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的读音 水黾的“黾”字怎么读?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的。翻开《汉语大字典》,“黾”字有四个读音。
读音看起来有点多,但是其实很容易排除,因为其中[méng]和[miǎn]是地名,[mǐn]是副词,都和这种小动物没有关系。唯一能和动物有关的就只有第一个读音[měng]了,而它正是这个词真正的读音。
正如《汉语大字典》所言,“黾”本来指的是无尾目的青蛙一类的动物。其实这个字本来就是个无尾目动物的象形字。
上海博物馆藏商代铜器父辛黾卣([yǒu],是一种喝酒用的青铜器)铭文拓片,图片来自《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四册第3168页,中华书局2007。第三个字,也就是最下面那个,就是“黾”。从这个早期字形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无尾目动物的形象,特别是那一对弯折的大长腿显得非常明显。
“水黾”正是“水面像青蛙的动物”的意思。由于它的捕捉足较短,通常蜷缩在身体下方,乍看起来明显的腿只有四条,而且它行动速度快,经常跳跃,这些特点都多少会和青蛙有些相像,于是古代中国人就借用了青蛙的名号给它命了名。这种用生活环境加某种不相关但有一点相似的生物为其它生物命名的规则在汉语中很常见,比如河马、海豹和江豚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水黾在民间的某些别称,如水马、水猫等等,用的也是类似的构词方法。
补充:后面有些网友提出部分工具书上给这个字注音为[mǐn],可见这个字的发音是“有争议”、“没什么结论”的,这简直奇哉怪也。大型工具书内容庞杂,书成众手,频频出错是常态,没错误的我一例都没听说过。“水黾”一词的构词法简直一目了然,为什么某两本辞书的某些实际编者一拍脑门,随手写上一个完全未加证明的错误读音,就能与我这里介绍的构词原理形成“争议”呢?我在本科时差一点就成为了某权威辞书的实际修订者,最后因为时间冲突没有去。
如果我去了,是不是说我就连随便一个没被校正的笔误也都可以被算作“争议”呢?不是说我的说法不能反驳,但是反驳时得有理有据嘛,就一个“权威”出处能证明什么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