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姚木兰】《京华烟云》里 姚木兰是不是林语堂心里的薛宝钗?

2019-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京华烟云>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姚木兰是一名近乎完美的女子.我们甚至可以把<京华烟云>看作一部赞扬完美女性观的颂歌.像这样把刻画女性形象作为全书的重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个先河.我们总能在<京华烟云>中找到<红楼梦>的影子.[京华烟云姚木兰]<京华烟云>里 姚木兰是不是林语堂心里的薛宝钗?因此, 书中的女性形象被认为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京华烟云>被看成是中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楼梦&q

在《京华烟云》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姚木兰是一名近乎完美的女子。我们甚至可以把《京华烟云》看作一部赞扬完美女性观的颂歌。像这样把刻画女性形象作为全书的重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个先河。我们总能在《京华烟云》中找到《红楼梦》的影子。

【京华烟云姚木兰】《京华烟云》里 姚木兰是不是林语堂心里的薛宝钗?

因此, 书中的女性形象被认为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京华烟云》被看成是中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楼梦”,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此,林语堂先生也说过:“在此期间,犹有一件事可记者,即读《红楼梦》,故后来写作受《红楼梦》无形中之熏染,犹有痕迹可寻。”

【京华烟云姚木兰】《京华烟云》里 姚木兰是不是林语堂心里的薛宝钗?

由此可见,《京华烟云》中的人物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作为《京华烟云》中的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更是如此,她有继承红楼人物的一面,但并不是一味地模仿与承袭,姚木兰的形象对于红楼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京华烟云姚木兰】《京华烟云》里 姚木兰是不是林语堂心里的薛宝钗?

一、相似的家庭,别样的教育

薛宝钗出生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金陵一霸”的薛家。薛家是一个封建正统的皇商家庭,经常为皇室置办东西,耳濡目染,使出生在这种皇商家庭的薛宝钗具有一种强烈的经济意识,在这种经济意识的作用下,一方面造成了她八面玲珑、随机应变的性格,一方面决定了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思想。

由于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不成器,她受到父亲的偏爱,享有与男子一样“读书识字“的封建文化教育,因此说她既接受了古代贤淑女子所应接受的教育,又受到了古代男子所应接受的教育,可见当时薛宝钗所受的教育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是超前的,但是封建的道德伦理观最终将她变成了一个笃信孔孟之道、追求经济利益的信徒,成为典型的封建卫道士。

姚木兰也是出生于富商之家,她自小跟父亲学唱戏、逛庙会、求古董。她的父亲姚思安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他潜心研读道家书籍,收集古玩,修心养性;他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个悠然自得的哲人;他不让女儿缠足,让她们进新式的学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他一向偏爱木兰,尤其是木兰失而复得之后,更觉得如掌上明珠一般。

再加上多次的长谈,父女感情日益笃厚。木兰作为与父亲最亲密的女儿,接受了父亲中道处世、顺应天命的道家思想,她开心相信命运、相信天数、相信万物有道。

文中讲到木兰幼年随父亲逃难之前,见父亲将金银珠宝埋于地下,便问若是以后回来已落他人之手,该如何是好,父亲关于财富“物各有主”的论断使得木兰相信“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这种关于银子和清水的转换正是反映了父亲的思想在木兰心中形成的深刻影响,且这种影响使得木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没有走出父亲的影子,用书中最点睛的话:“木兰是道家的女儿”。

二、别样的容貌,一样的美丽

薛宝钗的容貌之美可以用四个词概括,那就是自然、丰满、妩媚、雍容。且看第四回薛宝钗的出场:“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作品中还通过贾宝玉的眼中所见,描写了她的美丽: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长簪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金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上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的美貌是艳冠群芳的,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痴情公子常常忘情于薛宝钗的美丽。

在“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中,又通过因“宝姐姐”的美貌而想入非非的贾宝玉的眼睛、举止和心理活动,对宝钗之美又做了一次渲染: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风流,就不觉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与他也忘了接。

如果说薛宝钗的美,在于富贵之美;那么姚木兰的美,则是人见人爱的完美。木兰姿容秀雅,举止潇洒,两眼迷人,声调婉转娇弱,有一种神仙般的姿态。小说中把木兰和妹妹莫愁做了一个很有意趣的对比:?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

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长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本段描写突出了木兰的眉目之美,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木兰的眼睛充满神采,透射出她性格中的文静、包容等,更透射出她的才华与智慧。

可以看出,在姚木兰身上既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又有淡雅之极致的奥妙,综合体现了“自然之美”的审美标准。

三、一样的才情,别样的性情

薛宝钗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且看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宝钗劝宝玉将“绿玉”二字改成“绿蜡”的一段,就可见宝钗在诗词上功夫的深厚,这也怪不得宝玉要叹宝钗是自己的“一字师”了。虽是一字之差,那学问的积淀可并非是一两日可得的。

可见薛宝钗的学问了得。薛宝钗对诗的审美要求是立意清新、不随人脚踪、不俗、大气。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抒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反对摹拟和模仿。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极具特色。如: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道:“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众人不禁叫绝。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

此外,宝钗也熟悉一向不被视为正统学问的戏曲。在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时,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以为然,宝钗三言两语点出了这出戏的妙处,令宝玉连连称赞。这段情节,充分表现出宝钗品戏的趣味之高。

同薛宝钗一样,姚木兰不仅美貌绝伦,还多才多艺,聪慧非凡。小说开始,木兰全家难逃之前,为安全想寻求官府保护,大家犯了难。而十岁的木兰则突语:“为什么不找义和团保护我们呢?他们现在正得势呢。”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竟能给出这样的建议,不能不说她聪慧过人,实在令人惊叹。

木兰逃难与家人失散后,被曾家老爷曽文璞搭救。曽文璞言道:“对了!对了!她就是木兰,天下只有她一个小姑娘儿认得这种甲骨!”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识甲骨,可见她对知识的渴求。

若没有对知识的渴求,木兰再聪明也不会喜欢古物更不会愿意研究古物。由此一点,即可看出木兰的知识面是十分广博的。而关于读书,书中没有正面描写木兰的学习情况,只是通过她和曼娘一起学习,提到“木兰念书很少有什么困难”,虽然一笔带过,但也足以证明,木兰的学识不浅。

小说中还有许多描写都反映了木兰的知识之广,才学之高的。如她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阿通”,主要是来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荪亚的母亲叫玉梨,孩子叫“阿通”,就是老想“梨”6。还有就是莫愁生子,莫愁打算给孩子取名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清道夫,像挑夫”,从而与坚持己见的莫愁引起争论。

机灵的木兰接连提了“孝夫”、“肖夫”两个建议,均有“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和立夫最终对“肖夫”的名字感到满意。以上这些表现了木兰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的准确把握与运用的高人一筹的才能。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知道薛宝钗和姚木兰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女,但是她们的性情却大不相同。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功利心的女子,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思前想后的,因为她的唯一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最大获益者。从作品的具体描写来看,薛宝钗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最本质的东西则是以“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从她在大观园中做的诗,体现了她的渴望上升的愿望。诗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句子深刻反映了宝钗的心愿。

而姚木兰却是和薛宝钗完全不同的女子。木兰不仅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更有其父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木兰性情中除了儒家所有的忍让、顺从等美德之外,还有道家思想中的闲适、宽大包容、亲切和蔼等人生态度。

她对父母孝顺有加,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感恩曾家的救命之恩(小时候木兰被人贩子拐卖,曾家对己有救命之恩),姚木兰在妹妹逃婚时,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她答应了曾家的冲喜,成全了自己的妹妹和父母,也成全了曾家二老,使得两方父母没有陷入两难。木兰把婆家也看作是父母家,对曾家二老言听计从,孝顺有加。 作为女儿,她颇得父亲的欢心;作为儿媳,理家治产,有条不紊,颇得公婆的喜爱。

她对丈夫深情有加。姚木兰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命运不是在于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在于选择了之后,如何去面对和走这条路。” 荪亚尽管不是自己最爱的人,但结婚后,木兰仍然是努力经营自己与荪亚的生活,从未放弃过。

她并没有因为不能与自己的最爱结婚,就像巴金笔下的梅表姐和鲁迅笔下的子君一样,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乐趣,而是快乐幸福和知足常乐。对于木兰而言,嫁入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曾家,要进入这样的角色,几乎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如果说在最初的时候,还有那么几分是出于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可是到了后来,对荪亚的种种维护和忍让,就开始显示出她对荪亚的深情。她了解荪亚,胜过荪亚自己;她宠荪亚,也胜过荪亚自己。在荪亚难过的时候,从她的眼神中可以到得出她的心疼。她将自己的命运和荪亚拴在一起,她珍惜这份缘分。

她对知己高山流水。木兰与立夫志趣相投、互相欣赏、互相爱慕,从最初的白云观巧遇,到后来的切磋学业、情谊相融,再到后来的舍身相救,无不表现出他们之间难以抑制的深情厚谊。木兰的内心深处是爱的立夫的:和立夫在一起,她感觉到精神上的自在;和立夫在一起,她感觉到前未经过的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味道。

在立夫的面前,木兰变得那么活泼,变得那么不可言喻的快乐。木兰的心里是十分渴望与立夫在一起的,但是事与愿违,木兰最终还是没有嫁给自己喜欢的人,而是嫁到了门当户对的曾家,嫁给了青梅竹马的曾荪亚。

这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因为在当时,新的结婚观念已经初见端倪,木兰的父亲对她疼爱有加,或许只要木兰坚持,和立夫的结合也是有可能的。可是由于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她相信了缘分和命数,最终嫁给了荪亚。后来,立夫也成了她的妹夫。

她对朋友大慈大悲。她出嫁之后,以开阔的胸襟和无限的热情对人友好,包括长辈、妯娌、兄弟姐妹和家里的仆人,对大嫂曼娘亲密恳切,对二嫂素云宽容相待,家庭关系处理得洒脱自然,恰如其分,呈现出了良好的个人修养,同时她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情和爱怜相遇、相识的每一个人,甚至于对一草一木,都给予了很好的呵护。

她对敌人不卑不亢。父亲从小教育她:“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父亲的话牢牢印入她幼小的心灵,在小时候的逃难中与家人走失,她以一个小孩子难得的清醒和冷静巧妙地与人贩子周旋,终于被曾家搭救,逢凶化吉。由此造就了她人生的乐观豁达,造就了她有勇气、敢奋斗、能容忍的性格特征;后来她敢于面对军阀和日本人的凶蛮,支持女儿参加学生运动,支持儿子投身前线,就更昭显了她的民族气节和大爱之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从小出身于官僚资本主义家庭的薛宝钗,带有明显的商业气质,精通处世之道的她在人事繁杂的大观园里施展得游刃有余,善于分析利害得失,惯于察言观色,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但仍然以悲剧收场。而姚木兰几乎是一个完人,她蕙质兰心,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丽端庄,温婉贤淑,理智豁达;她更有新女性的才华横溢,开朗大方,热情浪漫。最终拥有了完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