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所有势力 东汉末年最霸气的一国 最后被司马懿所灭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后人往往将视线集中在魏、蜀、吴的兴衰成败,却忽视了发生在三者之外同样重要的历史。东汉帝国的东北边疆,曾出现过一个维持了五十多年的割据政权,他们自称为燕国,因为由公孙氏家族世代掌握,并以汉辽东郡为中心,习惯上称为辽东公孙氏政权。
这个政权一边在中原群雄如曹操、孙权之间巧妙周旋,在中原板荡的年代偏安了半个多世纪;一边称霸辽东,东拒高句丽,北抚夫余,南服韩、濊,空前强化了华夏文明在东北地区的影响。
然而,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予燕国应有的地位,仿佛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在辽东大地,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 燕国,该国从公元190年初成规模,到公元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9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虽然因为资料缺失造成对他的了解减少,但是我们可以从许多侧面去了解他的功绩,首先,公孙度将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联成一体,使汉族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为之振作,说明其有着超高的军事才能;其次,公孙度使东北地区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说明其有着内政才能;其三,公孙度是尚贤的。
避居辽东的名士如邴原、管宁、王烈都得到了公孙度的礼待,虽然他们大多不愿就任官职,也没有久留辽东之心,除王烈外,中国少安,都想尽办法回到中原。但可以想见一定有不少名士贤人接受了公孙度的征辟,成为辽东的官吏。
公孙度留下了一个势力范围东达日本海,北抵黑龙江流域,南包朝鲜半岛,西接辽东属国乌桓诸部的割据政权,但是后来因为继任者在魏、吴两个大国之间墙头草的表现,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提兵四万,一举结束了公孙氏在辽东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公孙氏政权覆灭之后,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继承了公孙氏的成就,从后来肃慎氏还远道到建康去给东晋进贡石砮,可见其一斑。可是汉族政权毕竟南迁了数百年,再要对东北施加影响进行控制已是鞭长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