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是什么意思 伴君如伴虎 洪武朝四位宰相大多下场凄惨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朱元璋功不可没。
中国的宰相制度起源于商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宰相只是一个通称,宰相的具体名称,各朝大都不同,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封建王朝的皇帝处理国政,不可能没有辅政机构,辅政机构也不可无人主持,也就是说相职不可废除,但相权要受到限制。元朝的宰相权利很大,比如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三次入相,把持朝政,据史料记载,元代有很多位皇帝都是由丞相拥立的。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也依例设置了宰相,分为左右宰相,以左为尊。洪武一朝先后总共任命过四位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这四位宰相除了徐达,其他三人下场均极惨。
先说说善终的徐达吧。
朱元璋称帝以后任命徐达为中书右丞相,但这个职衔可能只有象征意义,徐达在明朝建立以后更多的是继续带兵清剿北元残余势力。他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朱元璋的江山,将近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因此,朱元璋表扬他:“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徐达就成了朱棣的老丈人。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次年病情加重去世。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王爵三世不降等,这是极为难得的殊荣)。
网络上有朱元璋赐给病重徐达鹅肉的故事,据说得了背疽的人不能食用鹅肉,朱元璋偏偏赐给徐达鹅肉,徐达食用鹅肉后病发死去。这只是民间传说,历史上的徐达确实是善终的(电视剧《朱元璋》采用了该传说,大家不必当真)。
接下来说说李善长、汪广洋和胡惟庸吧。
各位看官估计对李善长、胡惟庸比较熟悉。李善长,生于公元1314年,濠州定远人(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半个老乡。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鞠躬尽瘁几十年。李善长跟朱元璋的关系,就像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武将以徐达功劳第一,文臣则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洪武三年,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中书左丞相,位极人臣。
李善长这个人还算有眼力劲,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就请求辞官回家。朱元璋对于这位有眼力劲的功臣也是不吝赏赐,又是送地,又是送人,最后还送给他丹书铁券。老朱拍着胸脯说李先生啊,只要你家里人不造反我就保你平安无事。
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比较密切,李善长的弟弟和胡惟庸两家还成了亲家,这个关系日后看来算是惹了大祸。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杀了,朱元璋杀了一茬的官吏才收手。李善长这一次不仅没被牵连,还被朱元璋重新启用担任丞相。
朱元璋是什么人,猜忌心非常重,心眼儿非常小,手段非常毒辣,杀功臣可是毫不手软。李善长治理国家治理地越好,朱元璋就越猜忌李善长。朱元璋就开始琢磨了,李善长老了,不太可能造反,但他弟弟和儿子们可能会造反啊!
偏偏呢,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朱元璋抓了起来,这位李善长的坑爹弟弟就把李善长和胡惟庸、蓝玉等人的交往全捅了出来,朱元璋这下是彻底怒了,直接给李善长安了一个谋反罪名把七老八十的李善长和他的家人给杀了。
我想李善长肯定不可能谋反,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贵为公爵,与朱元璋是儿女亲家,一不缺名位,二不缺财富,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去冒着全家灭族的巨大风险跟已经坐稳江山的朱元璋对抗。李善长谋反肯定是个莫须有的罪名。
胡惟庸濠州定远人,跟李善长是同乡,也因为这个原因两人关系一直不错。胡惟庸早期也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但官职一直不高。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胡惟庸任右丞相,算是走进了朝廷中枢。胡惟庸当了宰相以后处理朝政很是谨慎,朱元璋很是放心,就这样胡惟庸一步步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可后期的胡惟庸越发独断专行,很多事情不报告朱元璋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执行。他还勾连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武将阴谋造反。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被朱元璋诛九族。
胡惟庸的案子牵连很广,时间跨度达十余年,前后波及三万多人,可谓影响深远。李善长的死多多少少都跟胡惟庸的案子有牵连。
汪广洋,江苏高邮人,字朝宗,年少时跟随朱元璋起义反元。明朝建立以后,汪广洋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等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胡惟庸的事情被人告发,汪广洋受到牵连被贬到海南。汪广洋走到半道上就被余怒未消的朱元璋赐死。
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央集权的发展,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矛盾。宰相权力过大直接威胁皇权,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解除了皇权的一大威胁,皇权得到空前的增强。而废相仅仅是明太祖稳固皇权的一步棋子,朱元璋要在他在位时就为子孙后代从制度上消除对皇权的各种隐患。
罢相以后,皇帝就可以将一切大权掌握在手中,中央政府的府、部、院、寺,分理庶务,各不统属,就不必担心大权旁落了。这样,皇帝事实上兼任宰相,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从制度上集君权、相劝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皇权得到高度集中。
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的子孙没有他的雄才大略,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荒于政事,政务悉数交给内阁。内阁首辅也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不知道朱元璋在地下会做如何想!
图片源于网络。欢迎您点赞关注小编,一手更新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