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金是什么生肖】因地施策土生金
编者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市各地结合实际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子。为挖掘典型经验,本报派记者进村入户进行了深入采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全市脱贫攻坚的做法及成效。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全市脱贫攻坚典型报道,敬请垂注。
□记者 石莹
5月29日,在临朐县沂山风景区采访,看到的是一道别样风景:三面环山的伏峪村,大小不一的蚂蚱大棚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宛如一条银色长龙,在青山绿水间璀璨生辉。村民王立春说通过养蚂蚱一年能收入一万元,“而这在合作社里算最少的了。”
“七山两水一分地”,伏峪村是典型的山村,村民沿河而居,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过去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伏峪村因地施策,发展蝗虫养殖特色产业,薄地蹦出“土蝗金”,昔日贫困村“摘帽”,变身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帮扶措施立足村情民意——
“在老百姓致富经验的基础上,再帮一把”
“我们村在沂山风景区北,交通闭塞,过去村里也没有支柱产业。多少年来,年轻人要么出去念书留在了城市,要么就去城里打工。”谈起如何发展蚂蚱养殖,伏峪村村支部书记王俊利说:“先是在外跑大车的村民袁彦明发现有的地方养蚂蚱很赚钱。回村后就建了村里第一个蚂蚱棚。”管理蚂蚱棚是轻松的营生。袁彦明继续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养蚂蚱,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到了年底一算,养蚂蚱收入了2万元。
在袁彦明的带动下,先是邻居后是村民,陆陆续续跟着他建棚养起了蚂蚱。村“两委”发现蚂蚱养殖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用工少、收益高的好项目。“蚂蚱繁育能力强,生长迅速,蚂蚱养殖60天为一期,每年可以养三到四期,亩产5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在2万元以上。
而且蚂蚱不易生病,后续投入少,收回成本快。”王俊利算了一笔账:每个养殖棚每年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建棚时可就地取材利用树木搭建棚架,村民只需要再购置纱网、铁丝、薄膜等物料,每个养殖棚成本在2000元左右,不用一年就能回本。
“更重要的是,我们村耕地面积太少了,而蚂蚱棚能摆脱土地的制约,地块大就建大点的棚,面积小就建小点的棚。”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关键是选对路子,在老百姓致富经验的基础上再帮一把,外力激发内力,让脱贫致富更有信心。”王俊利说。
立足村情民意,伏峪村“两委”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管理模式,领办“临朐县飞皇蚂蚱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统一提供蚂蚱种苗、牧草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促进了蚂蚱产业的技术交流和质量提升。
降成本、提效益,增加养殖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同时,村“两委”积极支持贫困户养殖蚂蚱,对他们购买种蚂蚱的费用进行补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他们养殖的信心与决心。伏峪村27户贫困户建了56个养殖棚,通过蚂蚱养殖,贫困户当年脱贫。2018年,伏峪村仅蚂蚱养殖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6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扶贫效益分红11.4万元。
产业项目重市场机制——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不仅要卖得出、卖上好价钱,而且要倒逼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产业根基。
确定了蚂蚱养殖这个特色产业后,经过几年发展,伏峪村不断扩大蚂蚱养殖规模,在上级部门和风景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900万元,建成了占地300亩的蚂蚱养殖基地。包含155个标准化蚂蚱养殖棚、5个高温养殖棚、6个高温种植棚、1处观光体验区及30吨冷库、500平方米蚂蚱交易市场,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原先由一个村庄探索形成的特色产业,变成了蚂蚱养殖的“大基地、大市场”,对周边村庄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附近村里132户蚂蚱养殖专业户加入合作社,并带动96户174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养殖技术有指导,市场不用农户自己跑,蚂蚱养得好、不愁卖,在伏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凸显。
正在棚里喂蚂蚱的村民付廷香有八年养殖蚂蚱经验,家里有6个蚂蚱养殖棚。她说:“以前村里养殖蚂蚱的少,没有客户上门收,都是自己外出联系着卖,各人卖的各人的,耽误功夫不说价格也不稳定,现在形成规模了,名声也出去了,质量保证了价格也就上去了,大家都挣钱,每户人家这一茬比以前都能添上七八千块钱。”
不栽盆景重产业链带动——
精准扶贫向纵深推进
发展蚂蚱养殖是第一步,乡村产业振兴才是重中之重。伏峪村从开始建设蚂蚱基地到现在已经五年有余,王俊利深有感触:“我们将结合自身优势和力量,继续深化产业融合,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促进老百姓增收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开拓增收致富新空间、新渠道。”
在伏峪蚂蚱基地,除蚂蚱养殖棚外,今年新建的高温棚中,西红柿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大棚中正在摘西红柿的村民介绍,这些棚里的土都是蚂蚱粪,蚂蚱粪是非常好的农作物种植基质,没有草籽,而且肥效长。伏峪村将养蚂蚱的“废物”再利用,建设了蔬菜大棚,打造了捕捉采摘体验区。游客来基地游玩后,可以采摘草莓,捕捉蝈蝈、蚂蚱,品尝油炸蚂蚱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格局。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真正让农民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伏峪村在蚂蚱产业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现在的养殖户以临朐当地为主,销售方面正尝试电商渠道,客户可以网购蚂蚱。蚂蚱放进盒子里,能至少存活5天。我们下一步准备对蚂蚱进行深加工,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蚂蚱产品。同时持续提升改造新农村建设,打造精品民宿,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王俊利说。
今年,伏峪村依托与沂山主景区接壤和西部乡村旅游专线穿村的区位优势,以蚂蚱养殖产业为核心,积极探索“蚂蚱养殖加工 果蔬种植 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整合山河林田湖村庄等要素,融合种养、休闲、康养、度假等多种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集特色乡村休闲、绿色有机种养、生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