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称帝 石敬瑭的无奈 割让燕云十六州
注:处月乃突厥一部也,后名沙陀也。石敬瑭、李克用,刘知远皆乃沙陀人。
石敬瑭(892-942),沙陀人。《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说他:“其姓石氏,不得知其姓之始也”。也就是说家谱不清,来源不明。而《旧五代史》的薛居正则说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石敬瑭的父亲石绍雍,胡名臬捩鸡。
善骑射,有经远大略,在李克用时累立战功,官至中洺州(今河北邯郸东北)刺史。石敬瑭是其第二子,爱读兵法,推崇战国赵名将李牧、汉名将周亚夫之用兵之术。李嗣源任代州刺史很器重他,并把女儿许配给他,从此以后石敬瑭隶属李嗣源帐下,统领号称“左射军”的亲军,成为心腹爱将。后来,屡立战功,成为后唐明宗沙陀政权的中坚大将。
同光四年即公元926年二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洛阳被哗变部队所杀,终年43岁。李克用的养子,沙陀人李嗣源继位为皇帝,是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与变兵合流夺取帝位,史书称为“逆取”多有粉饰回护。石敬瑭在此次夺权中功不可没,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镇陕州,今三门峡市),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
在李嗣源在位的八年间,石敬瑭不断受到重用。直到长兴三年即公元932年十一月,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镇山西太原)、兼大同(镇云州、今大同)、镇武(镇朔州,今朔州)、彰国(镇应州,今应县)、威塞(镇新州,今河北省涿鹿)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也就是石敬瑭曾做过现今雁门关外大同地区的军事长官。石敬瑭既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又掌握了军事大权,为以后称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长兴四年即公元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子李从厚,小字菩萨奴继位,是为闵帝,次年改元应顺。石敬瑭加中书令,并调任成德镇节度使(镇镇州,今河北省正定),而川凤节度使(镇凤翔府,今陕西凤翔)潞王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李从珂拒不受命,率军攻入洛阳,争召石敬瑭前去商议大事。石敬瑭在卫州(今河南汲水)遇到了出逃的闵帝李从厚,尽杀其左右百余人,并将闵帝李从厚幽禁于卫州向李从珂邀功。
四月,李从珂继位,史称后唐末帝,改元清泰。开始怀疑手握重兵的石敬瑭,处处提防,常常试探。石敬瑭则事事小心谨慎,在其岳母曹太后以及妻子魏国公主的疏通下,后来复任河东节度使。这一安排对石敬瑭来说真是喜出望外,被其谋士桑维翰称之为纵蛟龙入深渊。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他从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手中夺取了了帝位,作为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也想趁机夺取政权。
清泰元年即公元934年五月,李从珂任命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镇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为了窥探李从珂的意图,石敬瑭上表“乞解兵权,移他镇”。石敬瑭为了等待夺取政权时机的成熟,韬光养晦,费尽了心机。
李从珂曾一度打算采纳朝中大臣提出的和亲政策,抢先与契丹接好而除去石敬瑭反叛的依靠力量,可是后来一直没有实施。当李从珂与朝臣议论是否接受石敬瑭移镇的请求时,朝臣们认为,石敬瑭移镇也反,不移镇也反,只是时间问题,不如早点除之。李从珂表示赞同,当即下令以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派遣张敬达为西北蕃汉马步都部署,并催促石敬瑭离开太原前往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上任。
此时的石敬瑭认为,太原险固可守,粮食又多,不能束手待毙,于是就上表要求李从珂下台,理由是帝的养子,无权继承皇帝位置,请传位许王(李嗣源幼子李从益)。李从珂大怒,随即下诏书削夺石敬瑭一切官爵,令张敬达等大军围攻太原。石敬瑭自知自己的势力远不能抗衡整个后唐王朝,逼于无奈。于是,石敬瑭向契丹求救,才有了“割让燕云十六州”、和后来“儿皇帝”的千古骂名。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