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2019-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枣花纷纷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浣溪沙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词,就是曲子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唱词".最早是起于民间,后来落入文士之手,就渐渐变得文雅起来.然而花间酒畔之中,艳丽的词作比较多.创造出新的境界的人有李后主,苏东坡等等.都是另辟鸿蒙,后来也影响了好几世的

枣花纷纷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

浣溪沙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词,就是曲子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唱词”。最早是起于民间,后来落入文士之手,就渐渐变得文雅起来。然而花间酒畔之中,艳丽的词作比较多。创造出新的境界的人有李后主,苏东坡等等。都是另辟鸿蒙,后来也影响了好几世的人。

浣溪沙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但是能够创造出新的境界是比较容易的,能够创造出奇境的酒比较难了。所谓的奇境,不是荒诞怪谲的意思,但是出人意,使人击掌赞叹,这就是奇境。在词境中几乎没有,令人耳目一新,不禁称其叫绝的,就像苏东坡的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奇”了。

浣溪沙苏轼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我们来看第一句就奇:滑落在衣服上,簌簌有声,什么花能有这样的斤两?枣花。枣花是一种没有特别鲜艳颜色,形状就好像是屑细,没有特别浓烈的味道,最不引人注目的一种花。但是经过苏轼的这么一写,就能够体现出它的质量了。

纷纷而飘落于过路人,使之衣襟都落满了,飒飒如听声响。这种境界就非常可喜了。这种簌簌的枣花声,很快就被另一种奇妙的声音盖住了,缫车。之前的农民,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耕地织布,这就是衣食双营,都是通过自己的双手。采桑喂蚕,缫丝纺织,就是妇女们最重要的功课。

当枣花洒落的时候,正在缫丝,家家户户,响彻了整个村子。范石湖写的“缫车嘈嘈似风雨”,就足以想象这种场景了。行人走到了这个地方,不禁驻足。为了能够乘凉,就寻找老柳树,但是却早早有人占住了清凉福地。

以上这些,都是系诶农村的风物。

下片就笔端一转,开始写人。农家缫丝,都是在初夏的时候,这个时候大麦已经登场了,天气很热。酒困,路途遥远,日高人倦,触暑烦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看来,古柳下的黄瓜,早已经试过了,不能解渴,只有茶水。然而哪里又能得到甘露呢?这个时候,就知道这农野之人家,就比那些大官人家的洞府好多了,于是就扣门“乞浆”。

在《全宋词》中,月露风花,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写到这种境界的,也就只有苏东坡了,所以这首词就成为了千古独绝。

苏东坡为何写下这首词呢?元丰十年,苏轼在徐州做官,地方上春旱,所以就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果然下雨了,然后就又到石潭拜谢。在路中写了五首小词,这是第四首。一片为民忧喜的心情,就这样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