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的故事】裘法祖院士的5个传奇故事

2019-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今天(11月15日)在华中科大举行的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裘法祖教授,这位医学泰斗的人生信念一次次被人们满怀敬意地提起.[裘法祖的故事]裘法祖院士的5个传奇故事□求学传奇苦读医学获得"图书馆长"绰号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今天(11月15日)在华中科大举行的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裘法祖教授,这位医学泰斗的人生信念一次次被人们满怀敬意地提起。

【裘法祖的故事】裘法祖院士的5个传奇故事

□求学传奇

苦读医学获得“图书馆长”绰号

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在7个兄妹中排行最小的他,18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

1933年春天,裘法祖的母亲因为突然腹内剧痛,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正读医学预科的他查阅西医书籍发现,母亲竟是死于阑尾炎。在国外,这种病只需要做个十几分钟的手术就能解决问题。这更让他坚定了学医的信念,课余时间全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并因此获得了“图书馆长”的绰号。

【裘法祖的故事】裘法祖院士的5个传奇故事

1936年,裘法祖从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远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求学。1939年,裘法祖通过德国严格的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并以一等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随即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裘法祖的故事】裘法祖院士的5个传奇故事

□战场传奇

纳粹枪下救犹太囚犯被称“中国的辛德勒”

留德期间,裘法祖从纳粹的枪口下救出40多位集中营的犹太人,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1985年,他被授予德国“国家大十字勋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勋章的亚洲人。

当时正值二战后期,纳粹党卫军获知美军正在慕尼黑周边运动后,便强令设在慕尼黑郊区的达豪集中营的6000多名犹太囚犯离开此地。那是1945年4月底的一天,裘法祖正在做手术。一名护士长跑进来,神色紧张地叫喊道:“地上躺着许多从集中营来的囚犯。”裘法祖连手术帽都没摘,叫上护士和助理医生带上外科器械就奔了出去。

他被眼前的惨相惊呆了:街对面躺着将近40个人,羸弱待毙,身上的集中营条纹囚服脏陋不堪。持枪的德国士兵包围着他们,吆喝他们起来。他鼓足勇气,把那些大兵吓唬住,最终把病人带走了。

他们把犹太囚犯们安置到了地下室,并对他们进行了治疗。不久德国投降,这些犹太人获得了自由,而与他们同一时期被转移的人则绝大部分被杀害了。

□ 医术传奇

广开先河 外科全才成为“中国外科之父”

1946年10月,裘法祖携妻儿千辛万苦回到中国。1952年裘法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任顾问,在长春军医大学救治志愿军伤员。1956年,裘法祖随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到武汉后,长期担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武汉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他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为同济医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诸多心力。

近70年的医学生涯,技术上的千锤百炼和丰富的经验累积,造就了“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式刀法”。裘氏手术刀法被誉为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同事称赞“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

裘法祖是临床医学家,可他大半精力花在了医学教育上。在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22年中,他主持编写了以五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时,800万字的一部书稿,每一篇,每一页,每一个标点他都认真看过。

裘法祖桃李满天下。慕尼黑大学的教授中有他的德国学生;在国内,中科院院士、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首创断手再植术成功者之一的钱允庆、器官移植专家陈实、同济医院著名外科专家吴在德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曾言,只有弟子做得更好,这个科学家才是成功的。

□ 医德传奇

老师一句话让他记了一辈子

在裘法祖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件事他毕生牢记在心。那是1940年,他在施瓦本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在做第三个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生了一件影响裘法祖一生的事。

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导师说:“裘,这是一位4个小孩子的妈妈。”这句话让裘法祖记了一辈子。

裘法祖曾接待一老妇来诊,病人言说她肚子非常不适已有很长时间,问过病情后,裘法祖让其躺下,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握住裘法祖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过我的肚子检查。”

94岁高龄的他,去世前几天仍在为四川地震灾区伤员会诊。

裘法祖医生获奖无数,但在众多的奖项中,他最为认可的是200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的医德风范终身奖。

□爱情传奇

相濡以沫六十载谱写异国绝恋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裘法祖也一样,60多年来,裘罗懿给予了裘法祖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裘法祖与夫人裘罗懿在慕尼黑大学校园相识时,裘罗懿才18岁。出生于工程师家庭的她,为了丈夫的事业,裘罗懿离开故乡和亲人来到中国。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德国人,异国爱情传为人间佳话。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林木深处,一幢浅红色的小楼的三层,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著名医学家、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裘法祖院士的家。

多少年来,每当丈夫外出,裘夫人都会在窗口看着丈夫远去。裘法祖曾说他们的婚姻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裘法祖曾说:“几十年来,她给我的帮助和支持太大了。我所能补偿的就是出门后早点回家,陪她看电视,一起听听音乐。”

留言:

肝胆外科权威吴孟超院士表示:“我将带领学科团队继续攻关、继续研究,向老师学习,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的肝胆外科事业。”

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说:“我们追思这位前辈,因为他用自己的从医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是做一个医生的真正幸福。”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学者,一位伟大的医生和外科大夫。也是一位在不同文化间孜孜不倦搭建桥梁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从不停歇。”德国德中医学协会原主席Prof.Hoepker评价了裘法祖的一生。

裘老语录

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做人要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一个医生不难,做一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一个好医生更难。

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一个好的医生就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病人。他们受着生活贫困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当时就感到无形中有一股力量和责任要求我一定要挽救他们的生命。

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要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就去问赶火车的人;要知道一秒钟的价值,就去问那些出交通事故的人;要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奥运会的亚军。

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