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与周小燕唱功】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郭淑珍忆周小燕先生

2019-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声乐界,有"南周北郭"的说法,其中"周",是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周小燕教授,而"郭",则是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郭淑珍.昨天下午,郭淑珍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回忆起与周先生共同度过的漫漫岁月长河,老人十分动情:"我们相识半个世纪,身处一南一北,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使我们成为彼此一生的挚友,我俩的心从未分开过."在郭淑珍的印象里,周小燕特别"爱才",而且非常平易近人,"我的第一件演出服就是周先生

中国声乐界,有“南周北郭”的说法,其中“周”,是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周小燕教授,而“郭”,则是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郭淑珍。昨天下午,郭淑珍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回忆起与周先生共同度过的漫漫岁月长河,老人十分动情:“我们相识半个世纪,身处一南一北,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使我们成为彼此一生的挚友,我俩的心从未分开过。”

在郭淑珍的印象里,周小燕特别“爱才”,而且非常平易近人,“我的第一件演出服就是周先生送的”。

“她让我叫她‘小燕,,但我却叫她‘仙女,,因为她走路老要掉点东西,就像‘仙女散花,一样。”郭淑珍说,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至今她还历历在目,“那是在1955年,我跟着音乐代表团经过莫斯科的时候,与周先生同住在民族饭店。当时我给周先生唱了一首歌,她甚是喜欢。第二次见面时,就送了两套很美的旗袍给我。她瘦瘦高高的,那时我比她还瘦,我自己本来是穿着朴素的服装出来的,周先生送我的衣服很合适,于是我便穿着去演出。”

相识相知半个多世纪,两人有过很多次合作。1975年,二人一同随团去西德访问演出,周先生的外语一流还充当翻译;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中国艺术代表团149人去美国访问演出,周先生担任艺术指导,二人在代表团中又聚首;美国归来后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歌手电视大奖赛,两人还一起担任了评委……

“周先生像个小女孩,笑起来特别甜,这种神态让人难忘。”说到这里,郭淑珍的声音有些微微颤抖。郭淑珍说,虽然周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但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周先生喜欢抽烟,我总要“管”她,不让她抽;周先生忙工作不休息,我就摆出严厉的样子“强迫”她休息。

谈到周小燕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上的贡献,郭淑珍有点激动:“歌剧是外国人的东西,怎么把它们引进吸收,发展出中国人能欣赏的作品,是我们的目标。发展民族声乐,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她起,中国才算是开始做这件事了。”周小燕先生不仅在中国作品的创作上有突出贡献,而且还毕生致力于“育人”。

郭淑珍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央歌剧院就曾把中国歌剧带出国门,直到今天,中国歌剧从数量和质量上尚需努力,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说到中国歌剧的发展,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唱法,郭淑珍认为周小燕的努力功不可没,“即使唱得再好听,洋腔洋调,中国人听不懂,不要听,那就是失败了”。中国字是有声有色的,民族声乐有丰富的表现力。这也是为什么周小燕先生一直坚持要用中国人的声音唱中国歌,让观众听得懂唱词,感受到声音里传递出的感情。

周小燕开创的训练方式,是唱中国的作品,包括 《伤逝》 《原野》 《一江春水》 等等,从作品中具体的人物着手,通过实践来培育中国歌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