反倒有可能会加剧矛盾的激化!

而南斯拉夫就是后者。南斯拉夫的地缘和人文结构超级复杂,各族群矛盾非常尖锐,很难通过简单的谈判和妥协来调和。要是非要强行搞西式民主,把权力大幅下放,那不仅不能让大家握手言和,反而会让各族群各自抱团,进而分道扬镳——甚至爆发内战!

所以,南斯拉夫不具备分权民主的基础!要想维持国家统一,就必须中央集权!

而在中央集权方式的选择上,苏联模式又成为南斯拉夫的必须!

南斯拉夫地缘结构支离破碎,天然缺乏一个强势主体核心板块;人文层面,由于内部族群高度撕裂,中枢无论代表那个族群,都会招致其他族群的一致反对。而鉴于没有哪个族群拥有力压群雄的绝对实力——甚至相对优势都没有,所以也无法以主体族群为依托,构建出威权式集权国家。

那该咋办?

在二战前,当时南斯拉夫王国的办法,是鼓吹泛斯拉夫主义——通过对南部斯拉夫人这个共同的族系起源的思想复活,以它为共同纽带,压制现实中族群的分歧,培育他们的共同情感认同,进而获得国家向心力。

但这个尝试失败了。毕竟所谓的斯拉夫族系起源,那就算有,也是几千年前的事儿了。几千年下来,这种共同点早就随着岁月的洗礼被雨大风水去,现在想重新唤醒,哪有那么简单?

既然共同的族系认同不给力,那南斯拉夫就必须用其他方法,来构建国民的共同情感纽带与国家认同。而这所谓的“它法”,便是红色意识形态,以及构建于领袖“铁托”威望上的高度个人崇拜。

二战后,红色意识形态风靡全球。红色意识形态是以纵向的阶级成色为敌我划分标准,突破了地缘、民族、语言等横向结构限制;而红色意识形态主张的无神论,在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提高,对自然敬畏心大减,自信心空前膨胀的19世纪和以及20世纪中前期,也变得非常有说服力——可以利用它,来压制传统的宗教影响力。

通过培育共同的红色意识形态认同,可以一举突破南斯拉夫内部的几乎全部结构性隔阂,于是就成为化解南斯拉夫内部分裂格局的绝佳手段。所以,在南斯拉夫与苏联政治决裂后,依然坚定的尊奉红色意识形态——因为这是维系南斯拉夫国家认同的基础纽带。

只是,红色信仰的纽带功能,仅仅只体现在精神层面,考虑到南斯拉夫极端复杂的国情,光靠这种虚活还远远不够。世俗层面也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依托。

而这,就是铁托的绝对独裁与个人崇拜。独裁作为中央集权的最极端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减统治集团的分歧内耗——这在地缘、人文结构十分复杂,力量来源分散,且相互间分歧严重的南斯拉夫,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通过塑造领袖的伟岸形象,能够有效增进国民的崇拜与认同,再把这种对现实中领袖的认同,连带的嫁接到到对其所代表的国家这个虚拟组织的认同上,便可以实现增加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通过对红色意识形态的采纳以及对斯大林式个人崇拜的继承,再加上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有力措施,南斯拉夫在开国之初的三十年内,非常出色的完成了维护了国家完整和统一的任务——这对这个天然存在严重分裂可能的国家而言,还真是颇不简单的。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南斯拉夫维系国家统一的这两根纽带,都相继出现松动,并最终彻底断裂。而这种共同情感纽带的断裂,和国家经济的恶化叠加在一起,非但导致了南共政权的灭亡,甚至还引发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和内战的爆发。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形势的变化,还有纽带本身的结构性缺陷息息相关

首先说个人崇拜。铁托的崇高威望,并非与生俱来,他之所以能走上神坛,一是由于他在二战中抗击纳粹德国的杰出贡献;二是因为其在南共体系内,获得了绝对的权力。

但问题是是,南斯拉夫并非君主世袭制国家,铁托也非奉天承运的皇帝,故其之领袖威望,不能像古代中国皇帝那样理所当然的传承下去。

铁托去世后,非但其作为民族英雄所赚取的威望随之而逝;而且因为铁托去世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更没有专门给接班人培育个人势力和威望,所以南共领导者一时间群雄逐鹿——这种彼此制衡之下,最后整出了个主席团集体领导,各派轮流坐庄的奇葩格局。这不仅大大增加南共中枢的内耗,削弱了它的实力,更让领袖个人崇拜这个虽则极端,但却可以有效维护全民认同的纽带不复存在。

其次,20世纪后期,国际共运由盛转衰,苏联也渐露败相。随着苏东剧变的爆发,苏联解体,红色意识形态在欧洲影响力急剧消退。这种情况下,不仅南共政权的统治基础松动,维系南斯拉夫国民一致认同的另一条精神纽带也就此断裂。

个人崇拜和红色意识形态,是维系南斯拉夫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随着这两大支柱的崩塌,非但南共政权分崩离析,而且原先被压制的内部地缘、人文矛盾也重新出现,并愈演愈烈,闹到最后就是内战爆发,南斯拉夫分裂解体!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南联盟总统——米诺舍维奇下台,南斯拉夫内战持续了十年。曾经的统一国家,也一分为六(随着2006年黑山独立,现在已一分为七),这个曾经威震东南欧的区域大国,也彻底没落无闻。

而在这场撕裂南斯拉夫的大戏中,美国的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国人熟知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即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那次),美国为首的北约直接发动空袭,给了南斯拉夫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