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歌词 东汉末年分三国吗 其实是四国!

2019-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汉末年分三国,殊不知竟还有一个第四国.这个所谓的第四国,是哪个国家呢?众所周知三国是魏.蜀.吴,却不知在辽东还有一个割据势力,号称"辽东王""燕王",一直享受着半独立状态,俨然三国时代的"第四国".东汉末年分三国歌词 东汉末年分三国吗 其实是四国!辽东指的是古代大梁水(今太子河)以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战国.秦.汉在这里设辽东郡,包括现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治所在襄平(今辽阳).汉末天下大乱时,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他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

东汉末年分三国,殊不知竟还有一个第四国。这个所谓的第四国,是哪个国家呢?

众所周知三国是魏、蜀、吴,却不知在辽东还有一个割据势力,号称“辽东王”“燕王”,一直享受着半独立状态,俨然三国时代的“第四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歌词 东汉末年分三国吗 其实是四国!

辽东指的是古代大梁水(今太子河)以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战国、秦、汉在这里设辽东郡,包括现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治所在襄平(今辽阳)。

汉末天下大乱时,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他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很快稳定了局势,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使辽东令行政通,民安郡富。公孙度及其子公孙康在位期间,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南取辽东半岛,势力深入朝鲜半岛,甚至越海占据胶东半岛部分土地,俨然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当时,中原地区曹操、袁绍等群雄争霸,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氏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东汉末年分三国歌词 东汉末年分三国吗 其实是四国!

公元238年农历正月,司马懿率领四万人马,攻打辽东。

司马懿先在辽河南段设置许多旗帜,制造疑兵,做出要在南段渡河的样子,卑衍果然上当,将兵力和注意力都放在防守南段上,司马懿率军悄没声息地从北段渡过了辽河。

东汉末年分三国歌词 东汉末年分三国吗 其实是四国!

渡河之后,许多将领建议攻打卑衍大营,司马懿说:“敌人工事坚固,攻打费力耗时,这正是敌人希望看到的,不如引蛇出洞,攻敌之必救,在野外消灭他们。”于是魏军马不停蹄,直接向襄平扑去。卑衍果然慌乱,率军追击。追到首山这个地方,中了魏军埋伏,大败,率领残兵败将逃回襄平。

司马懿马不停蹄,将襄平包围起来。当时正是秋七月,又到了霖雨季节,天降暴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魏军浸泡在水中,坐立不安,晚上还不能睡觉,将领纷纷要求将营寨移到高处,司马懿不许。一位将领私自移营,被司马懿斩首,挂在辕门示众。

等到八月天气放晴,城中已经粮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士兵毫无斗志。司马懿下令攻城,辽东将士纷纷投降。公孙渊率领百余骑逃走,被魏军杀于辽河岸边。

八月底结束战斗,困扰魏国三十多年的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如果不是公孙渊自我膨胀,妄图在魏、吴两大国间投机取巧,公孙家族还会继续享受“国中国”的特殊待遇。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高晓松的歌词里,我们除了体验了一把文艺情结,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情怀。诗歌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而史哲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我们不仅要活在现在,更要活在未来。跟着这些经典,遵循着历史的足迹,一点点掀开面纱,还原真实的场景,感受时光的流逝,追逐着哲人的思想,一点点探究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