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典故 典故故事(漂母饭信 沐猴而冠 丙吉救孤)
淮阴地方(今天江苏省淮安市一带)有个少年名叫韩信,从小死了爹娘,无依无靠,又没法养活自己,只能天天到别人家里蹭饭吃,时间长了,大家都不喜欢他。
后来,他又投靠了一位南昌亭长,在亭长家寄食。他白吃白住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很烦他,便想了个主意。一天早上,天还没亮,亭长老婆就起身做饭,悄悄叫醒一家人起床吃,吃好以后各自上床睡回笼觉。
韩信天亮起床,照样坐在饭桌前等人家吃饭。左等右等,太阳都老高了,怎么这家人还不起床呢?他到锅灶前看看,锅刷得干干净净,原来人家瞒着自己已经吃过饭了。韩信年少气盛,心里又羞又恼,回屋收拾收拾东西就出走了。
可是,他能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竟没有他韩信容身的地方。
他饿极了,只好在河边钓鱼,指望能有点东西填饱肚子。可是鱼虾也跟他作对,就是不肯上当。他饿得发昏,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河边有一群漂洗衣服的妇人,那时候的人管她们叫漂母。其中有位漂母,趁着空闲的当儿,挎个篮子走到韩信跟前,说:“小伙子,我看你在这里钓了好几天鱼,每天都不吃不喝的,应该很饿的吧。”
韩信看看漂母,红着脸说:“我……不饿。”
漂母笑了笑,把篮子放下,说:“这篮子里有碗饭,是我带来当午饭的。我一个妇人家,吃不了这许多,你要是饿了,就吃吧。”说完,漂母扭转身,回去做活去了。
韩信忍了一小会儿就受不了了,拎过篮子,端出饭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不留神,把一碗饭吃去一大半。他不好意思地提着篮子还给漂母,跟她道了谢。漂母仍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第二天,漂母又递给他一个篮子,这次是一大碗饭,还有些别的饭食。打这以后,一连数十天,漂母每天给韩信带饭。韩信感激地对漂母说:“我以后一定要报答您。”
谁知漂母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地说:“你以为我送你吃的,是图你的回报吗?我是看你可怜,不忍心你挨饿。如果我图回报,就去巴结那些有能耐的人,也不会找你这养活不了自己的穷小子!”
听了漂母的话,韩信暗暗下决心,就算不为自己,为了这些善良的好心人,也要努力混出个样来,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
后来,韩信地位显赫,威名远扬,他回故乡的时候,找到这位漂母,赠予千金,传为历史上的佳话。
许多人说,现在好人难做。乐于助人的古风也有些式微的意思了。可是做到下面几点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也更有意义:第一,能帮助人家时就帮帮人家;第二,帮助人以后不要记在心上,更别图回报;第三,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如今知道感恩的人是太少了。
沐猴而冠
刘邦接受了秦王的投降,驻扎灞上不久,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就气势汹汹地赶到了距离灞上不远的鸿门。此时的项羽刚刚在北上救赵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把秦军主力杀得落花流水,处于自信心高度膨胀的阶段。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跑到项羽这里,告诉他刘邦有做关中王的打算。项羽勃然大怒,准备立即向刘邦发动进攻。
刘邦事先得到了消息,情知自己的十万军队无法抵抗项羽,于是亲自跑去鸿门,演出了“鸿门宴”示弱求全的一幕,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项羽大摇大摆地进了咸阳城,全盘接收了刘邦的战果,理直气壮地当起了战胜方。其实,项羽在秦地百姓当中的名声并不好。
在发兵咸阳之前,他因为怀疑秦国降军怀有二心,把二十万秦军子弟活活坑杀;消息传到咸阳,老百姓没有不对项羽恨之入骨的。如今,项羽不但不设法团结百姓、拉拢民意,反而下令跟秦王朝划清界限,发起了破除秦王朝“四旧”的运动。
“秦四旧”怎么破除法?第一,杀秦王,把投降的秦王子婴杀掉了;第二,除秦吏,诛杀了秦朝官吏八百多人;项羽的士兵们满城杀戮,到最后杀红了眼,哪还管什么官吏不官吏!他们大肆劫掠,侵扰平民,稍有不高兴就大开杀戒,杀得咸阳城人人自危,都骂项羽不是好东西;第三,毁秦宫,把阿房宫一把火统统烧掉,大火绵延百里,一直燃烧了三个月,连下雨都浇不灭;第四,破秦制,废除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回到列国割据的时代,项羽一口气封了十八个王,自己当了“西楚霸王”,意思是比其他哪个王都厉害。
对于秦朝的东西,项羽倒也不是一概不要。刘邦封存起来的秦宫珍宝,项羽就席卷一空;秦宫里的美女娇娘,项羽也如数笑纳。把咸阳搜刮干净以后,这位西楚霸王宣布把他的老家彭城(现在的江苏徐州)定为首都,打算拍拍屁股走人,带着钱财美女回老家去。
有位韩生劝项羽说:“关中一带四面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您想成就大业,就该把都城定在关中,不要回偏远的彭城去了。”
项羽一听,心里想:“我把咸阳毁成这么个熊样,宫也烧了,人也杀了,在这里定都有什么意思!”他对韩生说:“人如果富贵发达了却不回故乡,就像穿着锦绣的衣衫在夜里走路,又有谁能看见你、知道你、仰慕你呢?!你别劝我了,我建都彭城主意已定。”
韩生出了门,摇着头愤愤地说:“人家都说楚人是穿衣戴帽的老毛猴,看起来人模狗样,其实土鳖一个,什么都不懂。我今天算是见识了!”(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这话传到项羽耳朵里,项羽气得鼻子都歪了,让人把韩生抓起来,用大锅给烹了。
人是烹了,可人心散了。尤其是关中的老百姓,心里都在念叨着:那个约法三章的刘沛公,什么时候能再出山哪?
丙吉救孤
丙吉是鲁地人,武帝末年在地方上担任官职。晚年的汉武帝听信谗言,残害自己的亲生儿子卫太子刘据,引发“巫蛊之祸”造成大量刑狱案件。这么多案子朝廷审不过来,只好向各地征召司法官员。丙吉因为有当过狱吏的经验,所以被选进京城审理巫蛊案。
这一天,官差到监狱里来,送进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婴儿。丙吉见了,诧异地问:“这么小的娃娃,为什么也送进监狱?”官差说:“这孩子叫刘病已,是卫太子的孙子,史皇孙的儿子。太子被抄没全家,这孩子也一起抓起来了。”
官差走后,丙吉看看这个婴儿,又疼爱又怜惜。丙吉深知卫太子蒙受冤屈,这襁褓中的孩子更是无辜。牢房里潮湿杂乱,这么小的娃娃在这里怎么活得下去呢?丙吉想了想,找了一个办事妥帖可靠的女狱卒,叫她把孩子安置在一个干燥又安静的地方好生照料。
巫蛊之案连年未决,牢房里的刘病已也一天天长大了。
刘病已五岁的时候,汉武帝更加体弱多病,疑神疑鬼。有一个会望气的术士对武帝说:“长安城的大牢内似乎有天子之气。”武帝听了,大大不悦,派一个太监头头郭穰到监狱里去传旨,在押的犯人不论罪行轻重,一概处斩。
郭穰半夜三更到了狱外,大喊大嚷,闹得鸡飞狗跳。丙吉不让手下人开门,隔着狱门问郭穰:“你深更半夜来这里干什么?”郭穰趾高气扬地宣布了皇帝的旨意,叫丙吉赶紧开门。丙吉命令手下堵住狱门,对郭穰说:“这门不能开,你还是回去吧!
”郭穰一听,吃了一惊,说:“丙吉!你敢抗旨吗?”丙吉义正词严地说:“皇曾孙确实在我这里,但我不能让你执行荒唐的旨意。即便是平民百姓,也不该无辜受死,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呢?今天有我在,你休想进这个门;如果皇上怪罪下来,一切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郭穰大呼小叫了半天,只能是白费唇舌。他叫得口干舌燥,狼狈不堪,像斗败的公鸡一样灰溜溜地走了。
郭穰回去以后,把事情原委报告了汉武帝。武帝听了郭穰转述丙吉的话,清醒了不少,叹口气说:“这是天意存活这棵独苗呀。”武帝随即下旨,大赦天下,释放长安狱关押的犯人。
犯人们知道了丙吉保全他们性命的经过,一个个磕头谢恩,感激涕零。而从这以后,丙吉就光明正大地照料刘病已,用自己的俸禄贴补这孩子的开销,让这个可怜的孤儿也能健康地成长。
丙吉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想到体弱多病的刘病已后来会当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