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楚怀王 如何评价楚怀王?
楚怀王是先秦时代受礼乐文明影响的最后一位君主。
对于楚怀王,人们知道最多的,就莫过于是他多次受张仪欺骗,被张仪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事了,似乎他就是一个弱智一样的君主。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楚怀王行事有他自身的逻辑,只是他的行事方法不符合时代罢了。
在春秋时代,楚国与中原诸国相比,可谓是彻彻底底的蛮夷之国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楚国擅自称王,也因为楚国本身巫风盛行,保留了许多野蛮的风俗。楚国本身的野蛮,让它的军事空前强大,一度成为华夏诸国的首要威胁。而在楚庄王时代,楚国问鼎中原,以空前的军事实力压服北方诸国,取得了霸业的顶峰。
然而也就是在这时候,楚国开始认识到,仅仅军事上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让天下人心甘情愿的臣服,才是真正的强大。如果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大国不仅仅要有军事这种“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
从此以后,楚国就改变了争霸的模式,开始逐渐培养软实力。楚国培养软实力的方式,就是大力吸收礼乐文明,变夷为夏。这一点,仅仅从其后楚国与华夏诸国的战争,就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与宋国交战,宋襄公轻车简从参与诸侯盟会,结果楚国丝毫不顾忌当时的国际秩序,以轻兵突袭并擒获宋襄公,并在此之后进攻宋国。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绝对是破坏规则的行为,受到诸国所不耻。然而到了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时代,楚国与诸国间的争霸战争,已经完全变为华夏诸国间“游戏式”的战争了。
像著名的鄢陵之战,楚、晋、郑、宋、卫、鲁、齐诸国都被卷入,可以说是春秋时代的“世界大战”了,然而这样规模巨大的战争,死亡将领中地位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将领魏锜——并不属于晋国六卿的低级将领。而且魏锜的死亡,主要还是因为在战争中他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为楚共王嫉恨,楚王才命令养由基将其射杀的。
到了楚怀王的时代,楚国已经受礼乐文明影响多年,“华夏化”已经很深了。在这一时代,楚国甚至出现了像屈原这样著名的文学家。而楚怀王就是在这样一个完全受礼乐文明影响的国度里成长起来,并尊崇礼乐文明说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品格,并相信诸国间所应当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然而楚怀王所没有想到的是,楚国从中原学到了礼乐文明,开始变得文明起来了,中原诸国却开始“礼崩乐坏”,各国君主开始各种没有底线,并肆无忌惮的破坏规则。
比如张仪第一次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欺骗楚国的行为,这并不是楚王傻。而是按照以前的规则,乃至楚国与秦国交往多年的经验来看,秦国是不会干出约定好,却断然否认的事情来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楚人对秦国乃至秦人的一般看法就是,秦人勇锐有余,智谋不足, 但是很讲信用。
然而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有张仪这样出身于魏国的骗子在手,秦国就立即改变了之前的行事风格,开始各种欺骗。在秦惠王手上,秦国甚至学到了当年晋国国际交往时所用到的颠倒黑白的方法,写出了《诅楚文》来应当楚国。
在《诅楚文》之前,外交上颠倒黑白最出色的,就是晋国人写的《绝秦书》,可以说,在国际交往中,连秦国这样一个“老实”,老是被欺负,被骂的国家,都开始转变思路,使用各种骗术来应对国际间的交往,而楚怀王却依然坚守礼乐文明的那一套,这必然是要吃亏的。
这种亏,乃是楚怀王落后于时代的表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楚怀王落后于时代,却并非说明他是一个能力不足的昏君。还是拿楚国与秦国间的交往说事,楚怀王受张仪所欺骗,随后怒而发兵攻秦,许多人认为这在战略上极其错误,乃是楚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这样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但是却并非是事情的全部真相。楚国伐秦,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而且其结果也是许多人所没有想到的。
楚怀王时代,楚国共组织了两次伐秦战争。其中第一次伐秦之战,乃是丹阳之战,此战中秦军俘虏楚将屈丐,斩首八万。而在此战之后,随即爆发了秦楚蓝田之战,此战的结果不详,而史书上的说法,乃是楚军大败,并割让了两城与秦国。
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考虑到最后乃是秦国统一了天下,秦始皇曾经毁灭各国史书的举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史书上的说法,其实是按照秦国的观点来写的——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因为张仪欺骗楚王而爆发,并最终以秦国的大胜利而告终。然而对于这样的事实,只要想一想秦楚第二次战争爆发的地点,就能知道双方之间具体的战略态势如何了!
秦楚第二次战争,爆发于蓝田。蓝田是什么地方?这可是秦国在关中的大本营啊!秦军都被人打到家门口,在军队的大本营附近打仗了,秦国还有脸称蓝田之战乃是一场大胜仗吗?
丹阳、蓝田之战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战争的爆发,确实是秦国拒不履行割让商於之地所致。第一次战争,丹阳之战,由于楚王怒而兴兵,秦国又早有准备,因而楚军大败。而第二次战争,楚国出动倾国之兵参战,秦国无法抵挡,被攻破武关,甚至被楚国打到了大本营蓝田大营!在这种失败的态势下,秦国不得不一面倾国之兵抵挡,一面派出使者游说韩魏,韩魏趁机袭扰楚国本土,使得楚国不得不撤兵,由此秦国取得了蓝田之战的“胜利”。
而在这样一场战争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复杂的国际局势,那就是当时的三个大国之间的战略大三角。在楚怀王的时代,正是魏国开始衰落,而秦国开始崛起的时代。而当时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就是秦、楚、齐三国了。可以说,这三国之间的博弈,乃是当时国际斗争的主流。
因为秦国的崛起太过迅猛,楚国于是选择了和东面的齐国结盟。作为秦国相国的张仪,为了拆散秦齐联盟,于是选择了欺骗楚国,并让楚国与齐国断交。楚国完美的满足了秦国的条件,秦国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报酬,于是才有了秦楚丹阳、蓝田之战。然而有人会问,不是三国之间的博弈吗,那么当时齐国在干什么呢?
齐国在当时绝对不是毫无动作的!对于齐国来说,秦国确实是一个威胁,然而相比远在天边,与齐国并不接壤的秦国,楚国才是对齐国更大的威胁!毕竟在秦楚之战十多年前,因为魏齐相王一事,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就出兵徐州,并大胜齐国!齐宣王应该是对父亲的遭遇记得很清楚的,他不会对楚国没有丝毫的防备。如此,就可以看出,齐国与楚国的结盟,其实乃是不怀好意的!
在秦、齐、楚三国间,对齐国最有利的做法是什么?自然是楚国和秦国两虎相斗,而齐国从中获取渔翁之利了!后来的历史,其实完美的印证了齐国的战略。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同时削弱了秦国和楚国的实力,为之后楚国与齐、魏、韩三国间的垂沙之战埋下了伏笔。垂沙之战,才是楚国真正衰落的开始。因为此战失败以后,楚国国内爆发了由部将庄蹻所领导的起义,庄蹻起义,使得楚国本土核心区域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国力大衰。
而齐国通过垂沙之战削弱了楚国以后,在秦国秦武王死后,又同时率领魏韩联军攻破了秦国函谷关。这其实也是秦楚蓝田之战后,秦国国力衰落大背景下的小伏笔。
齐国通过两次分别针对楚国和秦国的战争,开始登上了霸主的舞台。可以说,在这样一场三国间的大博弈中,齐国取得了完胜!当然,齐国的胜利只是一时的,齐国以为自己是霸主,可以随意的处置诸国,于是出兵灭宋,由此引得天下诸国恐惧,最后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攻破首都,只留下两城,这由此说明,在外交上的胜利,并不是长久的。
那么问题来了,楚国在当时大国的博弈间失败,楚怀王要担负起责任吗?这个我认为楚王虽然有责任,但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算在楚怀王头上。可以说,楚国在秦、齐、楚三国战略大博弈中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由楚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三个大国,只有楚国乃是同时与秦国、齐国接壤的。从实际获益来说,秦国和齐国哪怕是在形势上压倒了对方,能够获取的利益终究是有限的,然而若是能够压倒楚国,那么绝对就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
秦国打败楚国,立即就可以获取汉水流域的广大领土。而齐国就更不必说了,只要楚国不插手,齐国灭宋这不就是能获取实际意义上的好处吗?
楚怀王,作为一个战国时代的君主,实在是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