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雪球】小米集团2018年 财务报表分析

2019-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务报表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人,满足了投资者的要求,那么就能满足政府.银行.等其他使用者的需求,那么这篇财报分析,我就以投资者的角度,给大家分析2018年小米集团的经营业绩.本文的分析思路根据小米的财务报告并结合其日常经营活动,主要围绕小米的风险.增长.营利性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方面分析,并给出一定的投资建议.[小米集团雪球]小米集团2018年 财务报表分析本次分析有关小米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小米官方的财报数据及公告文件.选择小米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首先自己作为一个米粉,对小米的日常经营活动最为熟悉,能够

财务报表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人,满足了投资者的要求,那么就能满足政府、银行、等其他使用者的需求,那么这篇财报分析,我就以投资者的角度,给大家分析2018年小米集团的经营业绩。

本文的分析思路根据小米的财务报告并结合其日常经营活动,主要围绕小米的风险、增长、营利性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方面分析,并给出一定的投资建议。

【小米集团雪球】小米集团2018年 财务报表分析

本次分析有关小米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小米官方的财报数据及公告文件。

选择小米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首先自己作为一个米粉,对小米的日常经营活动最为熟悉,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联想到报表数字指标背后的实际经营情况,提高整个分析的有效性、针对性。虽然自己比较喜欢小米这家企业,但更多的是对其背后整个商业模式体系框架的考量与思考,在这里一定会以独立、客观、第三方严谨的态度来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

再者也是最主要的,小米是互联网经济的代表,是个新物种,缔造了许多商业史上的奇迹。以互联网方式切入到中国制造业,最初做手机,到目前在手机、IOT(物联网设备)等多个智能硬件领域取得了多项惊人的业绩,间接推动了中国整个制造业的进步发展;小米2010年成立,仅用了7年时间销售额就突破千亿,到目前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性。

截至2018年,小米的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进入了前五名。

2018年小米上市,创造了香港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股IPO,估值最高时高达一千多亿。互联网思维、风口、粉丝经济、用户主权、性价比屠夫,小米创造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小米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那么在中国经济改革深水区、中国消费升级、人口成本优势消减、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带着无数光环和话题的小米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探讨和学习。

小米2018年刚刚上市,目前在生命周期中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对这类企业我们往往更多关注其盈利情况,即利润表的部分。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家企业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间接地告诉投资者值不值得对其投资,也是投资人对其进行估值的基础,所以我首先分析小米的利润表,看看2018年小米的盈利水平到底如何。

                                                 2018年小米收入占比

我们先来根据小米的业务以及规模大致认识这家企业。如图,可以看到小米的主要业务板块有三: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其中智能手机占比最大,其次是IoT,互联网服务。2018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和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占据了小米营收的90%之多,可归类为制造业业务。

小米在招股说明书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新物种、是新经济的代表,但互联网服务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为了方便后面的对比分析,我们暂且根据营收构成的最大比例定位行业,依据其更多的权重将归其为制造业企业。

                                         近几年小米与格力营收对比(单位:亿元)

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的定下了五年赌约,如今两家的报表都已有结果,格力以高出50亿的营业额胜出,但小米在增长趋势上表现得更具潜力。两位大佬的赌注无非只是一个玩笑,而其背后所代表的两家企业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时代意义,是新兴互联网制造与传统企业制造发展模式的对抗与竞争。

期初是两者的针锋相对,但在这五年的发展中,小米与传统制造业合作进军了大家电(空调),格力的核心领域。而格力进入手机、芯片,小米的腹地,同时也在不断的互联网化。

格力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老兵,丝毫不示弱,老兵未老,也积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同时向汽车制造等重资产生产领域转型,难以撼动;小米的新经济不断跨界扩张,革新多行业,增长也是非常的亮眼。5年之约小米虽输, 但却看到了新旧力量的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与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进步的缩影。

                                       近几年小米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让我们看一下小米近几年营收和利润情况。营收方面,16年是小米的低谷期,发展遇到瓶颈,16年营收基本不变,16年年底小米发布MIX机型,显著提升了品牌形象,加上国外印度市场的突飞猛进,17年一改颓势大幅增长,17、18年的营收都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

经营利润方面,因15年基数较低,15年到17年经营利润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然而18年的经营利润却是负增长的,这里非常不符合常理,18年的营收在50%的高增长之下,经营利润反而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怀着这个疑问,继续解读。

                                                              小米营收构成

我们层层剖析,将小米各年营收拆开来看,近几年中小米的手机业务一直是小米最大的收入板块,但其手机业务占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IoT以及互联网服务的业务占比是逐年增长的。这充分的说明了小米的战略布局的调整,之前是绝得的以手机为中心,在此趋势下小米除了手机,将来对IoT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就在今年小米提出了手机 AIoT的双核心战略,正式将IoT提升至跟手机同样重要的高度,从侧面印证了上述观点。IoT产品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同时也证明了小米在手机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的,小米的扩张虽然带有相当高的风险,但现在来看其扩张暂时是成功的,成功的转型更是有利于对冲单一的手机业务带来的巨大风险,生活消费产品作为人们的必须消费品,更是有利于降低整体科技行业的高风险性。

小米从开始杀入已经血海的手机市场,就已经带有高度的风险属性,到现在的各种跨行业扩张,从财务的角度上分析,小米真的是天天都在惊险的一跃,在我看来这种以风险对冲风险的行为是具有开创性的,更是需要勇气的。

我想这也是小米不断充满争议的原因吧,还好其内部对产品的死磕,使得大多数产品有正向的市场反馈。如今小米进军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领域,在更强烈的竞争对手,海尔、格力、美的的阻击下,能否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还有待观察。

                                                              近几年小米的毛利率情况

了解了小米的营收,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小米的毛利情况。从15年到18年,小米的毛利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8年毛利稍有所降低。15毛利较低,是因为小米处于成长期,竞争激烈,后期业务逐渐成熟,毛利递增。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小米一直以性价比著称,高性价比甚至成立小米的代名词。小米CEO雷军也曾经公开表示过,小米的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听起来是多么地激情澎湃,但是这几年小米的毛利率都高于5%呀,那雷军是不是骗人呢?

                                   小米硬件业务净利润率计算公式(来源:小米年报)

其实,这要看雷总怎么去定义它,上述所指的利润率为硬件综合净利润率, 这个利润的计算是减去了期间费用、研发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的,可以算得上是产品的净利润了。而上述近几年的利润为毛利润,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过,企业公开限制自家产品的利润率,小米可能是头一家。作为财务人员我们队数字是非常敏感的,在这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5%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水平分析一下,根据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我们发现小米在报表中虽然没有直接披露硬件净利润率,但披露了硬件的毛利率,2015年和2016年分别是-0.3%和3.4%。毛利率减去营销、管理、研发这些其他费用,剩下的才是净利率。所以基于历史业绩,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硬件净利润只会比这两个数字更低,离5%相距甚远;

跟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横向对比,其他硬件企业的净利润能达到多少呢?海尔是目前大宗硬件行业中的领头羊,2017年和2018年海尔电器的净利润率分别只有4.2%和4.5%。

        2016年部分手机厂商营业净利率(数据来源: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同样,国内手机厂商的营业净利润都达不到5%,达到的也只有国外品牌的苹果和三星,那么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达到5%恐怕只有苹果一家了吧,5%对大家来说可能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硬件产品净利润率能达到5%的企业,凤毛麟角。

所以,我们在听到5%的时候,我只能对大家说——冷静!基于历史数据和与其他企业的对比,现在来看,这个5%的承诺实际意义并不大,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宣传吧,为上市造势。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否定小米的低成本策略对消费者能低成本的使用产品,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及促进行业竞争的巨大意义。

实际上小米公布了2018年的硬件综合利润率,结果是,<1%,果然意义不大。但一转念一想,不对,这么低的利润率,小米将来怎么生存呢?怎么投入研发,良性循环呢?股东也不可能满意呀,那么小米是怎么赚钱的呢?我们继续分析。

                                                                  小米毛利结构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小米是怎么赚钱的,来看小米的毛利结构。可以看到啊小米的核心业务手机在2015年的毛利是负的,2016年也仅有百分之三点多,IoT设备的毛利逐年升高,但是毛利率水平也是比较低的。然后最令人吃惊的是,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竟然是有百分之六十多的毛利率,远远是其核心业务的数倍。

所以小米盈利的模式是非常巧妙的,硬件确实卖的是便宜,但是小米真正的盈利点也不在硬件上,而是在互联网服务上。下面的表格表现地更为直观:

                                                 小米毛利构成(单位:亿元)

堆积面积图的最上面是互联网服务的毛利,可以看到在小米的发展前期,这是最支撑小米活下去的利润来源,一直到2016年互联网服务的毛利收入仍超半数,2017年核心的手机业务毛利才超过了互联网服务,2018年互联网收入占比不到10%,然其却创造了47%的毛利。

IoT业务处于夹缝中生存,然其毛利的增长也是最稳定的。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小米的商业模式了,小米是通过贴近成本的价格卖手机等硬件,收货流量,再通过互联网服务的形式获取盈利的,这也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模式。

综合起来看,小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赚钱,小米的利润率在国内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其中互联网服务中,广告的营收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然这样的模式首先必须要有手机业务的基础流量,这也该模式的风险,假如手机业务销量下滑,势必也会影响到互联网服务,形成多米诺效应。

所以,虽然互联网服务是小米最赚钱的,但也是小米最不强调的,小米的核心仍为手机业务。

靠广告营收带来互联网收入的模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过多的广告势必会影响用户体验,这也是不少用户吐槽小米的地方,甚至有不少用户就是这样流失的,而缩减广告更会减少企业的真实收入,小米需要在这其中找到一个灰度的平衡,甚至是探寻更好的互联网变现模式。

小米的核心业务是手机,跟其他手机厂商比较,小米的情况怎么样呢?在全球智能手机总体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三星,苹果销量持续下滑,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逆势而升,小米在国内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但在全球市场上同比增长32.2%,可以见得小米18年在国内市场上的不是很理想,但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随着西欧,非洲等国外市场的开辟,未来国外市场的增长是小米的又一光环。

然国外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环境相对中国都是落后的,互联网变现还是大力需要中国市场,所以小米的核心战场还是在中国。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洗牌,各种机海战术,价格战等等的厮杀,国内市场的最后几位选手也到了决赛阶段,接下来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与精彩,加上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消费结构升级,未来真正比拼的,赢得消费者的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硬实力。

季度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小米2018年的收入增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前高后低”的特点:虽然2018年第一、二季度的收入增长还不错,可是到了第三、四季度却明显放缓,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长率更是只有26.5%,环比更是下降了12.

6%。第四季度也是有意为了今年Redmi品牌独立而放缓了产品发布的步伐,更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打造更好的精品才能立足市场,Redmi note7发布后市场反响相当不错。实际上,由于小米2018年的收入已经达到1749.15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再加上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目前仍以手机为主要业务的小米增长放缓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小米研发开支费用(单位:亿元)

决定核心科技的因素之一就是研发的投入。近几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且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一年比一年多,到18年的研发开支同比增长83.34%,还记得之前分析的18年营收的增长是52.6%,也就是说研发费用的增长率大幅超过营收的增长率。

                                                    2018年小米年报利润表部分

利润表中行政开支变动很大,但经调整最终不影响实际的营业利润,这里先按下不表。分占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变动率虽大,但总体占比很小,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不大。研发费用增长高出了收入增长的30%,且金额较大,这里我们可以基本解释小米在营收额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反而下降的原因了,主要是原因是研发开支的大幅增长,导致了营业利润的不增反减。

从行业上来看,小米相对于苹果、三星的研发投入还存在着量级上的差距,未来仍需不断赶超。

研发投入的数字表现只是衡量企业创新力的一个因素,也有很多世界级的创新不一定是靠钱堆出来的,而是创业级的小公司做出来的,如谷歌搜索就是三个人的小公司做出来的,关键还需要人的聪明才智和研发方向。更多的毛利润空间投入研发为公司创新试错提供着保障。

在我看来小米在转型高端化的路上遇到了种种阵痛,是缺乏核心创新能力的表现,小米还年轻,可以理解,但小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亟需在两个因素上共同补课。

那高达近10倍变化的行政开支是怎么回事呢?不急,下面一一解读。

利润表重大变动部分

根据利润表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小米集团2018年营收人民币1749亿元,同比增长了52.6%;净利人民币86亿元,同比增长59.5%,小米集团总体上营收增长迅猛,公司发展势态良好。其中行政开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上表黄色背景)这两项科目的变化较大。

1.首先分析行政开支变化的原因:

                                                               报表附注

查找报表附注,不难发现行政开支大幅增长是雇员福利开支增加导致的。雇员福利开支2017年40.5亿,2018年171.15亿,小米集团虽然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这很可能是员工人数的增加导致,但是在员工人数上不可能一年扩招4倍的员工,如果是真的扩招4倍员工,营收增长才有60%,也是非常不匹配的;结合小米集团在2018年上市,大概率是上市奖励员工的福利。

结合小米2018年的中期财报,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于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所致,约人民币99.3亿元,那么这个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到底是什么呢?竟然这么高!

翻看小米的公告通知,发现了这是小米在上市之前向董事长雷军支付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约99亿元!小米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去年4月,经董事会提议,小米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向雷军控制的Smarshifshifent Mobile Holding Limited发行约6400万股B类普通股,作为股权激励,且在上市前发出。

这些股份占总股本大约2%,按当时估值情况计算,接近99亿。其实这所谓99亿,是股份数换算出的数字,他并没有作为现金拿到,按照现在的估值也到不了99亿元了。

这2%的股权激励,在新经济公司中属于常规动作,京东上市时,刘强东的股权激励占总股本的4%,只不过当时京东的估值没有那么高,换算过来比雷总少。不过也这也容易引起“公司上市了,老板先给自己捞一笔”的争议。

继续翻阅小米的公告,发现,无论雷军到底获得了多少股权激励,他做出了捐给慈善机构的决定。雷军将创业所得奖励再度回报给社会,我想不仅是他个人“厚道”的再次体现,也做到了企业家应有的责任,创始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动,会让人更加相信,小米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公司长期价值。

还记得雷总曾经提到不找我要股份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小米早期就实行了内部员工持股持期权的制度,这也让小米上市后前一千号员工瞬间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看出小米对于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是更多的依靠股权的形式,而不是涨薪,使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2.财务收入净额:

该项目增长了八倍之多,是由于小米拓展的金融业务板块,小米金融的大力推广,小米金融一定程度上在学习支付宝的花呗等项目,通过小米的平台为平台客户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支持,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也使得小米更加的多元化。

3.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541亿元变为报告期的收益人民币125亿元,这是港股特有的科目,该项收入是公司上市之前数轮融资产生的优先股价值的价值变动,而且在公司上市后,优先股将变成普通股。

主要是由于按全球发售的发售价计算的本公司股权价值重估所致。全球发售完成后,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已自动转换为B类普通股(「B类 股份」)。每股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等于转换日期的每股B类股份公允价值,即全球发售的发售价。

也就是说在小米上市前投资小米的资本真的是赚了好多,据说当初小米刚刚成立时投资小米的晨兴资本到小米上市之时赚得800多倍的收益。相信未来IOT、5G爆发的时候,小米会有更多的机会。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方面

总额上,增长了61.6%,很大程度上是上市融资带来的,那么这些钱都怎么花了呢?

资产方面有几个项目的变动幅度非常大。

1、物业及设备增长了将近三倍。查阅了报表附注,三倍的主要原因是小米新办公楼的建设,带来的在建工程的大幅增长。随着小米的扩张,这几年北京有好几期的小米新办公楼建设,如武汉小米总部,目前正处于封顶阶段;结合小米实际的经营,其次的原因是,小米新零售线下开拓业务,带来的租赁费用,办公费用的增长。18年小米之家数量是17年的两倍,小米授权店是17年的22倍。

可以说小米在线下的拓展是飞速的,这也为其打开大量的线下市场做了充足的准备,为小米销售大量的IOT设备、生活用品提供了平台,是与OPPO、vivo、华为等正面交锋的必经路。

2、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增长了五倍之多。这其实是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为其带来的价值,直白一点说就是小米投资一些有创新潜力的小企业,小米提出严格的品控要求与其合作研发新品,并负责品牌运营与推广,让更多的小企业得到成长,小米也能从中获利。

如华米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直接就导致了小米权益投资的增多,这也是小米模式的另一个关键点所在。小米将自己的用互联网做产品的模式复制到各行各业,成就了一批批的行业头部企业,如生产小米充电宝的紫米,生产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生成箱包的润米90分,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这些企业都做成了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中华米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已是全球第一,这意味着小米系较早的拥有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也使IoT有了更多的先发优势,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就是石油。

3、存货有着80.4%的增幅,一个是加大了线下扩张,米家和专卖店在国内外都增开了很多,相应库存必然增加。二个是品类扩张,围绕家用电器增加了很多像空调之类的品类,这些同样会带来库存增加。三是18年第四季度红米系列机型没有推出新机型导致的销量下降,以及为第一季度准备的新机型售卖的存货。

4、短期银行存款较上期有5倍多的增加,一般企业留有大量的流动现金是为了进行项目的投资开拓,在小米的招股说明书中,小米标明将会有30%的融资资金用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根据小米内部人士的透露,这笔资金很大程度是用于开拓国家市场的,但是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汇率大幅波动,这些短期存款极有可能就是为了在低汇率的时候迅速进行外汇买进的准备金。

5、无形资产的变动。查看报表附注发现,无形资产的减少主要是由小米的许可证资产减值带来的,下降了-20.90% ,商标专利及域名一项下降了-7.64% 。个人认为,作为一个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更多的应该是专利技术的增多带来的增值,而不是减少,结合之前分析的研发投入,可以推断小米在研发方面的确存在着某些问题。

负债方面

1、在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根据IFRS(国际会计准则),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资产负债表被列示为“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大多数人印象中可能因为其优先股的名称会计入权益) 这类优先股就相当于一个附带了普通股认购权(warrant)的债券,在这里反应的是投资者行权,按约定的转股价格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可转换”)。

因为小米的上市,股东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所以全部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就自然的转换成了股票。

2、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有大幅度增长。报表附注显示,其为小米控制的第三方投资者湖北基金与有限合伙人的合约负债(因为是小米控制,可以认为其实际为经营性的),该项风险性并不高。

3、保修拨备(计提的保修费用)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保修拨备在短期流动资产方面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在长期非流动负债方面呢有一个将近两倍的增加。也就是说小米在短期一年以内的保修费用预计是会减少的,但在长期保修费用方面是会增加的,百思不得其解,猜想会不会是小米为了调整负债结构而进行的有意为之呢?

但发现保修拨备总体所占比重是非常少的,那么我们可以结合小米19年的动作可以看到原因:小米将红米系列的手机质保调整长至18个月,以及更多IoT大家电的销售,其总的保修拨备占营业收入占比还从17年的1.51%下降到18年的0.

96%,在整体销售增长的情况下,小米的保修拨备占比减少。所以根据小米保修拨备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自身产品的自信程度的提高,以及小米产品未来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4、 流动负债中的贸易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 客户预付款都为经营性负债,且这三项在18年的负债占比中高达77.16%,小米在供应链的上下游控制上增强,可以见得小米跟格力在这方面的模式很像,都利用了经营性负债,提高了财务杠杆。

最后总体上17年到18年小米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占比上,变化非常大,流动负债大幅增加,非流动负债大幅减少,短期内的债务压力增大,但是大部分都为经营行负债,利息低,风险小,整体上财务灵活度更高。

抽象资产负债表:

18年小米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大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大于非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充足,杠杆不高,总体风险较小,具有财务灵活性。

现金流量表

小米的现金流支出属于“—”“—”“ ”的模式,结合小米的生命周期,小米现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所以投资活动所需的现金流较多,有着较多的业务扩张。结合小米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有着较多的应收款项,18年刚刚上市,总体上小米的资金风险并不大。

比率分析

小米集团

格力电器

通过比率分析,对比格力,可以看出小米在盈利能力较低。营运能力方面与格力相近,在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小米具有大幅领先优势。风险方面,小米的内部效率稍高,权益乘数低于格力,财务杠杆较小,总体风向更小。

杜邦分析

小米杜邦分析

跟格力差距很大,总体净资产收益率很低。财务杠杆利用方面,小米显得稍有些保守;股神巴菲特曾经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一项目指标投资了可口可乐14亿美元,赚的盆满钵满,而小米的营业利润率太低,这可能也是小米目前市价较低的原因

总结 高增长,高风险,喜忧参半

①总的来说

小米第一份年报还是中规中矩的,总体上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增长性,然而盈利性不足,较低的毛利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积累,减弱了其自给自足的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是这对股东是极大不利的,让不少投资者对小米持观望态度,导致股价低迷。

②手机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未看到清晰的拐点,且进入存量竞争,对研发设计等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米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华为在研发投入上存在量级差距,很可能导致中国手机出货量不理想

④互联网服务

发展中国家海外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互联网变现模式存在争议,以手机销售为基础的互联网服务在短期内可能面临不少压力;但长期来看海外互联网服务处于萌发期,只要小米抓得住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③IOT设备

5G时代的到来,中国消费升级环境下为IOT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同时小米的IoT业务逐步摆脱“连带销售”的性质,小米生态链IOT的发展模式得到了成功印证,越来越多非小米手机用户购买小米IOT产品;但同时小米进入大家电领域,迎来了格力、美的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

④投资建议

小米是一个潜力股,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小米的扩张模式短期看是成功的,但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长期成功的话小米将是一加类似于苹果的伟大公司,股票有很强的购买价值。目前建议保守性格的人暂时不要购买,或者等小米在股市中趋于稳定之后再购买,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不妨大胆的试一试。

未来发展预测 长 涨

①、小米在今年的发展中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投入更多的资金(成立技术委员会)

②、加强在互联网服务模块上的发力,探讨除了广告投放之外的更为合理、更为健康,持续的发展模式(任命小米联合创始人、原MIUI洪帮主掌管互联网金融事宜)

③、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拓展北欧市场,北欧出现消费降级且拥有更好的互联网变现基础(进军英国、法国、德国、罗马)

④、华为,BAT等厂商的入局使得IOT市场未来会打上一场硬仗,小米会加强IoT方面的护城河建设,开发更多的产品(提出A IoT战略)

⑤、小米手机肯定会涨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在小米的数字系列,MIX系列旗舰手机上价格会上涨,提高其利润率(红米独立为Redmi,小米9的价格稍涨);或者是探寻更为合理的商业模式,使得公司能够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