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实录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9-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教学设计说明 <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五彩池教学实录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

一、教学设计说明 《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教学实录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五彩池教学实录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彩池教学实录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地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并将五彩池与天上瑶池进行比较,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五彩池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更令人陶醉,再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1 五彩地。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

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前,让学生读书,能结合预习,做好交流的准备。)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师:通过预习你自己读出了水池形状多。 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自己读懂了池水显出各种颜色的原因。

学到这里的时候,就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 生:五彩池有很多颜色。 师:也就是池水颜色非常多。(板书:颜色多)哪位同学还想说,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可以讲。

生:我知道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对。(板书:四川藏龙山) 生:我还读懂了五彩池里的水其实都是清水。 师: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各种颜色呢?学习课文时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稍加引导,紧扣预习要求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提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你是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板书:在人间?) 生: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是不明白池水有那么多颜色的原因。(板书: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谁还有问题? 生: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板书:五彩池?) 生: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 师:看来你对石粉是哪儿来的感兴趣。(板书:石粉?) (此时学生举手提问十分踊跃)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类提示,可以有机地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想一想,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时读懂的内容齐答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在读懂的内容前标序号。

] 师:根据这些内容,结合预习,谁来汇报一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第1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也就是说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五彩池的位置。(板书:位置)第2自然段呢? 生:讲五彩池的样子。 生:水池的样子。 师:对,主要讲水池的样子。(板书:水池)谁来说说第3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讲池水的颜色。

师:非常好。(板书:池水)第4自然段呢? 生:讲池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师:对。(板书:原因)你能接着说说第5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吗? 生:第5自然段讲五彩的瑶池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说得好。(板书:在人间) 师: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大家都读懂了,结合预习,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试着给课文分段的? 生甲:分三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一4)三(5)) 师:谁还有不同分法? 生乙: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自然段,第三段是3、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三(3-4)四(5)) 师:同学们看,这两种意思第一段一样,最后一段也相同,那么分歧主要在哪儿呢? 生:2、3、4自然段。

师:究竟怎么分合理呢?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能自己做出选择。 [分段产生的分歧不立即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匠心。

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产生分歧在情理之中,简单地处理不能使学生得到训练,而通过阅读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自悟就扎实了。] 师:从刚才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看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我们首先看第2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投影) 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提到有关这一段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读懂了,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自己读读这句话(在第2句下画曲线),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甲:水池很多。 师:你读出了水池很多,其他同学呢? 生乙:水池像宝石一样,很美。

师:水池还非常美。 (板书:美丽) 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出示投影:"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 生:去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们就想象不出水池美丽的景象。

师:那加上"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原句投影)你看,有了这部分内容,怎么样? 生:更能看出水池的美,更能帮助我们想象出漫山遍野的水池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地的水池总共693个,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教学,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师:(打全段内容投影)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水池很多,很美,那么,这些像宝石一样美丽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后面的这几句话,看你还能感受到水池怎么样。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接读。老师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读,咱们先来试试。

师:水池大的—— 生: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师:小的—— 生: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 生:一圈圈彩带。

师: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生: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有像—— 生:葫芦的。 师:有像—— 生:镰刀的。

师:有像—— 生:盘子的。 师:有像—— 生:莲花的。 师:大家知道该怎么读了吗?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要带着感情来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 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

师:大家很会读书,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那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生:有像花朵的。 师:你想象得真美。

生:有像树叶的。 师:像树叶,真奇呀! 生:有像圆月的。 师:啊,还有像圆月的,真是太美了。 (此时,学生举手十分踊跃) [省略号的教学设计精巧,学习标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者有机统一。

] 师:同学们,水池竟然还有那么多形状,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大家见过这么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水池吗?除了读出水池多、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甲:水池很奇特。 生乙:水池非常神奇。

师:是啊,这些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地啊? 生:想!

师:好,大家看这儿。(放录像) 师:刚才看录像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第二段的总结,先后采用听、看、读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师:同学们,预习时大家自己就读出了水池的形状多,通过刚才反复认真地读书,我们又体会出水池的美丽、神奇,这就是大家新的理解,新的感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大家还会有什么新的理解。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结合板书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池水的颜色。

师:池水的颜色怎么样呢?自己再读读第3自然段,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池水颜色多。 师:对,那池水都有些什么颜色呢?除了多,还可以看出池水怎么样? 生:池水很美。

师:是啊,池里的水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池水啊?同一个水池里,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除了感受到池水很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神奇。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才能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谁愿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大家不但体会出了池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真不错。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少"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你看,这段话和书上的那段话哪个地方不一样? 生:这段话比书上的那段话少了一个"更"字。 师:这位同学读书很认真,马上就发现少了一个更字。

(出示有"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没有这个"更"字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更"字不行,因为有"更"字,就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就看不出来了。 师:抓住这个"更"字,就能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这是一点。

其他同学呢,你们为什么认为没有这个"更"字不行? 生:有"更"字,就能看出作者在看到水池时就感到惊奇了,看到池水就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只能说明作者看到池水时才感到惊奇。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他自觉地联系了第2自然段的内容。那这个"更"字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谁知道? 生:把2、3自然段联接起来了。 师:对,大家看,一个"更"字,就把2、3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水池、池水、美丽神奇之间连线,表现2、3自然段之间的密切联系)你们看,这个"更"字多么重要啊! ["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抓住对其进行训练,是因为通过"更"字能使学生认识到2、3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

另外,这一内容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师:那么,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预习时有同学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来看第4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有哪几个原因,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然后请前后位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有同学预习时就读懂了这些原因,可以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提的这个问题?现在你懂了吗?能不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 生甲: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形状不同,第二个是阳光照射,第三个是池边的树木花草的倒影。

师:他们小组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他小组呢? 生乙:我给他们补充一条,还有石粉的原因。 师:同学们想一想,没有石粉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石粉不行,因为阳光照到石笋上,是石笋上的石粉反射阳光的,没有石粉的话,阳光就无法反射了。

师:看来,石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形成五彩池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有哪几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齐答。) 师:你看,通过讨论,我们自己就弄清了形成池水美丽神奇景象的原因。

[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放手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也很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师:预习时,同学们的分段意见有分歧,读到这里,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 么? 生:我认为第一种分法合理,因为2、3、4自然段都是讲五彩池美丽神奇,应该归并为一段。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谁能再来说说为什么要把2、3、4自然段归并为一段? 生:2、3、4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把它们归并为一段。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学习过的归并法掌握得不错。 [预习时分段的不同意见得到了统一,水到渠成。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知道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生甲:瑶池在天上,是神仙住的地方,而五彩池在人间。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这一点不同找得好,还有什么不同? 生乙:瑶池只有五种颜色,五彩地是五颜六色的。

生丙:瑶池只有一个,五彩池却有许许多多的水池。 师:由此看来,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了由衷地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在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里五彩的瑶池指什么? 生:指五彩池。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还解决了这些不懂的问题(用红笔在已解决的问题上打V),大家学习得不错。

还有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没关系,老师向大家推荐《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课下,同学们看一看,我想你自己就能弄清其中的奥妙,同时,也会对五彩池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关于"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读课外书自已解决,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延伸。

] 板书设计: 副板书: 一(l)2水池形状多在人间? 二(2-4)4原因原因? 三(5)3颜色多五彩池? 1四川藏龙山石粉? 一(1)3清水 二(2) 三(3、4) 四(5) (以上是根据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正板书: 11五彩池 位置 水池 池水——美丽神奇 原因—— 在人间 总评: 《五彩地》教学需2课时,刘雁老师执教了第1课时的内容。

就第1课时的教学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扎实训练 《五彩池》一课的教学,以教材为凭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教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1.准确理解教材,确定精当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

《五彩池》第1课时的教学确定了三个目标:(1)通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2)练习给课文分段;(3)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其中第1点是课文内容方面理解的要求,第2点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第3点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色。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课前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达到这三个目标是可能的。 2.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训练点。 一篇文章有许多词句,训练哪些词、句、段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研究比较,下一番功夫。

《五彩池》一课的教学,重点抓了一个"更"字,一处标点(省略号)和"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

其中"更"字的教学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另外两处是围绕第一、三目标设计的。 3.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执教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训练点采用比较朗读等易于操作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如第2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教学,先让学生读课文原句,谈感受,然后去掉句中的比喻内容让学生再读,谈感受,最后再朗读体会。这里教师虽没讲比喻的作用,但通过具体的语言已认识到了比喻的作用。 4.课堂上很好地落实。

刘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凭借教学训练点,渗透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 二、以读为本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具有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学即了的特点。另外,汉语语音有高低起伏的四个声调,也就容易造成音乐般的旋律。

这两个规律就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五彩池》一课的教学,课文的理解,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读书。

课堂上先后采取了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快速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淡化了内容的分析。如阅读第3自然段,先读后交流感受,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通过不同要求读的训练,感受越来越深,情感得到陶冶,不知不觉中还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着眼发展 面向每一位有个性差异的学生,使其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刘雁老师执教《五彩池》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着眼发展,使学生在预习中读懂的内容要有更深的认识,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五彩池》一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情况,老师将学生读懂的与不懂的问题都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学情况,认知水平一目了然。

二、三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以及对课文的总结,解决学生的疑难,完成本课应达到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认识。

在二、三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了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语,并及时与同学们预习的结果比较,强化学生的发展。如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预习读懂了这段主要写水池的样子,但通过课内教师的引导,学生又读出了水池的美丽、神奇。

这既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体现语文教学的效率。当然,如果能再深一步引导:预习时的读与课内的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出其中读书方法等的不同,这样在读书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