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STC)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我不算一个特别正统的科大人吧,在校没有好好刷 GPA、进实验室,而是整天折腾各种网络服务。去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写了一篇毕业总结 毕业——谨此祭奠我逝去的青春。如果用一个词评价我在科大这四年,那就是——不后悔。
科大的校园文化是颇有些特立独行的。对于这种特立独行,有些人赞赏是遗世独立、“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也是科大招生宣传里经常提到的;有些人则批评是孤芳自赏、与社会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从科大毕业的学生,也往往是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学霸、学神手捧着 offer 飞向伟大的美利坚,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他们会称赞科大的数理基础扎实,学风淳朴踏实,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可以很早就进实验室,还可以找到 G 友、T 友,从背单词到申请都不孤单。
学渣、学弱有的拿到一张毕业证、一张学位证,就灰溜溜地走了,甚至不愿在毕业纪念册上留下自己的去向;有的 GPA 还说得过去,就 by default 保研了;他们会咒骂科大是另一个高中,评价体系和校园文化单一,学生没见过世面,思想简单保守。
如果你站在是否选择科大的三叉路口,看到以上两类截然相反的评价(学霸、学神的评价会更有舆论优势一些,这是幸存者偏差),恐怕会感到疑惑:到底真实的科大是怎样的呢?事实上,两个科大都是真实的,而你眼中的科大是哪个,取决于你是否想做科研。
现在很多大学都标榜自己是研究型大学,但科大可以问心无愧地把自己称作研究型大学。科大的院系设置是物理占了半壁江山,工科有点被边缘化,人文学科则是聊胜于无。这种院系设置下,校园文化也是理科、学术占绝对话语权。
如果你想做科研,那么科大会给你一流的实验器材,导师和师兄师姐会带领你攀登国际公认的科学高峰。这里没有打磨芯片,也没有透明计算。不过,如果你对古诗词感兴趣,你想要了解金融,或者你想创业——对不起,你在科大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科大确实有人文艺术类的社团,西洋乐团、合唱团、动漫社在大礼堂的精彩表演都是座无虚席,也有统计与金融系,也有几个靠谱的创业团队,但去帝都和魔都的 “综合型大学” 观摩一番,就清楚这里面的差距。
科大本科生寝室不通网络,跟高中同学一说,都是大吃一惊,以为科大的网络很落后呢。事实上科大的网络不仅是安徽省教育网的核心节点,在全国高校中也是领先的。比如网络通从十年前就是自己开发的网页登录,对 Linux 用户十分友好,而且支持多个网络出口选择,有时还会帮忙解决 Gmail 发不出邮件之类的问题。
每年学生会都会向校领导提出本科生寝室通网,但每次都没有进展。有人说是因为电信想一直占着这块蛋糕,不过电信进来修网络的时候有时也会受到校方的阻拦,而且校方为了这一年几十万的单子承受这么大的舆论压力也是不值得。
更可能的原因大概是学校希望学生 “打好数理基础”,刷题的时候,在寝室里使用互联网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就像很多高中禁止手机一样,手机对高考确实没有多少益处。
我曾就本科生寝室是否应该通网,征求过一些同学的意见,令我吃惊的是有不少同学觉得现在这样挺好。支持寝室不通网的多是学霸,对他们来说寝室就是睡觉的地方,如果通了网,恐怕会克制不住游戏的诱惑,也会受到室友打游戏的干扰。
支持寝室通网的,尽管表面上的理由是要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但我们很清楚这个网络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做什么的。所以我现在也逐渐能理解校领导的良苦用心了——这个学校需要做的,是保证专心刷题和科研的学霸能够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至于学生是否能找到妹子,是否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否能培养学术以外的社会技能,是否能培养艺术细胞、陶冶人文情操,反正在合肥这个小地方,又没有文史艺术专业,就别指望有多大起色了,你肉身翻墙之后再说吧。
科大这种全民刷题的氛围如同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基础知识扎实,但学生的思维偏向任务驱动而非自我驱动。我的老板评价科大的学生 “把学习当成应付考试的心态很重”(科大来我们组实习的年年都有,也有国内其他名校的,因此我觉得样本不是太小)。做一件事情,应该是尽可能做到最好;但按照应付考试的心态,就是达到要求就行了(知识点超纲了的笑话),这种 “完成既定任务” 的心态对研究是不利的。
我在科大尽管没有加入学霸的行列,但也是颇受整体氛围影响的。我静下心来折腾技术,从格物致知物理论坛,到少院技术部,到大学活动平台,到 Linux 用户协会以及 blog、freeshell、gitlab、mirrors、vpn 等网络服务,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一些服务器运维的经验,认识了不少技术大牛,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不过,我没有参加国际的编程比赛或学术会议(这个跟科大的氛围无关,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做出影响力超出科大的产品(感觉科大的创业团队受限于合肥的地理位置,大多是小打小闹,跟业界联系很少),没有加入开源项目(这主要是眼界狭窄的问题),没接过外包项目,跟码农圈子的联系也很少。
初到帝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也就是说,科大这个地方适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 “原始积累”,但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
不过,科大对学生一向是很 nice,从少院的赵老师、图书馆的 sonnie 到网络中心的 james,给我们提供活动室、服务器、域名和优质的网络带宽,这些成本都是蛮高的。大多数学校恐怕都没有这么开放的让学生搭建网络服务的环境。这也是我 “不后悔” 的主要原因。
既然来了科大,就适应科大的文化吧。学校是一种资源,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可以回避,总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可以利用。科大有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牛人,找到合适的人、融入合适的圈子是蛮重要的。诸位尚未报考大学的学弟学妹也可以作为参考,想清楚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再决定是否来科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