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胡说八道】学者龚鹏程: 儒学并没过时 可提供很多精神养分
近日,著名学者、思想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来到广州参加黄埔书院举办的非常道读书会活动,与羊城观众分享“生活的儒学”。龚鹏程说,传统儒学在今天并没有过时,生活中处处皆是儒学,小到亲子关系、孩子教育,大到治国理政,都跟儒学有很大关系。“现代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传统儒学中找到解决办法。”他说。
龚鹏程的头衔多得数不过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杂家”,他是大学教授、儒学大家,还办过大学,做过景区规划师,他还钟情于武侠,是古龙生前最后的一个访谈者。
“很多传统文化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龚鹏程举例说,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很多文化传统已经被我们丢掉了,而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回了。“有一年我在新疆办周易大会,当地的旅游局局长请我吃羊肉,我当时很不客气地说,你们的羊肉也就这样,技术不行,他很吃惊,有些不服,说当地最会吃羊了。
我说那我问你,你吃过《红楼梦》讲的牛奶蒸羊羔吗?他摇摇头,说在新疆听都没听过。我又问他,羊肉可以酿酒你知道吗?他说,怎么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羊肉还可以酿酒,我告诉他,羊肉酿酒千真万确,还给了他一些药方,他才相信。”
龚鹏程感慨说,现在所谓的民族音乐已经不是纯粹的民族音乐。“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什么?胡琴曲《二泉映月》?胡琴是舶来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琵琶原产波斯,只剩下锣鼓和笛子勉强算本土的。我们中国对传统文化一听起来好像以为很懂,可是每个领域你只要一细说就讲不下去,丢的东西太多了。
”龚鹏程举例说,现在祝福结婚的新人都会说“琴瑟合鸣”,瑟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瑟是有25根弦的,有一次,他在南京举办了“琴瑟和鸣”演出,乐器厂按照他给的图纸生产了几把瑟出来,结果临到演出前一天,他去监工时才发现,25根弦全绷错了。“明天要演出,我连夜改,搞了一个通宵才调好。”
传统儒学并没有过时
龚鹏程坦言,我们对儒学有太多的误解。“我们自以为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我们看待孔子、孟子,就像批改小学生的作文一样,你这几点讲得好,是精华;那些不好,画个叉叉,要批判。可是你要知道,如果一个小学生跑来跟我说,龚鹏程你写了很多书,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说你胡说八道,我写的书你看得懂啊?我们读孟子、孔子,你以为简单,实际上要了解大圣哲人却是很难的。是我们后人不懂而已。”
龚鹏程表示,学习西方,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在改造中国社会里面,中国的传统儒学思想可以提供很多精神养分。现代社会治理,也可以从老祖宗那里去汲取思想的营养。“儒家思想那一套,一直在成风化人,日常生活里都体现着儒家伦理状态。”
在他看来,儒学在今天并没有过时。 “儒学在今天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改造现代社会。”
对话龚鹏程
不是什么典籍都要背诵
读经教育不能跑偏了
记者: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种温润如玉的君子。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点?
龚鹏程:每个人不是完美的人,个性上有缺点,我们要校正,要慢慢调整,宋儒讲读书可以改变气质,但改变气质是有限度的,再怎么改变,子路还是子路,颜回还是颜回,每个人的天性是不同的,就连孔子都没想着把子路变成颜回,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教育孩子,要顺着他的天性,帮助他,让天性做适当的发展,这也是父母非常重要的课题。小孩子要调整他,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小孩的做法跟态度,这样两方才能互相共同成长。更何况,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小孩。
记者:你如何看待国学热?
龚鹏程:国学已经热了几十年了。民间之所以会有国学热,主要是出于文化自救,说得更多的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大家自然会向传统文化回归,这并不奇怪。以儒学为例,儒学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检视现代社会中的问题。
记者:如今有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教,或者让他们背诵很多传统典籍,你如何看待这种读经教育?
龚鹏程:人在少年时精力旺盛,很多经典典籍意蕴深厚,少年时不一定读得懂,先记住,长大后慢慢理解,所以少儿读经,记诵重于讲解,本身没什么错。但古人读经,也不止记诵这一项,还有很多仪式性的东西,比如,歌诗、演礼,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只剩下背诵。
背诵些什么东西也很重要,不是说什么典籍都要去背诵。有些不值得背诵,比如《弟子规》,你背它干嘛,浪费时间,有背《弟子规》的时间,远不如去读读《论语》《孟子》。有些则根本不需要背诵,如《仪礼》《尔雅》《尚书》,你背它干嘛呢?现在还有人背《史记》、背《资治通鉴》,有必要吗?很多东西知道就好了,需要时查得到即可。
只有最根本、最要紧的才要背,那是要真正刻在心底,将来需要安身立命的,这才要背。所以,读经教育,要掌握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要跑偏了。(记者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