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天下廉吏 无出其右

2019-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成都青羊宫游玩的人,会发现三清殿阶沿上左右各有一尊被摸得发亮的铜羊(复制品).其中左边那尊铜羊长得怪,头上只有一只角,身体由羊胡.马嘴.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猪臀.狗肚.虎爪构成,将十二生肖的特征汇聚一身.传说人体哪个部位有疾病,摸摸这只铜羊的对应部位,就可消除相应的病,妇女摸它肚子可生男孩.所以,大家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都喜欢去摸一摸以祈福.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天下廉吏 无出其右铜羊的底座有铭文:"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

到成都青羊宫游玩的人,会发现三清殿阶沿上左右各有一尊被摸得发亮的铜羊(复制品)。其中左边那尊铜羊长得怪,头上只有一只角,身体由羊胡、马嘴、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猪臀、狗肚、虎爪构成,将十二生肖的特征汇聚一身。传说人体哪个部位有疾病,摸摸这只铜羊的对应部位,就可消除相应的病,妇女摸它肚子可生男孩。所以,大家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都喜欢去摸一摸以祈福。

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天下廉吏 无出其右

铜羊的底座有铭文:“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落款为“信阳子题”。信阳子是谁?他叫张鹏翮,清朝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史称清朝第一清官、贤相。

清同治版《成都志》记载,青羊宫原来有铜羊,明末张献忠进成都后失踪。雍正元年(1723),张鹏翮在北京古玩市场上发现这尊铜羊,花重金买下,专门赠送给青羊宫,以弥补原来失去的铜羊。

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天下廉吏 无出其右

在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看来,为青羊宫赠送铜羊,在张鹏翮一生中只是非常微小的一个事情。他是雍正王朝初期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集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是清朝268年里,蜀人做官地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

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天下廉吏 无出其右

自幼聪颖,22岁考中进士

明朝初年,原籍湖广麻城孝感乡白獭河绿柳村(今湖北麻城市龙池桥街道白塔河村)的张万,入川定居在遂宁县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逐渐繁衍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

明末,张氏家族饱经战乱之苦,张万的第八世孙张烺颠沛流离在异乡。顺治6年,张烺暂居在今南充市顺庆区。同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张烺的大儿子张鹏翮出生了。

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自幼聪颖过人。3岁时,张鹏翮随父迁居到西充县槐树场(今西充县槐树镇)大堰沟。张烺教他《大学》,他能当场诵读出来。小小年纪,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

张鹏翮13岁时,张烺回到遂宁,住在赤崖沟(今遂宁船山区河沙镇赤崖村)。张鹏翮跟随川中名儒彭觉山学习。彭觉山博通经史,长于诗文,对张鹏翮影响很大。张鹏翮少年有志,鸡鸣即起,孜孜不倦,读书论学,潜道修身,以圣贤自期。

一次,张鹏翮读《陆宣公奏议》,感叹地说:“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由此可见他的志向。

康熙3年(1664),16岁的张鹏翮在县、州、道的考试中,都是第一名,进入县学成为庠生。5年后,21岁的张鹏翮考中举人。

考官、时任蓬溪知县的江苏丹阳进士潘之彪,对张鹏翮非常赏识,称赞说“此公辅器也”。张鹏翮后来的发展证明,潘之彪的眼光很准。

第二年,22岁的张鹏翮进京赶考,考中三甲第122名进士,成为当年年龄最小的进士,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在进士中选有潜质的年轻人,先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经考核后,根据表现再任命官职)。

此后,张鹏翮开始了55年的宦海生涯。他从中央到地方又回到中央,还出使过俄罗斯,任过知府、学政、巡抚、兵部侍郎、刑部尚书、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几乎把各种重要职务都当了个遍。

这在当时的汉人官员中,是比较少见的。

为官清廉,成为廉能典范

康熙14年(1675),27岁的张鹏翮出任顺天府(今北京地区)乡试同考官(副考官)。回朝后,康熙帝在懋勤殿召见他,叫他坐下又赐茶水,嘘寒问暖,问父母身体怎么样,很是亲切。

张鹏翮对康熙帝的恩宠非常感激,以这次经历,为后代拟定了16个字的字辈:“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直到现在,张鹏翮的后人还在沿用这个字辈。

康熙19年(1680),张鹏翮外任苏州府知府。上任后,他发现苏州虽然富庶,但赋税沉重,又遇到连年干旱,民生艰难。他给朝廷上疏,奏请“缓积欠、宽考成”。

没想到的是,他刚到任6天,家里就传来噩耗:母亲景氏去世。按惯例,他要回家奔丧,还要为母守孝3年,是为丁忧。

3年后,张鹏翮被重新起用,出任兖州府(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知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宽政省刑,把前任遗留下来的疑难案件全部重新查判,使得许多冤案得到昭雪,释放了30个冤民。他还重视农桑,兴办教育,修缮学校,修撰《兖州府志》,移风易俗。

经过张鹏翮大力度的施政,兖州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大变,官民交口称赞,张鹏翮的清官名声开始叫响。康熙23年(1684),朝廷评选全国七大清官廉吏,张鹏翮以无可争议的政声,成为康熙帝树立的“廉能”典范之一。

康熙24年(1685),张鹏翮在当了3年兖州知府后,被调到山西运城出任河东盐运使。离任那天,兖州百姓苦苦挽留,有的人攀爬到马车上,有的人干脆就躺到地上拦住去路。经好言相劝,百姓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他离去。

到了运城,张鹏翮着手修复盐池、疏浚河渠,并对运城开展修缮工程。第二年十月,张鹏翮回朝任通政司右参议,一个月后转任兵部督捕右理事官。

出使俄国,展现忠勇胆识

康熙27年(1688),张鹏翮40岁。对不惑之年的张鹏翮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同年五月,他奉命出使俄国。

俄罗斯军队入侵边境,清兵将其围困在雅克萨城。俄罗斯遣使到北京,要求谈判。康熙帝派大臣索额图带领使团到俄罗斯勘定中俄边界问题。张鹏翮精通满语,康熙帝增派他为副使,掌管汉文文牍事宜。

使团走的路线条件相当艰苦。进入荒漠后,经常遇到风暴。张鹏翮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然艰难前行。他在写给家里的书信中说:“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

使团在路过克鲁伦河时,遇到当地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事。大家商量咋办,张鹏翮主张派人去说明他们只是借路而已,不是去帮谁打仗,但没被采纳。使团派出前锋部队,想硬闯过去。

结果,前锋部队遭到袭击被抓了起来。大家慌乱起来,想另找一条路绕过去。张鹏翮制止说:“不能后退!我们受命出使俄罗斯,应该奋不顾身继续往前走。如果撤退,他们来偷袭我们,我们如何抵挡?不如先找个安全的地方驻扎下来,做好防御工事严阵以待,然后派人去解释我们没有恶意。如果对方不听,我们再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做。”

大家仍在犹豫,张鹏翮又说,事出危急,正是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张鹏翮的话,终于让大家信服。

大家按张鹏翮的办法,派人前往解释原委,果然消除了误会。对方释放了前锋部队,并让出了通道,使团得以安全通过。

使团不辱使命,为第二年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后来康熙亲征噶尔丹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情报。

张鹏翮回京后,先是转任左理事,很快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官至正四品。

出使俄罗斯期间,张鹏翮写了大量诗文。他在《奉命出使俄罗斯口占》中写道:“阊阖銮云捧玉皇,同文盛治肃冠裳。一人有道来荒服,两曜无私照万方。威播楼兰能顺命,化行西域自尊王。皇华不暇歌将父,报国丹心日正长。”此外,他还写了一卷《出使行程记》。

秉公执法,受康熙帝褒奖

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还没坐热,康熙28年(1689)二月,41岁的张鹏翮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从二品)。

张鹏翮到任后,一向生活俭朴的他,发现府邸内陈设华丽,立即叫人把那些奢侈的玩意儿拿走。

他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平反冤假错案。同时,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止摊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完纳历年积欠钱粮。还奏请朝廷,建造定海县城,修学校、仓储、监狱等。

经过张鹏翮的治理,浙江全省“兵民相安,地方宁谧”,社会稳定,百姓丰足。张鹏翮不仅在老百姓心中有口皆碑,还受到康熙的褒奖。

康熙30年(1691),81岁的大学者黄宗羲“造辕请见”张鹏翮。黄宗羲自明朝灭亡后,坚决不事清廷,即使康熙帝多次征召,他都拒绝前往。

清光绪版《遂宁县志》记载,黄宗羲虽然归隐乡野,但并非与世隔绝,张鹏翮的声名早已传入他的耳中。所以,在杭州、苏州等地寻访旧迹、拜访朋友中,去见了张鹏翮。

张鹏翮和黄宗羲见面非常愉快,两人就做人、做学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黄宗羲称赞张鹏翮为“当代正人”,是“清正范俗”的表率。

康熙33年(1694),张鹏翮遭遇了人生的一次低谷。他向朝廷奏请免捐公粮,康熙帝觉得他和去年说的话自相矛盾,要求查办。最初“部议”是革职,但康熙帝心软了,还是让张鹏翮留任巡抚,但要降级,而且是降五级。

同年十月,张鹏翮升任兵部右侍郎。离开浙江时,当年他离开兖州的一幕重现,老百姓拦路阻轿涕泣挽留。有人还把他的像画在竹阁上,要子孙后代“无忘我公之惠政”。

鉴于当时科举考试营私舞弊严重,一个月后,康熙任命张鹏翮为江南学政。张鹏翮铁面无私,公正公开透明地主持科考,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贫寒学子被选拔了出来,那些有靠山有门路的无才考生被拒之门外。江南士子对张鹏翮充满了感激之情。

康熙帝对张鹏翮的操行非常满意,赐书奖谕说:“从前作清官者,宋文清一人,今日张鹏翮堪与之匹。”康熙帝说的“宋文清”指的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徐侨,谥号“文清”。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35年(1696)四月,张鹏翮在主持科考中,选拔出了后来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的张廷玉。

康熙36年(1697)五月,张鹏翮被召回京城。康熙帝接见他时,盛赞他是“天下第一等人”,任命他为左都御史(正二品)。

第二年七月,50岁的张鹏翮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从一品)。因他做事公直廉明,“不避权贵,人皆惮之”,凡是有重大的案件,康熙帝总是派他去处理。

张鹏翮刚上任不久,就接到一桩案件。原任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川陕总督吴赫等人贪污挪用40多万两白银。康熙帝叫张鹏翮等人前往陕西查办此案。

张鹏翮到陕西后,严格查核,秉公执法,严惩贪污,把有关违法犯罪的官员,都按法律治罪。康熙帝对此很高兴,夸奖张鹏翮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

同年十一月,张鹏翮出任江南、江西总督,即两江总督。但张鹏翮的主要工作,仍在办理陕西的案件上。

也就在这年,张鹏翮刻印了《耕织图》(又名《御制耕织图》),康熙帝题诗,著名宫廷画家焦秉员绘图,共计46幅图,是中国农业生产最早的彩色成套图像资料。

治理黄河,成为治河专家

康熙39年(1700)3月,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简称总河、河督)。当时,黄河、淮河连年泛滥,许多人束手无策,康熙帝把希望寄托在了张鹏翮身上。

张鹏翮到任后,认真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到现场仔细勘察情况,提出了“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康熙焦秉员同意了他的看法,批准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

张鹏翮按照自己拟定的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开始了治河工程。这一治就是8年,使得黄河、淮河得到有效治理,漕运通达,连年大丰收。

尽管其间出现了一些波折,张鹏翮也受到相应的处分,但张鹏翮并没有自暴自弃,仍继续努力地治理黄河。康熙42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对张鹏翮治理下的黄河非常满意,御笔题写“澹泊宁静”匾额赐给张鹏翮。

张鹏翮在河道总督任上干了9年,成为治河专家。他把治河经验写成了24卷的《治河全书》。《中国水利史》一书对《治河全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张鹏翮曾经写诗记述他治河的事情:“九载劳心为治河,栉风沐雨靖洪波。平成奏绩民安乐,感戴尧天祝颂多。”一方面写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把功劳记在了康熙帝身上。

康熙帝也说:“张鹏翮自任总河以来,克遵朕指示,修筑工程,殚心尽力,动用钱粮绝无靡费,比年两河安晏,堤岸无虞,深为可嘉。”

康熙47年(1708)十月,张鹏翮回京出任刑部尚书,第二年二月转任户部尚书。

就在这年,张鹏翮得知,老家黑柏沟祖宗传下来的田产被移民而来的“楚人”侵占。对此,身为户部尚书的张鹏翮无可奈何,劝说族人“安分受贫以享升平之福”。

年底,张鹏翮接手两江总督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一案。陈鹏年为人一向耿直,与噶礼关系不好。噶礼就说陈鹏年写的《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派张鹏翮去查处此事。

当时张鹏翮的儿子是噶礼的部下,噶礼扬言说:“张鹏翮要是整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但张鹏翮没有被噶礼的威胁所吓倒,如实查证后,作出了“直鹏年而曲噶礼”的结论。

两袖清风,逝后无钱安葬

康熙52年(1713),张鹏翮出任吏部尚书,一直到康熙61年(1722)。

雍正元年(1723),75岁的张鹏翮出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成为雍正初期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官至正一品,位极人臣。

同年三月,张鹏翮受命修康熙帝的《实录》。四月,又受命出任《三朝国史》《大清一统志》和《明史》总裁官。

这年九月,张鹏翮在北京古玩市场购买一只铜铸青羊,后来赠送给成都青羊宫。

年底,张鹏翮请假回乡省墓。这是张鹏翮最后一次回故乡,他畅游遂州名山胜水,把遂宁山水题咏殆遍,写了大量诗文。他还探亲访友,过着短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年回到北京后,张鹏翮年老体弱,患上了病,雍正帝特命御医为他治病。尽管如此,张鹏翮仍“励精图治,持大纲,去烦细,时议称贤相焉”。

雍正3年(1725)二月,77岁的张鹏翮在京病逝。谥号“文端”,雍正帝为他撰写碑文。

张鹏翮一生性情恬淡,做官期间没有搞副业、购置田产。他去世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舍宅只有几间竹楼。大儿子张懋诚“四顾茫然”,竟然穷得拿不出钱来安葬父亲。

幸亏雍正帝赐给1000两治丧白银,张懋诚才得以扶柩回家,把父亲安葬在遂宁月山(今重庆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金簪子坡,与祖父张烺葬在一起。如今,张鹏翮墓仍在,状如小土堆,墓碑极为普通,风化剥蚀,文字漫漶。

张鹏翮做官55年,品行高尚,两袖清风,时称贤相、清官。除康熙帝的高度评价外,雍正帝也赞誉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他和狄仁杰、姚崇、包拯、况钟、于谦、海瑞、于成龙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8个清官。

张鹏翮的文学素养非常高,工诗善文。他现存诗600多首,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清新,格调刚健。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河,影响了玄孙、性灵派大诗人、位居“清代蜀中三才子”之首、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的张问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