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在唐什么时期 缺德的唐德宗李适

2019-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德宗李适是肃宗李亨的长孙,代宗李豫的长子,他生于全盛时期的天宝元年,十四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经历了盛世繁华,又饱尝了国破家亡.他的母亲是沈皇后,这位沈氏传说本名沈珍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唐荣耀>的编剧来回答下),在安史之乱中失踪于洛阳乱军中,下落不明.李豫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沈氏,杳无音讯.李适以后,册封沈氏为皇太后,册封大典上,李适带领群臣对着空气跪拜,群臣为之哭泣.唐德宗在唐什么时期 缺德的唐德宗李适李适从未放弃寻找母亲.有一年,人报沈氏找到了,但事实上她只是一名知道些许内情的宫女.臣

唐德宗李适是肃宗李亨的长孙,代宗李豫的长子,他生于全盛时期的天宝元年,十四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经历了盛世繁华,又饱尝了国破家亡。他的母亲是沈皇后,这位沈氏传说本名沈珍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唐荣耀》的编剧来回答下),在安史之乱中失踪于洛阳乱军中,下落不明。李豫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沈氏,杳无音讯。李适以后,册封沈氏为皇太后,册封大典上,李适带领群臣对着空气跪拜,群臣为之哭泣。

唐德宗在唐什么时期 缺德的唐德宗李适

李适从未放弃寻找母亲。有一年,人报沈氏找到了,但事实上她只是一名知道些许内情的宫女。臣下劝他严惩这位冒认者,但李适不同意,他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被骗一百次也没关系。然而,终究事与愿违。

唐德宗在唐什么时期 缺德的唐德宗李适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帝王,不安常伴左右,生存成为第一要义,其他退而其次。

李适的日子并不比乃父好过多少,李豫在位的十七年,尽管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间或有吐蕃侵扰,虽然经常尴尬,总体趋于安定,形势可控。而到了李适即位的时候,大臣党政、宦官专权和藩镇扩张愈来愈严重,各种危机层出不穷,弄得李适颇不舒适。

唐德宗在唐什么时期 缺德的唐德宗李适

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李适不得不通过非常规的手段解决。

形式先进的两税法

即位初期,年轻的李适颇想励精图治,振兴大唐。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80年,李适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两税法”。

唐代的国家经济来源主要是租调庸,其基础是自北魏便实行的均田制。由于战乱,人民大量逃亡,户籍紊乱,账册丢失,增加了征税的难度。再加之藩镇割据,不再向中央缴纳赋税,从其他地区收上来的赋税,又遭到某些强势将领挥霍,国家财政一直紧张。在这种情形下,刚上台的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就是以国家正式法令的形式将过去的地税和户税确定下来,因一年交两次,故称为两税法。

两税法除了将地税和户税作为国家正供,还将过去作为国家正供的租调庸的残额以及地方各种名目的赋税都包含进来。它量出为入,开了中国预算制度的先河,影响深远。但两税法并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的税额,具体数额由中央派出的黜陟使与各州协商,根据经济状况确定出各地应缴纳的总额。在政局稳定的时期,中央以其威权确实增加了收入,但百姓负担却越来越重。

无法依赖的权臣

杨炎之前,宰相元载专权。肃宗时期,元载依附于擅权的宦官李辅国迅速得到晋升。到代宗时,李辅国被杀,元载成为群臣领袖,围绕着他形成利益团体,杨炎是其中重要成员。元载任宰相时,分身乏术,将财务权交给刘晏,刘晏得以发挥所长,与第五琦共同分理天下财赋,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到771年,代宗终于厌恶元载,逐渐裁制元党,六年后,元载被收捕处决。刘晏仍旧被重用,从事理财工作。

杨炎是作为元载一党成员的身份走到政治中枢的。他受到元载推荐,逐渐得到代宗的信任。德宗即位后,杨炎由宰相崔祐甫推荐,一跃成为宰相。身为元党成员,杨炎与刘晏一直存在矛盾,他一上台就立即贬斥刘晏,经一连串的手段将刘晏贬斥、杀害。

刘晏的死引起了藩镇的不满,他们纷纷指责朝廷不公。杨炎则四处派人说项,将责任推到德宗身上。德宗知道后,借另一宰相卢杞之手,将杨炎杀掉。卢杞自己面丑心狠,他嫉妒正直的书法家颜真卿,令他出使叛将李希烈处,被李希烈杀害。又在奉天之难中将藩镇将领李怀光逼反,差点将德宗陷入绝地。自己最终被贬,进而落得身死。

从此,德宗不再信任大臣,认为自己的一片真心换不来真心,转而重用宦官。另一个得到德宗信任的是关羽,他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的祭祀中,从此一路开挂,横跨儒释道,纵贯千年,盛名不坠。

始终不能信任的藩镇

德宗朝最大的危机是奉天之难。安史之乱后,藩镇逐渐世袭化,朝廷无法插手人事。德宗上台之初,对藩镇采取强势,着手进行削藩,触动了藩镇利益。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维岳请求朝廷让其继承父亲权位,德宗拒绝。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死,其子李纳也请承袭父位,德宗又拒绝。于是成德、淄青联合魏博三镇起兵反唐。两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围攻襄城。朝廷先派哥舒翰之子哥舒曜去平叛,没有结果。后又派五千泾源军前去平叛。

泾源军在经过长安的时候向朝廷要赏赐,满怀希望得到的却是粗茶淡饭,士兵们很生气,鼓噪着行军,到浐水边上时,全军哗变,开始回军冲向城门。带军的节度使无法节制,急忙上报时,叛军已经入城。当天,德宗李适紧急逃往奉天。

泾源军节度使姚令言以自己资历不够为由,推荐被软禁在家的朱泚为首,当夜朱泚即入大明宫含元殿,不久称帝,国号大秦,灭唐宗室七十余人,并派兵三千攻打奉天。李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有幸成为唐朝历史上第四位出逃的皇帝。那时候,郭子仪已经被李适解除了君权,自己垂垂老矣,因此再也不能救驾了。危急时刻,是藩镇李怀仙赶来解了奉天的围。而李怀仙却因卢杞使坏转而叛变,导致李适再也不信任任何藩镇将领。

宦官成为新的受益者。当叛军入城的时候,自己的禁军跑的一个不剩,反而是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率领近百名宦官紧随自己,一直陪伴左右,改变了李适一开始打压宦官的态度。朱泚之乱平后,德宗认为自己必须亲自掌握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不能交给文臣,也不能交给武将,只能交给与自己共患难的宦官。于是,宦官再一次掌握了军权,再次坐大,逐渐拥有了废立皇帝的权力。

终成爱财如命的皇帝

李适一开始也想学历代先皇,厉行节俭。他采取了一系列廉政措施,还言辞拒绝了地方供奉的礼物。但经历奉天之变后,他意识到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各种出兵花费巨大,更让他看到金钱的力量。为此,李适变三十税一的商税为十税一,增两税和盐榷钱,又想到实行税间架、除陌钱法,多方聚敛财富。

最著名的是,李适允许宦官把持宫市,践踏商业法则,明目张胆进行抢夺,弄得人神共愤。太子都看不下去了,但他不敢招惹宦官,只能忍耐。韩愈因上书批评宫市而被变为山阳令。另一个著名诗人白居易虽然也不满,但他没有韩愈耿直,而是在德宗死后,默默的写下了著名的《卖炭翁》,记录自己所见。

李适并非不知道百姓的疾苦。有一天,他进入一户农民家,询问日子过得怎么样。这位农户说赋税太重,负担不起,李适表示同情,就免了这家的赋税。这件事被后世百般嘲讽,欧阳修就说李适不懂治国之道。

另有一位卖柴者,赶着驴车,拉着一车柴如卖炭翁一般叫卖,他的命运也是不幸,被宫人以宫市的名义强行收购,所付的价值不但不够,反而还要卖柴翁自己贴钱给宫门的看守。卖柴者想必年轻,他不干了,就与宫人扭打起来。此时后来被李适知道了,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还赔了他很多绢。不过宫市制度依旧实行。

李适在位二十六年,虽然猜忌多疑,所用非人,一度出逃,总体来说,在他的治下,政局逐渐趋稳,为自己儿子宪宗朝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基础,并不太算辱没李氏门楣。而他的转变,与政局紧密相关,并不全是自身的原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