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上元元年 如何评价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大唐帝国第七代皇帝。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
唐睿宗景云二年生于长安东宫别殿的李亨,原本名为李嗣升。他的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 。李亨在出生之前就险些面临杀身之祸,因还是皇太子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而且李隆基担心太平公主仿隋文帝开皇年间的皇太子杨勇和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皇太子李承乾故事而欲以堕胎药将李亨扼杀于杨氏腹中。因为各种原因没实行才得以降生。
元献皇后地位次于当时的太子妃王氏,因此李亨是和太子妃王氏一起生活,王氏待之如己出。
李隆基从睿宗皇帝手里接过皇权为帝后,在开元三年立李亨次兄李嗣谦(后名李瑛)为皇太子。次年正月,年仅五岁就领受安西大都护之职务。并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全是遥领,因年幼并不出阁就职)。玄宗皇帝以贺知章、吕向、潘肃、皇甫彬等为其师,教授学业。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皇帝于泰山行封禅大典。回銮后在安国寺东附苑城修建“十王宅”,李亨被册封为忠王(年十五岁)在其中生活了十三年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皇太子李瑛被废杀为止。
这期间的李亨迎来光辉的时刻。玄宗皇帝以忠王李亨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李祎为副帅,率领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总管出兵对抗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入侵。因诸将用命而大破敌军,遥率诸将的忠王李亨(此时改名李浚,后文中一律以李亨称之)因军功加封司徒。
开元二十六年起,李亨的艰难而又光辉的岁月开始。因为皇太子李瑛被废杀,东宫空位。玄宗皇帝因此召宰相李林甫进宫商议储君事宜,李林甫推荐寿王李瑁(母武惠妃,此时是玄宗皇帝宠妃)。而武惠妃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因为姓武而且陷害了皇太子李瑛和皇后王氏而害了心病。群臣以她是武家之女,害怕武则天篡唐建周故事再现于天下而极力反对寿王李瑁。于是在六月,李亨被册封为皇太子。
天宝三年开始,威胁和打击轮番出现。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对李亨进行了残酷的政治打击。李亨在开元和天宝之交的七八年里艰难度日,天宝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李亨的朋友韦坚、皇甫惟明与皇太子李亨夜游,被李林甫侦知。于是李林甫命令御史中丞杨慎制造大案,上奏玄宗皇帝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这件大案的结果是“干进不己”,皇太子李亨有惊无险,差点被构陷。
而发生于天宝十一年的“韦坚贬谪案”则迫使李亨不得不和韦妃离婚,上奏脱离与韦家的关系。这件案子牵涉面极其广泛,逼死多人,李林甫死后方才停止。
稍早时的天宝五年,因为杜有邻“妄称图谶、交东宫、指斥乘舆”而将李邕、王曾等太子好友牵涉进去,杜有邻、柳勣(李林甫同党,诬陷杜有邻等)在重杖下命丧黄泉,积尸大理寺衙门。亲族一律流放。
少时及太子生涯评价:李亨在没出生之时就险些丧命,做了皇太子又面临李林甫、杨国忠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他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很低调也很哲学:装怂,我斗不过你我躲着你呗。于是在玄宗皇帝看来,皇太子李亨与隋文帝的太子杨勇的莽撞不同,也与唐太宗的皇太子李承乾不一样,不是那种忧郁而心理极度阴暗的人。
并且在此期间,李亨一向谨言慎行并无过失。并且因为这一“示弱”之策,赢得了玄宗皇帝的心,也得到了“东宫心胸宽广,能海纳百川”之美名。也正因为他对上孝敬玄宗,对下宽以待人才保住了皇太子之地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天宝十四年,皇太子李亨因为父亲的荒政不得不经历最大的痛苦:安史之乱。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之侧,诛杀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十二月十三日打下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年号“圣武”。同年五月,安史叛军打下潼关,进逼长安。
由于唐军没能守住东都洛阳,而西京长安因为潼关陷落而不得不面临叛军兵临城下的局面。于是一直安于享乐沉迷在爱情中的玄宗皇帝再也不可能在梨园中待下去了。他带着太子李亨、贵妃杨玉环以及极其少数的近臣出逃四川。
皇太子李亨此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谋略。他和自己的亲信密定,命令心腹宦官李辅国前往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李亨的部队虽然只有2000(皇帝扈从卫队有3000),但是他有唐军中的精锐兵团——飞龙禁军。
命令其子广平王李豫(后来的唐代宗,此时名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典亲兵扈从”。六月十四日抵达马嵬驿,兵变开始。禁军将士以饥渴劳顿的状态不愿前行,机会来到。经过周密布置,杨国忠被禁军追杀到马嵬驿西门乱刀砍死,其子杨暄、妻韩国夫人也没幸免,亦杀之。
可是,在杀死杨国忠一家(包括逼死杨玉环)后,陈玄礼带头向唐玄宗效忠,保证了玄宗皇帝安全。因此父子不可能继续同路,李亨转道灵武,登基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帝,改年号“至德”,是为唐肃宗。
在经历这么多的坎坷磨难之后,终于荣登九五的肃宗皇帝李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整河山。至德元年九月十七日,以广平王李豫为正帅、郭子仪为中军、李嗣叶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联合朔方军以及回纥、西域各国之兵组成联军,号称二十万从凤翔起兵。
积香寺之战,杀敌六万。李豫维护了大唐帝国的尊严。至德二年,安庆绪杀死父亲安禄山,唐肃宗没有听李泌之见直接出兵叛军本营,错失良机。同时听信鱼朝恩罢免郭子仪兵权。
宦官鱼朝恩之后,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干政,开启了唐中后期宦官摄政与外戚和朝臣争权的局面。
宝应元年,张皇后起自后宫,根基已深。他因为皇后限制而不能去探望玄宗,而张皇后又想废掉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杀李辅国、程元振。
此时肃宗皇帝病重,对于朝政无力回天。张皇后暗自召越王李系入宫,与内官朱辉光等谋废太子。程元振、李辅国等闻之,阻止皇太子李进宫。同时一面保护李豫一面出兵逮捕张皇后,处死。同时一并杀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当晚五十二岁的唐肃宗李亨在政变的兵戈之声病死。
总评:唐肃宗李豫一辈子几起几落,最终在患难之时继位。他靠着极强的用人之能,任用郭子仪等收复两京,功在社稷。但是后期不明是非,居然使宦官干涉军政大权。于是为大唐帝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何况此时张皇后也开始参与国务。
于是后宫、宦官导致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更加混乱,何况此时即使安禄山史思明死了,可是安庆绪外逃,史朝义动向不明。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彻底完成安史之乱的镇压使命。在我看来,他起到的作用就是没有让大唐帝国提早灭亡罢了。
而对于后面,也打下了一定基础。一辈子干的最主要的事情只有兴师伐叛,镇压安史叛乱。至于后宫、宦官摄政他是不怎么管甚至听之任的。于是,宦官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插手军界,形成尾大不掉之情形。遂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