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书法 英雄丰碑永垂不朽 渡江精神代代相传
1949年4月20日夜,一艘载有20余人的船只冒着密集炮火冲在最前,21时左右在夏家湖(现归三山区保定街道团洲村)靠岸,成为长江天堑的最早突破口。自此,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载入史册。
如今,在当年第一船登陆的地方,一块质朴无华的石碑静静地矗立着,上面书写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几个大字,无声地述说着当年的铁血横渡,追忆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奋斗和献身的英雄先烈。
“抢跑”出的第一船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及4野一部,以百万之师之势,乘胜南进、饮马长江、威慑江南,虎视钟山,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千里江防,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于3月31日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做出东、中、西3路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
其中以第3野战军7、9两个兵团组成中集团。为了更有力地策应东、西两个集团渡江和渡江后更有利于合围宁(南京)、镇(镇江)地区南逃之国民党军并加以围歼,中集团比东、西两个集团早一天渡江。4月20日夜,中集团首先在裕溪口到枞阳段发起进攻。
4月20日19时20分,中集团所属第9兵团27军79师235团开始从江北的沟渠里拖出隐蔽的船只,翻坝入江,一字排开,整装待发。渡江时间原定于21时开始,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235团团长王景昆看到自己所属部队完成准备工作后,下令“船只整理好,听令开船”,1营营长董万华让通讯员传令各连各排各班,不知是哪道传输程序出现了差错,团长的命令变成了“船只整理好,立即开船。”
早已铆足劲的1营3连2排5班班长刘德翠带领李世松、姜保崔等8名战士,在2排排长林显信“开船”令发出后,船犹如离弦之箭冲入江中。岸上的营长董万华一见大声呼喊:“回来,回来!”但此时要回去已不可能,5班的战士们横下一条心,高喊着:“死也要死到南岸上去,同志们冲啊!”
一船启动,众船跟随,刹那间,整个江边都沸腾起来了。数百条船只你追我赶,黑压压地一片……这一夜,天公也作美。早晨江面上还刮着西南风,下午忽然变成了西北风。船借风势,顺着滚滚的长江水,很快驶过三江口,行至江心,国民党守军这才发觉我军的渡江行动,疯狂进行抵抗。两岸炮火隔江对射,把天空染得通红。
冲在最前面的5班战士们拼命地划着船。离南岸只有20米了,他们不顾敌人水中木桩障碍的拦截和岸上火力的阻击,奋力向江滩冲刺。就在快要靠岸时,为5班掌舵的老船工中弹负伤,船头一偏,顺流而下。战士们立刻跳下船,冒着敌人的炮火,架梯抢登江岸。长江南岸是两三米高的陡崖。敌人的炮弹不断打来,炸断了登岸的梯子。
战士们很快在陡崖下搭成人梯,你拉我拽,一个一个地上了岸。然后,用密集的枪火将负隅顽抗的敌人消灭。自此,江南第一个滩头阵地攻占并得到巩固。5班的战士们十分兴奋:“快,快打信号弹,向毛主席报告,我们过江了!”三发红色信号弹犹如三条腾飞的红色巨龙划破夜空,向全中国宣告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排5班乘坐的船成为我军百万雄师中的“渡江第一船”。
红色记忆依旧鲜活
岁月流转,世易时移,昔日的硝烟早已化作烟云,但渡江战役那段壮烈历史在三山区依旧鲜活。
在芜青公路三山双龙口北侧,过小拱桥登104级台阶,就能看见一座烈士陵园。墓顶端圆拱形,安葬渡江战役时牺牲的烈士忠骨。坟塚正中墓碑上刻着“二十九位渡江烈士之墓”几个大字,墓前广场矗立着水花石镶嵌的纪念塔,长方形塔身在苍松翠柏之中突兀而起、庄严巍峨。塔身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漆大字,笔力遒劲。
据介绍,当年成功渡江后,解放军大军如决堤之水汹涌向前。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九师二一八团三营渡江之后,乘胜追敌,激战于繁昌姥山,二十九名勇士壮烈牺牲。
解放三山战役结束后,临时战地医院收容队将烈士遗体全部就地掩埋在月桥纪屋基村前的一块二分地里。1952年迁葬于三山的荆塘垾,立碑为二十九位渡江烈士之墓。1976年12月,二十九位渡江烈士墓重建于大江之畔,立纪念塔于矶头山之巅,供人民群众临江凭吊,缅怀英灵。现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上祀之季,凭吊祭扫者络绎不绝,烈士墓前花山人海,蔚为壮观。
“小时候经常能听村里老人说起渡江战役的故事,渡江第一船的故事村里人几乎都知道。”团洲村村民王永凤以前就住在渡江第一船登陆点附近,自2005年后,芜湖华电项目入驻团洲村后,新兴铸管、三山港等企业项目陆续入驻,率先吹响了三山区大发展大建设的号角,目前,团洲村所有耕地已全部征收,所有房屋也全部拆迁安置,村民也分别安置居住在江洲新城、保定新城、龙湖新城、江南新城,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由原来的土地耕种变为进厂务工。
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团洲村还特意在村部建起了一个渡江战役的展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渡江第一船登陆过程,打造了全新的红色教育基地,号召村民发扬渡江第一船精神, 走出一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渡江第一船给团洲村留下的红色遗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追溯历史。“今年来我们村采访的全国各地媒体就有十几家。”团洲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渡江精神引领创新发展
70年沧桑巨变。如今,再次来到“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石碑前,昔日战场已难寻痕迹,长江两岸早已旧貌换新颜。在石碑的正前方,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芜湖长江二桥雄踞浩荡长江之上,它的建成,让三山区作为我市新兴交通枢纽节点作用更加明显,交通优势愈发突出。
视线顺江而下,几个大型红色的卸船机和门机正在作业,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就在三山区港区里。周围新兴铸管、华电等大企业环绕,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三山经济的新热土——三山经济开发区。
后来想想,三山港有关负责人白世银认为当年选择在这里建港应该是历史的巧合,他说,“我们选择在这里建港口也是因为这片水域条件非常好,江面比较窄,且水深条件也不错,船只能够直接靠岸。”“可能这也是当年解放军选择在这一带登陆的原因之一吧。”据白世银介绍,良好的靠泊能力,让三山港成为皖江能停靠2万吨级船舶的港口,2018年三山港成功靠泊接卸“鑫川9号”2万吨级海轮。
去年,国务院已批复同意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三山港,港口陆域项目10000平米的公共保税仓库、36万平米堆场、联检楼、候工楼等项目均建设完成。海关监管场所已获海关部门正式验收通过,从沿海地区引进的最先进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毕。
一系列软硬件项目的相继建设和完工,将使得三山港口能更全面辐射长江上下游周边相关企业,进一步巩固芜湖作为皖江物流中心的地位。“作为芜湖长江岸线上的黄金良港,三山港规划建设的最终定位就是成为芜湖区域对外开放新材料集散中心,对外集装箱枢纽中心,并成为芜湖对外开放的新门户。”白世银说。
不只三山港,在这片革命先烈奉献过热血和生命的地方,三山人正接力奋斗,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三山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导向明确、三产设施配套、集聚效能强劲、转型协调发展的特色园区。
建区以来,开发区先后落户企业约400家,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为首位产业,集中了集瑞重工、玉柴动力等40余家企业;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以新兴铸管、东方雨虹和忠旺铝材为主的材料产业;以双汇食品、华润啤酒和双鹤药业为龙头的食品制药产业;以宝特物流、中外运港口和海螺港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三山经济开发区获批为全省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全省首批1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招引了35家企业,形成了以中联重机为龙头,玉柴农用发动机、三普智能重工、中科感知、艾瑞德灌溉、春风农机等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记者:胡锐 林见 付君兰/文 程依宝 郭青/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