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骛远一般是什么人 年轻人好高骛远未必是什么坏事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屡次跟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抬杠,因为说是思想政治,实际上不外乎哲学和逻辑,老师肯定是抬不过我的,毕竟一个刚毕业不久才分来的小姑娘,直到把我叫到办公室单独批斗。那时候老师会问我有没有什么理想,我说我的理想是找一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隐居起来,老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教育,说才十几岁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消极。
对啊,怎么这么消极?我觉得凡是想出世的人,大约都是有入世的巨大动力和梦想的,诸葛亮、姜子牙、李白、嵇康、陶渊明,哪个不是怀揣着励精图治的梦想避居世外的?所以往往嘴上说想置身世外的人,都有非常强大的野心,这个野心配上了才华叫怀才不遇,配不上了就叫好高骛远。
可能是身在一线城市不会觉得,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组织一个家庭生儿育女然后简简单单过完剩下的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诉求。实际上也无可厚非,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也许不会让更多人有心想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反而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有的是缤纷艳丽,并不缺少自己那一抹色彩。
我是个挺不安分的人,从有个独立思想开始就不停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我上初中那会儿,太多看不惯的事儿了,一心就是想有一天我有能力了我就让你们这些人不得不改变这一切。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等我上高中那会儿,写的诗、文章、小说被班主任拿到办公室传阅,我说我真的不需要上大学,也一样活的精彩和成功。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到了我上大学时候,我自学编曲,满宿舍理工男上自习的时候我在音乐节POGO,我说我真的想做一个艺术家。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大学结束了我觉得我毕生所学都指向一个职业,就是导演,我想做一个导演,我学法语,准备去法国学习电影。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到了法国,我开始不跟中国人讲中文,我在课堂上拼命地提问,我觉得我像法国人一样融入法国的社会才叫成功。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毕业后我到了时代华纳实习,剪辑电影预告片,不到一年我就辞职了,我说我要创业了,我想看看自己在法国能做成什么。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 创业最艰辛的时候我改变了思路,开始走向艺术和公益的道路,我觉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做了概念店,开了画廊,办了展览,和NGO合作项目,我想改变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然而,这一切我并不觉得是好高骛远的。因为好高骛远本身不是白日梦,它是一个决定,一个你愿意用你微不足道的能力去攀登更高的一级阶梯的决定。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成功的,甚至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失败的,但是并不影响你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一切对你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的一切想法都一定是“好高骛远”的,而且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他们在微不足道的当初会取得今天的成功。他们在成功的每一步上肯定都是脚踏实地的,而这种力量是在成功之前无法想象的。
这真的不是什么鸡汤,因为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一条毫无挑战的人生道路我真的为此感到惋惜。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什么花啊草啊,落地生根直到凋零就完成了来到人间的任务。这是中国特有的功利主义,是在一个全社会极致的物质追求导向的主流思想意识下趋利避害的一种求生策略,如何能最简单地规避风险减少付出同时得到收益。
我也不是什么浪漫主义的知识分子,我就是觉得人生的价值是收获和体验,我们实际上是在“好高骛远”的过程中修炼、精进才得以获得成功的满足。
还是那句话,年轻人如果没享受过荣华富贵或者颠沛流离,真的是没什么资格谈淡泊的,淡泊是给那些入世又出世的人喘息的,不要给自己的不思进取找任何借口。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的,对于年轻人,设定更高的目标是有助于自己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