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大明豆瓣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2019-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六个由边角史料还原出的大明底层的案子,人说见微知著也就是这个意思,底层各环节的诸多问题积弊成疾,最终导致煤山上明朝的彻底垮塌.有自始至终皆是小人物恩怨的,如彭县小吏舞弊案,也有借着底层案子行神仙打架之实的,如正统年间的冤案,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差点闹出政变的,如徽州丝绢案.马伯庸大明豆瓣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作者对徽州丝绢案的调侃是"学霸必须死",如果不是当年歙县那个名叫帅嘉谟的小官吏无心的这么一算,恐怕人丁丝绢的漏洞再过两百年也未必能暴露在阳光下.事实上,这种学

六个由边角史料还原出的大明底层的案子,人说见微知著也就是这个意思,底层各环节的诸多问题积弊成疾,最终导致煤山上明朝的彻底垮塌。有自始至终皆是小人物恩怨的,如彭县小吏舞弊案,也有借着底层案子行神仙打架之实的,如正统年间的冤案,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差点闹出政变的,如徽州丝绢案。

马伯庸大明豆瓣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作者对徽州丝绢案的调侃是“学霸必须死”,如果不是当年歙县那个名叫帅嘉谟的小官吏无心的这么一算,恐怕人丁丝绢的漏洞再过两百年也未必能暴露在阳光下。

事实上,这种学霸古有之,现代也有,曾经号称绩优神话的蓝田股份就是栽在了刘姝威的一笔算术之下。徽州当年是被帅嘉谟揪出多了笔人丁丝绢,蓝田则是被刘姝威揪出短期偿债能力异常,二者最初可能都没想到蝴蝶效应之下能掀起如此大一场风波。

马伯庸大明豆瓣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丝绢案的最后是余懋学对张居正的一番揣测,怀疑他一边推行一条鞭法一边趁机惩治自己云云,脑补得张居正俨然一副阴狠小人的嘴脸。张居正究竟如何史家也一直颇有争议,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他当年在给徐阶的书信里曾有过这么一句话:“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我总是一厢情愿相信能写出这种文字的人,心里是不止装着那点揪扯的私怨的。

马伯庸大明豆瓣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再说玄武湖上的黄册库,完全是一场官民之间的攻坚战。明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说是无穷大的,简直每个人都是会计精英做账能手,移花接木用得不能更顺手。这个环节展开多说两句,明代两浙地区的人民智慧不仅体现在为了瞒田瞒丁使出浑身解数上,商业上的狡诈也毫不逊色。

这个时期“民多作伪以射利”,小贩在鱼肉中灌水,在鸡、鸭中塞沙子早就不是新鲜事,苏杭货一卖出,“转身即不认矣”,不比广州人隔个三五七天想退货依然好说话。又传苏州人聪慧好古,善于模仿古法制物,造假骨董,所临摹的书画,冶淬的鼎彝,能令人真赝难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明代社会生活史》)。

市井恶少常采用“紥火囤”的方法诓骗财物,也就是如今所说的仙人跳,可见以两浙地区的民风…………不闹事才怪。

倒是这个故事的最后,说到黄册库“从洪武十四年至弘光元年一共存在了二百六十四年,几与大名二百七十六年国祚等同。这是大明保留下来的最后记忆。在这个王朝治下的每一个人——你能想象吗,几乎每一个人——后湖黄册库都记得,大明都记得”很是令人感慨。始于洪武,终于崇祯,后湖黄册库也算是陪伴这个问题诸多的王朝走完了一生。

最后两个案子不说太多,即便是如此贪墨成风的官员体制下,依然能培养出以海瑞、蒋宗鲁和薛瑄为代表的一批清廉官吏,实在是这个时代最令人庆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