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怎么那么黑】徐冬梅:患癌大学教授的扶贫“一二三四”
数次请缨,只为农村基层贡献微薄的个人力量;身患癌症,却依旧坚守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病魔无情地折磨着阜阳王寨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冬梅,但她却始终心系村里的工作,惦记着尚未脱贫的76户贫困户,抱着病体多次往返于相距400多里的医院和扶贫点两地。
今年10月份,徐冬梅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成为今年安徽省唯一一位获此奖项的扶贫干部。这个冬天,蹒跚走在萧瑟的田间地头,疾病缠身的徐冬梅依旧挨家挨户地看望贫困户。望着这片熟悉的皖北大地,她暗下决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回来,继续完成那些心愿……”
一个心结:农村调研触动了心中脆弱之处
徐冬梅每次回到王寨村,都会去看望村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央广网记者徐鹏 摄)
2017年4月28日,安徽行政学院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欢送仪式,欢送徐冬梅等四位扶贫干部启程奔赴脱贫攻坚一线--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王寨村。此时的她总算“如愿以偿”,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殊不知,这项看似艰辛的扶贫工作,却是这位生活安逸的副教授“费了很大劲”争取来的。“到农村我盼了好多年,就是想为农村做些事儿。”徐冬梅说,其实她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直到一次去农村调研,让她萌生了扶贫的信念,“对皖北农村的走访调研当,触动了我心中的脆弱之处,那里的农村太苦了,老百姓太贫困了。”
“省委组织部去年4月24日下发选派扶贫工作队的通知,要求4月26日报送选派名单,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年龄、身体等因素,在学院内部选派干部时,并没有选到她”。谈到徐冬梅申请驻村帮扶经历时,安徽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汪刘送告诉央广记者,没想到徐冬梅一再找到学校,多次申请,主动恳求驻村帮扶,最终才成为一名扶贫干部。
然而,偏僻的王寨村地处三县交界处,是安徽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两个未脱贫的贫困村之一,条件十分艰苦。临行前,她的同事李丽琴很是担忧,关切道,“要在那里呆好几年,你这个岁数能行吗,身体吃得消吗?”但徐冬梅总是以微笑相对,甚至在自己被派驻扶贫点后,还鼓动同为高校老师的丈夫投身扶贫工作。
两种颜色:扶贫之路从“灰黑”到“白色”
王寨村村民们在新建的文化健身广场跳广场舞。(央广网记者徐鹏 摄)
初来乍到,尽管提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王寨村的“颜色”还是让徐冬梅很震撼。“我来的时间正好是4月底,杨絮漫天飞扬,连带着天空一起都是灰蒙蒙的;感觉村民的脸色也是灰的,没有精神气儿。”徐冬梅用两种颜色讲述着王寨村给她的第一印象,“更让我意外的是,由于没有路灯又经常停电,一到晚上,村里一片漆黑。整体感觉就是灰色和黑色。”
这样的现状令徐冬梅很是担忧。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找出贫困原因,尽快转变贫困户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徐冬梅和扶贫队的同事们一道早出晚归,开始了对这个有着22个自然村、1506户、6928人的大村“5 2”“白加黑”式的摸排工作,足迹覆盖了全村7000亩土地。
想要发展好,必须因地制宜找对策。为此,徐冬梅和同事们还为王寨村量身定制了“一年计划”和“三年规划”。仅过了半年多,村里就变了样: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环境治理、疏通河渠、村民体检、贫困儿童救助、贫困家庭对口帮扶等扶贫工程,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党员活动室、村民服务大厅、电子商务扶贫驿站、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等。2017年底,王寨村全村178户379人当年顺利脱贫,没有一个回退。
徐冬梅告诉记者,“如今的王寨村,村庄亮了:有热闹的村民文化广场,明亮的路灯,有24小时值班的村民服务大厅。村民的气色也亮了:话多了,活动多了,爽朗的笑声也多了。水泥道路穿村连门,白晃晃地耀眼。”现在这个贫困村已经从“输血模式”逐步向“造血模式”过渡,她形容称,这里彻底从过去的“灰黑色”变成了透亮的“白色”。
三农情深:胸怀大爱奉献一线基层
扶贫手册记录了王寨村贫困户生活的变化。(央广网记者徐鹏 摄)
村容村貌有着巨大改观的同时,王寨村村民的生活状态也有了质的改变。贫困户张克江身体残疾,徐冬梅得知情况后隔三差五走访,为他排忧解难。久而久之,张克江脱贫的劲头也足了。种药材、卖馓子,如今的张克江一家不仅摘掉了“穷帽”,还盖了处新房。“只要踏实肯干,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张克江说。
徐冬梅经常去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张克江家看望他。(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像张克江一样,贫困户吴秀英也对徐冬梅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吴秀英告诉记者,在徐冬梅的帮助下,她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增收1200元,“徐大姐经常动手帮我整理菜园子,又介绍我到扶贫车间去上班,让我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村里有个孤儿叫赫登清,跟着年近80岁的伯父、伯母生活。徐冬梅知道后就经常在傍晚工作结束以后来到他家,教他背诵唐诗,讲解算术。“徐队长每次来来,总会给孩子带衣服、书、零食。有时候还会把孩子带到合肥家里,带他上合肥动物园玩,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赫登清的伯母狄桂兰满怀感激地说道。
四次化疗:“生病也要回去,扶贫是我的梦想”
徐冬梅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王寨村的面貌在短短一年之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知疲倦的徐冬梅却病倒了。
去年10月份,徐冬梅突然开始发烧咳嗽,还有其他病症,但徐冬梅没有告诉任何人,依然坚守扶贫一线。没过多久,徐冬梅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肺部肿瘤,但她没等结果出来就回到了王寨村。而后,再次回到合肥再次检查并手术时,癌细胞已经感染部分淋巴,被诊断出甲状腺癌。
术后,躺在病床上醒过来的徐冬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事,住院歇几天就可以回村里了。”在结束了四次化疗后,徐冬梅带着抗癌药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王寨村。
“我的心有所不甘。”徐冬梅重回王寨村后,给汪刘送副书记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村子还没有出列,我自己不能‘先出列’了”。汪刘送回忆道,由于肺部手术后身体严重不支、药物反应等问题,学院党委在向组织报告后,强行将徐冬梅从一线撤回。“但即使这样,徐教授仍然心系扶贫工作,并常常给村里打电话询问近况。”
坐在记者面前,徐冬梅始终面带微笑,回顾着一年多的扶贫生活,话语中满是对王寨的不舍与眷恋,外人丝毫看不出病痛带给她的苦痛。“虽然我不能经常来了,但一定会发动亲人、朋友和学生们,关心、帮助王寨村的贫困户。”徐冬梅说。
徐冬梅坦言道,疾病固然使她的健康每况愈下,但她依旧会继续扶贫。她说,“扶贫是我的梦想,看到贫困村一天天变得美丽,我的心里充满快乐,我希望中国农村可以成为每个人都向往的热土。”(记者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