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重提旧事 不是柳传志一人打天下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1月14日,在中关村计算所一间办公室,70岁的倪光南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11月16日,联想集团前身.计算所公司首任总经理王树和也对记者表示,一些书里的联想创业史很片面,我们过去集体创业的历史,现在都变成一个人打天下的历史了.倪光南们要说什么?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在联想集团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84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地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约合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

11月14日,在中关村计算所一间办公室,70岁的倪光南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11月16日,联想集团前身、计算所公司首任总经理王树和也对记者表示,一些书里的联想创业史很片面,我们过去集体创业的历史,现在都变成一个人打天下的历史了。

倪光南们要说什么?到底是不是事实呢?

在联想集团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1984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地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约合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

公司董事长和首任总经理都不是柳传志,他怎么一个人创办了公司呢?倪光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倪光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领域最具贡献的科学家之一,1984年他受邀成为联想集团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以下简称计算所公司)总工程师。

1994年起,倪光南被解除了总工程师的职务,1999年被解聘。虽然离开了联想,但倪光南一直在关注联想的发展和创业史。

倪光南给记者提供了联想及其前身成立以来的宣传册的扫描件。其中,1988年的手册上有公司领导人的照片,依次是:董事长曾茂朝、前任总经理王树和、总经理柳传志、总工倪光南等。

对此,王树和表示,历史是不能演绎的,天下也不是一个人打出来的一些书里的联想创业史很片面,我们过去集体创业的历史,现在都变成一个人打天下的历史了。

我们当时不像书里写的那样,不是某某人毅然决然地抛掉了金饭碗,跳到了商海里边,打拼了一个新天地。2009年11月16日,在中关村计算所附近的一间会议室里,王树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关村改革风云纪事》一书中,有一篇作者署名为柳传志的文章 《联想初创时期的回忆》,文中有一段曾茂朝对柳传志说的话:将来科学院的研究所到底怎么搞,现在很难看清。你们就作为所里埋伏的一支精兵吧,到了关键的时候就要发挥作用

记者未能向当事人求证此话的真实性,不过王树和说,这段话也是演绎的,计算所公司的成立是在当时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计算所被划为技术型研究所,科研经费面临削减,是我们为寻求出路做的一个努力。

在创办计算所公司前,王树和是计算所科技处副处长,对计算所的科研成果比较了解。当时(1984年)计算机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的计算机公司像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著名的有四通、信通、科海、京海等公司,他们给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比较优厚的待遇,对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我们成立这个公司,一方面是要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留住我们的科研人员。

王树和说,计算所给了20万元的开办费,所里的房子随便用,所有人还在领计算所的工资。这样,计算所公司就在一间小平房里诞生了。

上述《回忆》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当时的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和我有一次谈话,我说:将来我们要成为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但对200万元究竟是多大,则完全没有经验。王树和说,当时见周光召是他带着柳传志去见的,而不是柳传志一个人去。

公司成立后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生存。王树和说:当时有的人要卖旱冰鞋,有的人要做收音机,有的人要卖电子表,还有的人要做计算器,货都已经进了。

王树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大约在混乱的状态下运行了一个多月,他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便对所有人说:我们是计算所的公司,就应当卖计算机。从此才正式确定计算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柳传志和王树和十八相送的故事很让人难忘。

王树和说,创业初期,他和柳传志、张祖祥等人整天都在办公室加班,我离家太远,中午饭我在张祖祥家吃,晚饭去柳传志家吃,有一次晚上去柳传志家吃饭了以后,他送我回家,我们就这样送来送去,讨论公司的发展问题,觉得倪光南的汉卡不错。

许多媒体在描述他们三人去请倪光南之前在手心不约而同地写上倪字的情节,王树和说,实际上没有这个情节,可能是最初的作者《三国演义》看多了,借用了诸葛亮和鲁肃用火攻曹操的情节和典故。

在联想集团的网站上,汉卡的研制日期为1987年。而在1986年印制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学技术成果汇编》(1979年到1985年)小册子中,注明LX-80联想式汉卡的研制时间是1983年8月~1984年5月,是联想成立之前。主要科技人员是倪光南、竺乃刚、秦梅芳等人,倪光南的名字排在最前面。

王树和说:汉卡最早是竺乃刚在负责,倪光南只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不过他们的贡献,不好说谁比谁更大。竺乃刚出国以后,汉卡主要就由倪光南做,当时已经授权给另外一家公司生产,计算所公司成立后,我带着柳传志邀请倪光南来做总工程师,后期的汉卡才主要由我们来做。

王树和介绍,中科院要给下属研究院所配备500台微机的愿望,给计算所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

在众多的公开资料中,联想的第一桶金被这样描述,20名员工肩扛手提,将2000个包装箱像蚂蚁搬家一样挪到三层楼上我们借来的大型机的机房中,赚了70万元。但倪光南说:这是不客观的,我们当时每台计算机赚了1400多元,是一个大学毕业生25个月的工资,光靠搬机箱、流大汗怎么可能赚到这么多钱?

当时的计算机都是从国外进口,操作系统全部都是英文的,市面上也有几种汉卡,但都不稳定,我们负责这批计算机的验收、组装、培训,还装上了倪光南的汉卡,一下子就赚了70万元。王树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