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造句 “最强大脑”为城市交通运筹帷幄
当你打开手机App就能获取最佳的公交出行方案,还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到站……在市民享受轻松便利出行的背后,是源于广州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强力支撑。到底管理城市交通背后的“最强大脑”是怎样的?
近年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下简称:市交委)全面推进交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构建了“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广州智慧交通体系,有效提升智慧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其中,一个中心是交通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分别是智能感知平台、综合业务平台以及创新服务平台。
被称为“最强大脑”的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今年以来更是全面升级,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交通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支撑重大节假日期间重要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客流疏运及保畅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静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陈炳文
视频拍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视频剪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婕
公交系统变聪明
手机摇一摇就知道有啥玩
当你拿起手机打开App就能获取前往目的地最佳的公交出行方案,还知道要乘坐的公交车什么时候到站……这些智慧的出行方式如今在广州已经实现,手机的交通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你的随身交通“管家”。
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行讯通”App作为全国首款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它是“一站式”服务平台,除了有实时公交外,更有停车服务、交通指数、汽车维修点查询、公共交通出行规划与步行导航共20项综合交通信息,为市民提供更便捷、全面的交通出行服务。
据市交委表示,为了迎合新的移动互联网场景,“行讯通”还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和公交交互平台,实现公交到站时间预测、到站提醒等人性化服务。截至目前,行讯通用户总量超过730万。
据了解,行讯通的设计是相当贴心的,能基于地图、基于起始点来提供整体的公交出行方案。例如用户定位出发点后,再输入终点,经过后台“运算”,就会列出数个不同的公交方案让你选择,其中包括了公交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当你选择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公交方案后,App更会贴心地将你导航到最近的公交车站或地铁站。
市交委科信处甘永辉表示,“这套系统设计的思路是为了让不熟悉广州公共交通的市民和外地旅客都能利用它便捷出行”。同时,它还能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比如你需要乘坐××号公交车,这些信息会直接“落”到手机上,根据实时的信息可方便地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
目前,该平台的实时数据准确率已达到95%以上。
与此同时,广州的公交站台、公交车也变得“聪明”了。去年,广州在珠江新城新型观光线路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智能站台,在公交车上亦集成了智能设施。当前,在智能站台中,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触控显示屏进行交互,连接WiFi上网、使用USB充电,还能“一键叫车”——当前端“接收”到市民或游客用车需求,珠江新城公交调度站会做出相应的安排,公交车会尽快“响应”市民和游客需求,为他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除了智能公交站台,珠江新城的旅游公交车目前已支持“摇一摇”功能——只要用户上车后通过手机蓝牙与公交车连接,到某个站点时“摇一摇”手机,就能获得介绍这个站点的附近著名景点的信息。
每天新增数据250GB
大数据为智慧交通打底座
市民享受轻松便利出行的背后,是源于广州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强力支撑。广州城市交通大数据后台每天新增的数据就达到250GB,大数据的关联分析、“交通仿真”等先进科技的运用,使得城市的交通应急预测机制更加科学、轻松。
城市交通背后的“最强大脑”是怎 样的?现在,就跟随全媒体记者来解构一下广州智慧交通体系的总引擎。走进市交委的调度中心,展现眼前的是一个由48块小屏幕组成的巨型电子屏幕,这就是“交通运行综合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屏幕上的平台主页面“井然有序”、图像化地显示着多种交通数据。据了解,该平台分为六个板块,每个板块中都包含了地铁、公交、出租车、水巴、人群客流等城市通勤的数据,可谓“总揽全局”了。
据市交委表示,交通大数据中心作为广州智慧交通体系的治理总引擎,已经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支撑大量数据传输、存储、计算的软硬件有机体,能够有效支撑政府和企业应用、满足公众交通服务需求。
除了交通运输、综合交通、城市交通、交通治理等类别,全媒体记者还看到平台主页面中显示了温度、最大风速、最大降水量、空气质量指数等众多外部数据。据悉,大数据后台汇集了市交委内、外17个行业,超过445类数据,提供100多个数据接口,接入70余个交通行业信息系统,数据量达到650多亿条,每天新增数据250GB,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如此的数据量是处于领先水平。
甘永辉说,综合分析系统以及其他分析系统,其背后最底层的都是基于大数据中心的构架,而“综合交通运行综合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是属于大数据分析的典型综合应用。
利用这些数据,市交委能统筹管理全市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数据综合集成分析能力。
城市智慧交通需要大数据作为“底层”支撑,这依靠的就是高科技的智慧交通“感知”。“感知”包括通过GPS终端、视频、业务系统、一卡通、传感器、微波、蓝牙等采集渠道,多模式采集数据。“我们在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等重点大型枢纽场所,设置高精度的监测器、摄像头等,利用这些高科技的手段统计车流量、人流量。
另外,基于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监管系统的GPS监控和调度功能,实时掌握车辆运力进入到火车站、广州南站、白云机场等客运枢纽的情况,有效开展运力调度和旅客疏导,帮助旅客及时舒适地乘搭到所需要的交通工具。”甘永辉表示,接入这些不同行业的综合数据,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现以往传统手段下无法知悉的规律。
多部门数据“共享”
轻松做好运力“储蓄”和“调控”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众多市民节假日出行前都习惯利用手机上的地图软件了解最新的交通状况,避开堵车的路线。日前,市交委、广州交警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秋、国庆期间机场高速公路出行提醒,市民能通过高德等互联网地图系统接收到这些措施和提醒,一方面是数据共享与融合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后台大数据监测分析和通过多种互联网手段发布的“成果”。
去年,市交委就新增对接交换38项40类信息数据,与广州移动、腾讯、阿里巴巴、高德地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获取的数据资源已广泛应用于重点区域的客流监测分析、疏运保障、交通治理、高快速路保畅通等工作。
当市交委的后台数据“共享”到互联网地图商后台时,用户利用手机地图导航,就会根据这些数据调整“逻辑算法”。甘永辉进一步解释道,“假设A路段出现缓慢或拥堵,手机地图就不会引导车辆往这条路上走,而绕到其他的路段”,并且通过手机地图预先或者实时地给司机发布拥堵信息,让他们能避开拥堵路段或有可能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通过“共享”的广州白云机场的信息,将航班信息综合出租车、机场大巴、网约车等一系列数据,利用“综合客运枢纽输运组织分析系统”后台进行数据分析,能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知道白云机场的运力是否足够,当出现恶劣天气情况、旅客大面积滞留时,能及时作出各种运力的调度。
“航空等客运工具很多时候会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我们从这套系统中可实时了解到白云机场进出港航班信息。按照数据模型预估的出租车旅客分担量,提前将出租车调度到机场,做好运力‘储蓄’。”通过系统旅客人数预测分析,可以提前启动机场运力“储蓄”,实施运力动态“调控”,做到科学弹性的运力调配。
目前,利用这套系统及实时数据综合分析,交通管理部门已可实现2小时精准预警,4小时预判参考。
据调研机构德勤早前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中指出,未来智能城市就是要将数据“孤立”打破,各类型数据将融合。其中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还有企业、公众、互联网基础设施等产生的庞大数据。
在未来智能城市中,所有系统之间均可实现数据联通,并能将数据上传存储至云端。开放数据将打破数据孤岛且数据之间将产生协同效应,打造智能化系统生态圈。
关联分析、交通仿真
科学设计交通应急预案
对于一个特大城市来说,智慧交通意味着,必须提前设计应急预案,科学准确地分解人流。近年来,市交委构建了“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这套系统与“交通运行综合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被称为城市交通管理的“最强大脑”。
据介绍,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包括对交通枢纽积聚人群数量的监测分析功能,可用于帮助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疏解客流、对主要高速公路车速和流量的监控功能可用于协助公安交警和路政部门及时启动预案分流以保障高速公路稳定运行。该分析系统是去年开始试用,今年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
数据融合与关联分析是这套系统的“关键”,包括实时监测、趋势分析和仿真。同时采用的仿真、3D地图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有效地对重大节假日或者交通节点作出预判与决策。正是因为利用这些新技术,再加上综合数据融合关联分析,让整套系统更具“实战性”。
该系统对市内重点的客运交通枢纽人群聚集情况进行监测,比如广州火车站会每5分钟进行人群聚集数据更新,通过监测,会有分级预警响应的方案。当预警方案响应时,相关部门会联合采取措施。
同时,该系统还对广州火车站进行了3D“建模”分析:在3D地图上,火车站的每个重要区域的人数、人员流入速度都可准确掌握——在前端,管理部门在火车站的重要区域、出入口布置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检测器,对人流进行精细的监测; “如今3D地图能清晰、完整地看到重要客运交通枢纽的整体状况,让指挥决策人员清楚知道交通枢纽建筑物内的空间和地形,加入众多数据,更利于高效地做出疏运组织指挥决策。”
而“交通仿真”是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应用,它可以动态地、逼真地仿真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以及交通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流量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广州火车站客流量达到6万就会启动四级应急预案,通过行人仿真,就能清晰、整体地“模拟”出客流量和客流动向,将火车站与人流进行解构,观察应急预案实施的仿真效果,有利于在实战中安全、科学、有效地疏导如此巨大的客流。
“利用仿真,就能向管理决策部门做类似电子沙盘展示,这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动态仿真模型,仅仅通过人脑是难以想象出来的。”甘永辉如此表示。此外,节假日的交通封闭信息、出行提醒等,都是利用交通仿真技术提前进行交通管控措施研判决策的“功劳”。
据悉,该系统在今年广州的春运上充分展现出实战效果,预计在2019年广州春运期间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链接:
智慧交通技术创新应用
广州交通运行监测平台(移动指挥平台):又被称为“指尖上的交通指挥部”。运用移动互联网 、交通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集视频监控、人群监测、客流分析、道路路况、高速公路和出租车、公交、客运行业监管分析于一体的移动监测、分析服务平台,为实时掌握交通运行情况、快速开展交通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如约”交通定制服务体系:在交通大数据应用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应用“互联网 ”重构智能交通服务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如约”全方位交通定制服务平台,满足市民多层次、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在这套系统上,不仅能网约出租车、巴士,如今还能网约学车、修车等。另外,在平台的票务系统中,支持网上购买珠江夜游的船票,方便市民和游客预先做好出游准备。截至2017年12月,“如约”系列用户总数超过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