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污纳垢之量 学习类APP不容藏污纳垢
打着智能化学习的招牌,内设“小学自拍交友”等娱乐板块;号称可免费下载与使用,查门考试成绩却要求家长付费;原本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情况却成教师评职称硬杠杠……(10月25日《人民日报》)
学习类APP本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在课堂外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到不少老师和家长的推崇和信任。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行业乱象开始滋生,变味的应用体验引发争议,使学习类APP遭遇信任危机。
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表现多样,有的强制推送广告或与学习无关的杂乱信息;有的掺杂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涉性涉黄的低俗内容;有的收费项目过多,甚至强制性消费;有的内容陈旧,错误率高;还有的经常强制升级,耗费时间,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这些都严重污染了行业生态,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甚至令学生身心健康遭受了不良影响,也难怪让很多老师和家长感到愤怒。究其原因,在于经营理念的偏差,一些开发企业并没有将APP作为学习助手来研发,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吸粉、如何变现等商业思维上。
学习类APP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在使用主体和效果导向上都有其明确性,不能以一般的商业思维去进行研发和运营。开发企业既然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就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不要让铜臭味污染了行业生态,不要让不良信息侵蚀孩子们的心灵。
要在内容研发上多下功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用户体验进行创新提升,确保内容的质量,以此来积累用户、塑造品牌,而不是在歪门邪道上瞎琢磨,为了眼前短暂利益而牺牲长远效益。
对于学习类APP的问题,监管部门要睁大眼睛,加强日常监管和内容审核,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软件,要通过下架、整改乃至封杀等方式进行处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手段,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形成有力的震慑。
与此同时,提供软件下载的平台也要加强审核把关,对涉嫌违规的软件要禁止上架、长期不纠正的列入“黑名单”。只有各方携起手来,才能倒逼行业生态净化,遏制违规现象的滋生蔓延。学校和家长也不要过度依赖学习软件,教育关键还在于课堂和家庭,只要在提升课堂教育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上多用心,也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更有益的学习条件,促进学习成绩提高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