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电影】《冈仁波齐》: 发人深思触碰心灵的电影

2019-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冈仁波齐>是今年6月底上映的电影,主要记录的是藏民的朝圣之路.电影自宣传以来,就备受关注,上映之后,观众对于电影拍摄初衷的见解更是各有千秋.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带着好奇心,特意到某知名电影网去看了一圈短评.大部分的评论,离不开"信仰"这两个字,有的人感慨信仰的力量是何等伟大,有的人则批判朝圣之路折射出追求信仰方式的愚昧--担心受到评论的影响,而限制了自己欣赏电影的角度和广度,所以,我只是粗略地看了几眼.至少,在我看来,以朝圣之路为主旨,一定是一部发人深思.可以触碰心灵的电

《冈仁波齐》是今年6月底上映的电影,主要记录的是藏民的朝圣之路。电影自宣传以来,就备受关注,上映之后,观众对于电影拍摄初衷的见解更是各有千秋。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带着好奇心,特意到某知名电影网去看了一圈短评。

大部分的评论,离不开“信仰”这两个字,有的人感慨信仰的力量是何等伟大,有的人则批判朝圣之路折射出追求信仰方式的愚昧……担心受到评论的影响,而限制了自己欣赏电影的角度和广度,所以,我只是粗略地看了几眼。至少,在我看来,以朝圣之路为主旨,一定是一部发人深思、可以触碰心灵的电影。

电影以描写藏民真实的生活开篇,主角就是最朴实的藏民,没有过多吸引人眼球的复杂情节,演员甚至都没有过多的台词设定。整个电影通片使用有源声音,从头至尾没有添加任何主观音乐,唯有朝圣队伍真实地行走。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杨培)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一年365天,他们离开家,风餐露宿,朝行夕止,两千多公里,不顾风雪,他们在路上,用最虔诚的方式磕长头朝圣,为苍生祈福。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正像藏族民歌唱的: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这群除去自身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们,正在做一件让我们为之动容或汗颜的事情:他们满怀恩慈,为全人类祝福。祝福世间所有生灵时时吉祥、处处吉祥,白天吉祥、夜晚吉祥,天天吉祥、岁岁吉祥,生生世世都吉祥——“扎西——秀!”“扎西——秀!”祝福吉祥成为被反复吟诵的主题。

朝圣队伍竟然轻而易举地就聚集了十一个人,家里没有一个人反对九岁的女孩子去朝圣;家族中没有人对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去朝圣提出异议,在之后的朝圣过程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安排和照顾。人员的召聚如此简单,只要你想同去,不论你是谁,我们都带上。

往后看我们可以知道,环境非常恶劣,遇见可以趟过的河水依然要全身扑倒在水里,风雪大的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可是每一个人仍旧虔诚地继续磕长头。没有抱怨,没有忧虑,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淡定与从容,这说明大家从一开始就知道环境会是多么艰难。写到这里,我的内心又一次被当时的场景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有人觉得影片情节过于沉闷,然而,真正打动我的是电影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细腻的捕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朝圣途中,屠夫因为困倦,伏在地上睡着了,路过他身旁的小女孩儿,轻轻对他说了一句“加油”,然后继续前行。

这一系列动作不到半分钟,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善良,对于“掉队的队友”,没有一丝责备,而是第一时间给予爱和鼓励。在这个队伍里,没有人可以与小孩子的虔诚相比,他们的心灵没被世上任何的污秽杂质沾染,他们所想所做的简单,所信所求的简单,他们的世界纯净、简单而不单一。

想到《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每个成人都曾是孩子,只是他们忘了。学步的婴孩屡次跌倒,仍要努力站起来;对他们来说,世间的美好那么多,多到一个奇怪的动作、一个搞怪的声音,都能让他们开怀大笑。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被多变的事物所围绕,我们被改变,棱角被磨平,伤痛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一层层得伪装,只为更加坚不可摧。

而我们的情感也一点点变得麻木,一切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没有什么能使我们的灵魂为之颤抖。被揉成一团的纸,即便展开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我们再也回不到小孩子的样式,但是,有的时候,总要持守住这颗“童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打动我的场景还有好多,出发时村人在村口沉默的送行,背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雪天朝圣的母亲,众人推车后返回原地磕头的默契,小女孩给奶奶打电话时不断重复的几句简单的话语……其实,西藏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出生在偏远的牧区村落,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于世界及生活的认知仅仅来源于村子。

他们不懂得诗和远方,每天牧牛放羊。他们从出生便开始学习相信他们的神,相信给予他们生存生产的自然,相信生命的轮回及善恶的惩戒。

正因为如此,他们远离世俗,秉守初心,单纯地活着,他们会在陌生人落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会虚心听取别人对于朝圣的意见并改正,遇到状况总是选择原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们的心境如西藏的天空一样纯净而宽广。

电影里的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朝圣开始的时候是十一个人,在转山过程中,一个男婴降生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欢喜地来看孙子,大家都说孩子降生在朝圣的路上是他一辈子的福气。临近电影的尾声,队伍中最年长的老人杨培,在一个清晨去世了。

老人无疾而终,眉宇间带着微笑,宁静而慈祥,他的侄子说,“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去世是他的福气,他也算是有福报的人,在冈仁波齐去世,是他与神山的缘分。”最后,我们会发现,来了一个,走了一个,这依旧是一个十一个人的队伍。

其实,在现实中,杨培并没有死,是导演刻意安排了一生一死的结构。其实,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朝圣的过程。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冰天雪地里的朝圣者,在神山冈仁波齐安葬完逝者,继续磕长头上路。那重复了上万次的动作、无意识的连贯,每一步都代表着虔诚,在生命里轮回。

总之,这部国产电影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信仰,然而透过虔诚的信仰所要诠释的远不止是信仰本身,而是人性朴华无实的真善之美。

电影最总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一行人是否到达冈仁波齐山,只留给观众一行人雪中朝圣的背影。这样的结局把电影的精髓再一次推到了极致,过分在意结果,一味追求成功,恰好无法参透朝圣的真谛。唯有在前面的路上,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