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关爱学生 刘彭芝:对学生流溢着深厚的爱

2017-10-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有些人看来,人大附中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优良.实际上,人大附中每年的确有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入学,但也有大量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进来,特别是到初中.高中三年级,学生分化很厉害,出现了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人大附中,从校长到老师,都没有另眼相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反而倾注更多的"爱",对他们因材施教.有一个男孩叫王羽熙,酷爱绘画,刘校长亲自面试把他破例招入初中班.但他理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初中毕业进入了其他普通高中.15岁的王羽熙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校长能批准他回到母校,举行一场关于

在有些人看来,人大附中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优良。实际上,人大附中每年的确有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入学,但也有大量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进来,特别是到初中、高中三年级,学生分化很厉害,出现了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人大附中,从校长到老师,都没有另眼相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反而倾注更多的“爱”,对他们因材施教。

有一个男孩叫王羽熙,酷爱绘画,刘校长亲自面试把他破例招入初中班。但他理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初中毕业进入了其他普通高中。

15岁的王羽熙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校长能批准他回到母校,举行一场关于他创造的《新游记》画册作品讨论会。此时,刘校长才知道这位很有绘画天赋的男孩已经不在人大附中。刘校长马上建议让王羽熙再转回来上学。

他母亲不敢相信地看着刘校长说:“真的能回来?你还愿意要他?”“当然愿意要,他本来就是我们的学生嘛。”刘校长也对这位母亲的惊奇感到讶异。

办完转学手续,王羽熙飞奔在学校的马路上,张开双臂,高兴地大喊:“人大附中,我回来了!”3年的高中学业,王羽熙发奋学习,虽然高考成绩中数学只有33分,但他仍以高出200多分的提档线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

王羽熙的母亲给刘校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是你的厚爱,才有了羽熙今天的全部……我们一家太该敬您一杯了,感谢你们接纳了羽熙这位‘拉分’的学生,并给予了他最好的教育。”

“学生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刘彭芝说,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切,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动力。

像王羽熙这样的孩子在刘校长和老师的赏识与激励下最终成才的学生,不计其数。

“我走进教室比走进校长室更有激情,因为我爱学生,我一见到他们就兴奋,即使发现他们的缺点,也会勾起我潮涌一般的想像。与学生们在一起,总使我童心不泯青春焕发。”刘彭芝说这是她的心里话。

是的,老师都说她心中装着的是以人大附中为“圆心”的世界。

在人大附中流传着一个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刘校长甘当年轻教师的“副班主任”的故事。那是2001年,刚刚接手高三(9)班当班主任的黎老师,感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刘彭芝挺身而出,以校长之尊,甘为黎老师当助手,并且不走过场,每天早晨刘校长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只要条件允许,她会从后面一扇门悄悄进来与同学们一起听课,课后进行面对面交流。

为了解全校学生的想法,她在学校挂出了“校长信箱”,并且告诉学生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不要有任何顾虑。就是这个信箱,帮助学生实现了很多愿望。

学生任远在高三时曾有这样一段发言:“刘校长,不知道您是否听到过家长间的议论:人大附中的孩子都被您宠坏了!是啊,您几乎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了我们身上,每一名同学都能时刻感到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母亲般的呵护。

我们说上学路不好走,不久三辆双层巴士就停在了学校大门口,负责接送我们上下学;我们说食堂太拥挤,伙食不是很满意,一个暑假过后,香气就从一栋崭新的三层食堂里飘来;我们说操场水泥地很滑,容易摔倒,您马上不惜巨资建了一个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在这里,我谨代表您所有的孩子们道一声:谢谢您,刘校长!谢谢您,刘妈妈!”

当听到“刘妈妈”3个字时,刘彭芝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了。她说:“我的行政职务是校长,社会兼职有十几个,几十年中得到的各种荣誉称号数不清,但在我的心中,至高无上的称谓是‘刘妈妈’!”

“我希望孩子们将来在回忆起他们的中学生活时,感觉是幸福的,快乐的,是有独特收获的。我要让人大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要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最向往、最喜欢、最留恋的地方。”这是12年前刘彭芝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心中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刘彭芝倾注了全身的心血和精力。

凡是来人大附中参观过的人,很少有人不感叹学生发明的多和奇。这些发明都是从科技教室中来。

起初,她是想方设法在学校建起一个个科技教室。平面设计、缝纫、陶艺、摄影、木工等10多个科技专用教室开始建立时,让一些教师议论纷纷:“人大附中快成了职业高中了!”“这哪像办学呀!学校像个大车间喽!”

也有人纳闷:在一所名牌中学里,拼命读书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国际学科大赛中获奖也不稀奇,但有这么多发明作品太让人惊奇了,难道人大附中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吗?

刘彭芝认为,有人曾将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称作“人灌”,教师像机械化养鸡场里的机械手,不停地将知识“喂”给学生,不管对方的消化能力,也不管对方是否感兴趣。这种教育的结果是,让很多学生患上了“厌食症”。

“对任何一所高中学校来说,高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刘彭芝说,如果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养成一种善于动手、无拘无束地去畅想、去探索的习惯,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一位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在他的留言里写道:“曾经也想过,如果我没有来人大附中,现在会是什么样呢?也许,是个书虫吧?不敢想!我仍然活着,但不会活得如此精彩;我仍然学到知识,但不会如此丰富;我仍然自由,但不会如此快乐!”

还有一位毕业的学生对刘校长说道:“您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精湛的学识和过人的胆略,还有满怀的雄心和壮志;您留下的,也不仅是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稚嫩,还有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