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神山】藏族朝圣者的远方——神山冈仁波齐
西藏,一片神秘纯净的土地,一个世界最后的净土。在冈仁波齐,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据说这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属马,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
冈仁波齐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是中国最美的、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海拔6656米,她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苯教就发源于冈仁波齐峰。
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峰为湿婆的居所,是世界的中心。信徒众多的印度教徒,特别看重冈仁波齐。相传印度教的主神湿婆神,就喜欢在神山上修炼苦行,以获得来自远古的知识。
当然,藏传佛教也相当重视冈仁波齐。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的幸福。在佛经中,刚才提到的印度教湿婆神被称为大自在天,是佛教里的顶级神明。她所在的冈仁波齐也就成了佛教圣山。而到了吐蕃人完善藏传佛教体系后,冈仁波齐又被僧侣们认为是佛陀化身之一胜乐金刚的住所,其地位可想而知。
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比如“耆那教”认为冈仁波齐峰是其祖师得道之处等等。可以看出来,冈仁波齐在各宗教中地位极高,因此来到冈仁波齐转山的国内外信徒络绎不绝。
崔健唱到: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就如同藏民一样,带着心中坚定的信仰,一路前行。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认为朝圣能洗净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
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仰俯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磕长头,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他们始终坚信: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经历千辛万苦跨越怔怔的障碍,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用一生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朝圣之旅是每个藏族信徒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
小编在这里推荐一部电影《冈仁波齐》,这部电影记录了藏族人民淳朴民情,同时也记录了藏族同胞朝拜路上的点点滴滴,这种切实的震撼,相信你第一次看观看,一定会惊呼失色。天还没亮,住在芒康等待转山的信徒们早已出发,一行人有男人、妇孺、老人甚至怀孕在身的孕妇。
在这个马年,开启了他们的朝拜之旅。5000米的海拔,风雪交加的天气,都不能阻挡他们朝圣的决心。领头的老人转着转经筒,很吃力地走着;懂事得让人心疼小女孩“扎扎”忍着头痛,磕着长头前行。
年仅9岁的扎西措姆(扎扎)
在他们心中,能在马年来转山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风尘仆仆地从芒康出发,始终如一的动作,慢慢站起来,又跪下去,他们就这样三步一磕,从远处一路走来,2500公里路雪和霜的朝拜,目标“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
风雪中的朝拜
匍匐、磕头、起身——匍匐、磕头、起身……一个动作、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这就是藏族人民的信仰。不管外界自然如何变化,他们的生活姿态从不改变,换句话说,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当下,和一个远方。
不知读者朋友们是不是和小编一样,内心生起了对他们莫名的敬佩。可能有些人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在做无用功,甚至去批判。但我想说,对于藏族人民的信仰,你可以不相信,可以不接受,但请你务必要尊重。好了,关于神山冈仁波齐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有任何问题或者疑问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小编,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