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意思 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罗振宇,又被称为罗胖,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2012年底,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罗辑思维”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在脱口秀《罗辑思维》中,罗胖几乎每期都为我们推荐了几本书。
清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高王凌教授的《乾隆三部曲·乾隆十三年》非常好读,述及乾隆及乾隆朝的方方面面,罗辑思维第一季第38期(当期主题: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给予隆重推荐。同期还被推荐的有英国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和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下面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鹏教授阅读后所写的专业推荐。
高王凌教授所著“乾隆三部曲”包括《乾隆十三年》《马上朝廷》和《乾隆晚景》三本著作,是他凝聚一生心血解释18世纪中国历史实际状况的力作。第一部《乾隆十三年》重点讲述乾隆时期前十五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背后的政治动因;第二部《马上朝廷》以乾隆帝六次南巡为线索,解读历次南巡及与之相伴的国家各方面的重大政治问题;第三部《乾隆晚景》在反思乾隆最后十三年国家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全书在仔细梳理大量文献史料基础上,以政治史之视野解读经济问题,以长时段眼光观察历史发展之延续性,以还原历史本意为道义原则,言简意赅,一气呵成,可谓了解乾隆时代的真实写照。
高王凌教授在这部书中,一直贯彻了将经济史纳入政治史视野,以“国家视角”反思经济问题的研究思路。他一直致力于清代至当代经济史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在此书中,他重点论述清代乾隆时期垦政边缘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由单纯的增加地亩数量,被“多种经营”取代,明确捕捉到清代的复合型农业的标志为“优良品种传入、水利增修、高水平耕作技术及工业生产”。
此类清代农业、手工业、矿业、赋税等问题当然属于经济史研究范畴,可当朝廷反复讨论这些问题,当雍正时期的鼓励开垦政策被乾隆帝叫停时,就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属于朝廷政治,进入了政治史的范畴。所以,探寻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动因,用政治史视野解读清代经济发展,成为这部书的鲜明特点。
构建清代至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长时段内在发展脉络,是高王凌教授在“乾隆三部曲”中给我们的极具启发意义的提示。他敏锐意识到,乾隆时期之所以由农业经济朝着粮政、工业政策、矿业等复合型政策的转变,是因为处于一个与西方国家在人口持续增长与政府职权强化的“共时现象”之下,具有相似的近代化特征。
因此他以江南地区为例指出,18世纪无论是其农业经济模式还是租佃制等经营方式所发生的变革,到20世纪仍然在延续。因此,作者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并非1840年以后才发生的,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基础之上的,至迟到18世纪即已出现”。乾隆时期的中国已经渐具诸多近代化色彩。作为读者,看到历史结果在当代的存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会豁然开朗起来。
如何把“历史意见”真实还原出来,也是高王凌教授在“乾隆三部曲”中反复思考的。实际上,当代学科范畴、概念的密集化,往往成为我们认知历史的障碍。我们能否科学认知历史本身,不仅在于我们对于史料的掌握,更在于我们能否去除时代给我们的有色眼镜,反思历史当时的场景与主角人物的真实思想。高王凌教授也据此提出历史书写的“道义原则”,即我们对历史的解释不仅要把握“时代意见”,更要真实反映“历史意见”。
他认为,乾隆时期经济政策调整,其背后的逻辑动力不是我们现代人强加给他的“盛世”“大一统”等观念,而是乾隆帝对雍正时期政治倾向进行反思调整,是他自己对回复三代之政治思想的追求。基于此,作者将诸多材料整理、排列于读者面前,希望读者去阅读、捕捉其背后的真实信息。作者自己则惜墨如金。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高王凌教授在书中还给我们留下诸多强烈、鲜明的问题意识,足以让每一个读者掩卷长思,却没有将自己一言以蔽之的个人观点强加给读者。或许,这才是一个史家之真性情、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