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国履历 王保国眼中的“新”派历程(下)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纪实摄影的摄影师在拍的时候是混不讲究,我拿出来"咔叽"一按就行,什么因素,什么重叠,我都不讲究,所以我挑一张照片做一个对比.这个是马克·吕布的,马克·吕布是经典的法国派,照片是法国范的,在这种所谓的属于经典摄影师的镜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像跑上来的解放军战士,跟前景的在玩相机的这个人之间,他们两个差一点点就重叠在一块儿,但是马克·吕布是一定要没有重叠的时候才按下快门,如果放在威诺格兰德那儿很可能根本不考虑这个东西,重叠不重叠没关系.再比如说,像拿相机的这个男孩的头部跟前面的城墙,他也差

新纪实摄影的摄影师在拍的时候是混不讲究,我拿出来"咔叽"一按就行,什么因素,什么重叠,我都不讲究,所以我挑一张照片做一个对比。这个是马克·吕布的,马克·吕布是经典的法国派,照片是法国范的,在这种所谓的属于经典摄影师的镜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像跑上来的解放军战士,跟前景的在玩相机的这个人之间,他们两个差一点点就重叠在一块儿,但是马克·吕布是一定要没有重叠的时候才按下快门,如果放在威诺格兰德那儿很可能根本不考虑这个东西,重叠不重叠没关系。

再比如说,像拿相机的这个男孩的头部跟前面的城墙,他也差那么一毫厘,但是经典摄影师一定是要保持这一毫厘一点不差,但是放在威诺格兰德那儿这都没关系,这都不算是毛病,所以在摄影语言上,新纪实摄影的摄影师和传统经典纪实摄影的区别,可以说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有很多的摄影师拍街头照片混不讲究,"咔叽"、"咔叽"一按,这种照片的意义在哪儿,有时候需要一整批的照片来共同定义,很多照片给一张照片来赋予意义,大家在一块儿才有意义,有时候单张的片子就不成立了,但是经典摄影师的片子,比如马克·吕布这一张,我就这一张片子,他也是经典,他也成立,没有问题,但是威诺格兰德有一个片子,你说这一张成为经典,我成立,说实在的,他自个儿也很难认同。

我们可以以这个作为经典的摄影师,老派的传统的纪实摄影和新纪实摄影的对比。随时随地的一个抓拍,公共场所,这张片子,就像我们看到街头几个躺椅上的女孩在聊天似的,画面里头的每个人没有一点的浪费,所有的人都有动作,有表情,而且都恰到好处。

威诺格兰德这种抓拍,我个人认为比卡蒂埃·布列松水平还要高,而且我个人认为威诺格兰德的水平在纪实摄影的推进上面,给生活的亲近方面,他超过了罗伯特·弗兰克很多,如果说纪实摄影,罗伯特·弗兰克是一个里程碑,那么紧接着下一个就是威诺格兰德,他靠得更近,他更凶。

很狭小的空间里头,人和人之间的这种距离可能只有20厘米,他一下子举起相机"咔叽"一下。

维诺格兰德的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有两个孩子,第二次婚姻是呆了一年后就分手,第三次又生了一个小孩,是这样的。维诺格兰德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出生在美国的布朗科斯(音译),当然,他的家庭出生背景来讲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屌丝之类的,是从这个背景上来出生的,作为他本人来讲也是一个奇人,任何时刻都是精力充沛,浑身的劲使不完一样的,哪怕坐着喝咖啡也要浑身这么得瑟着,左摇右晃的,就属于这种,他在街头拍照片的时候,人家骂一下,他就要跟人打架,别人踹他一脚跑了,他追,追了两个街区跟人再打起来,属于这么一个人。

后来,他离婚之后两个孩子都很小,就经常带着两个孩子到动物园去看动物,我记得BBC的电视访谈里就做了一个节目,谈到他拍动物的事,说他带孩子去拍动物园去了,他说不是,是到那儿来寻找如何突破我的摄影,什么意思?看到那些狗熊,那些动物关在铁栅栏背后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的摄影该如何突破了,你的前面有很多很多的障碍在那儿,你必须把那个东西拿开,你才能够得到摄影真正的突破,所以他拍的动物园和以前别人拍的动物园完全是两个风格。

但是放在那个时候的美国人看起来也是很爆炸的一个片子,白人女人和黑人男性隔得这么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人容易理解成有亲密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当这两个小动物在他们身上的时候,实际上那个年代的解读,白人和黑人之间的距离是不是比大猩猩和人类之间的距离更大,这个大猩猩可以放在白人女子的怀抱里头,这个黑人可以吗?这种亲密感到可能产生吗?我们今天看起来会忽略这些东西,而且尤其好玩的是,我到后来一直也没有看懂,底下的那个小孩,那个小孩是黄种人,如果作为他们的孩子的话,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即使是一家子,生出来的小孩不会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这张片子很耐人寻味,当时发表的时候也是引起很有争议的一张照片,因为打破了美国社会的这种禁忌。

所以照片的解读里面是有很多内容的,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画面上简单一看,我们觉得这张照片看破了,有时候照片需要仔细地耐心地来看。

当然,维诺格兰德除了关心这种一般的街头抓拍,关心这种平常的场景之外,他对美国社会重大的事件也是关心的,比如当时60年代美国黑人游行,民权运动,像越南战争,60年代的时候,美国介入了越南,对于越战他也有表现。

同时,也顺便澄清一下,美国人在最初的时候反对越战并不是出于一种正义的目的,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侵略越南,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为,这是耻辱,这是后来才发生的一种认识。因为到决定介入越南战争的时候,60年代中期,因为1963年肯尼迪被刺杀之后,接任的是约翰逊,约翰逊开始支持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大家知道一打仗的话,中国民国社会都说"枪声一响,黄金万两",几十万大军住在越南的话,每个月的花费就是几百亿美元,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赤字、财政收入,然后美国社会的社会福利就降低了,这样的话美国人就不干了,为什么以前一个月挣五千块可以过很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挣五千块生活水平降低了,你反而派出几十万大军去帮助越南人打仗,目的在哪里?他们是出于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的考虑来反对越南战争的。

但是到了后来,美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总结,他们的结论是说美国这么高度的文明、高度技术的国家来打越南,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耻辱,这当然是后来的一种认识。

即使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像威诺格兰德这种摄影师也给我们平常的,像美国的时代周刊,像美联社那些摄影师的处理是不一样,维诺格兰德在处理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不是表现那种谁正义、谁非正义,那种东西对他来讲并不重要,他要的是在重大活动场景里面人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他关心的是人的情绪,这也是他跟一般的摄影师拍得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所以有的时候,美国拍游行也是很逗的,一边在游行,但是游行快结束的时候,大家觉得喊累了,OK,大家跳一跳,喝一点酒,快快乐乐的,可以叫快乐游行。还是这个人的情绪,这个就是抗击越战的一张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