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值得珍藏的古典名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经历了一夜的寒风生,罗衣薄,万般心,惆怅还依旧的情绪,早起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一定是最激动人心的。奔放的旋律,活泼轻盈的吉普赛节奏让整个人热血沸腾,一扫月下南山夜色浸润花间缠绵之颓气。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魅力非凡,吉普赛人从历尽艰辛的颠簸中一路走来,曾经表达身处社会边缘的内心感受与艺术,已融入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之中,自由之种子以星子和玫瑰的方式粗野生长,漫山遍野。
21首全集(阿巴多/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早期接触匈牙利小提琴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吉普赛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迁居维也纳,他有更多机会聆听街头民间艺人的演奏。那新鲜、泼辣的吉普赛舞曲常使他流连忘返。所谓风从民间来,民间有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民间诗歌汇集而成;雄霸古今的贝多芬也善于撷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收集编写了数百首包括欧洲许多国家和民族地区的民间歌曲。
我国卓越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也投身到辽阔的西部收集民间素材,为我们谱写了不少美丽动人的歌曲。
勃拉姆斯接触的匈牙利吉普赛民间音乐,基本上属于“查尔达什”舞曲的范围,1869年他开始出版21首钢琴四手联弹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素材与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他在该作品的第一版乐谱上曾注明“改编”字样。
当时吉普赛音乐也是“匈牙利音乐”的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卜赛民族音乐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归为世界名曲,尤其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睐。
No.1(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
g小调《匈牙利舞曲第一号》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乐曲难言的优美,缠绵得动人心魄,音乐是一种心境,唤起关联的记忆,充满了想象。
对此首舞曲绝对是一见钟情,让我坠入勃拉姆斯音乐中那种欲言又止的朦胧意境中,甚至自己都为之泪盈,可见听音乐是不断发现与挖掘的过程。此曲前段主题以匀称平整的附点节奏写成,柔和抒情而略带淡淡的忧愁,后段出现了查尔达什舞曲中那种快速段落风格的第二主题,两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非常心醉神迷的一首舞曲。
No. 5(匈牙利交响乐团)
升f小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堪称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一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院校的师生在练习手风琴时,这是必练的曲目。磅礴气势与粗犷豪放的旋律具有明显的查尔达什舞曲的特征,实际上就是一首弗利斯舞曲。自由节奏与即兴性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勃拉姆斯音乐跟其他浪漫派音乐家极其不同的是他的古典主义,经过深思熟虑和用心琢磨的音乐,恰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第二部分称“弗利斯”,节奏鲜明,速度迅急而情绪热烈。想对这种匈牙利舞曲更深入的了解,可听听意大利小提琴家维托里奥·蒙蒂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的《查尔达什舞曲》。今年三月吕思清用一把1709年意大利的小提琴拉这首舞曲,做了绝好的示范,让我对这种匈牙利舞曲刻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诧异在爱情道路上犹豫不前,以一生为代价静默守候的勃拉姆斯有如此的洞察力和敏锐感受力。把栏杆拍遍,收藏着不少惆怅的他具有难以想象的激情碰撞力,听管弦乐更能理解这种感觉,其作品在结构上的严格束缚之下暗流涌动,体现理性主义框架下的浪漫与激情。
《匈牙利舞曲》世俗与质朴、快乐与痛苦、速度与力量相结合,不由得把李斯特的十九首在西方钢琴史上有着杰出地位的《匈牙利狂想曲》来作比较。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流浪民族,同样的即兴情景创作。作为魏玛乐派带头人的李斯特,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这里可以用文人相轻的道理去解释。
魏文帝曹丕,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父为乱世枭雄,他是最具文才的开国之君。
他的诗词有一种内敛的华质,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不同乐派有着各自的风格特点,良性的学术争议,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动力之一。
很多作品都赞美了吉普赛人的生活与自由的思想,但实际上这个流浪民族很苦,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艺术美总是高于生活美的。踏上未知的迢迢去路,与大地欢歌与日月相伴,极致悲壮苍凉与痛苦,贫穷的煎熬和内心的悲伤。
他们不写诗不作歌,只是给我们留下星星点点的歌谣与自由不羁的舞蹈,让有心人收集撷取整理。与生俱来的忧苦与残酷的现实,让他们饱经风霜。关于吉普赛人的探寻,我们一定要看看普希金发表于1827年的长篇诗歌《冈茨人》,此诗歌影响了往后非常多的创作。
《卡门》创作于1845年,是法国梅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法国作曲家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的歌剧《卡门》则改编自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冈茨人》与《卡门》内容简直如出一辙,惊人相似;1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根据《冈茨人》写下了为他赢得莫斯科音乐学院金质奖章的独幕歌剧《阿乐哥》;茨维塔耶娃接触的第一部普希金作品也是《冈茨人》,她为爱情而活着,并因此写出或凄美或激越的诗歌,为世界诗坛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茨冈人热衷于离别!相会不久——又匆匆分离,我用双手托着前额,凝视黑夜,陷入了沉思:任凭谁翻遍了我们的信札,没有人能明白内中真情,我们是那么背信弃义,却意味着——我们又是那么忠实于自己。
”尽管吉普赛人辗转迁徙漂泊游离的生活遭受着异域文明前所未有的否定,但吉普赛女郎高傲聪慧、桀骜不驯又让世人刮目相看,叶赛尼亚,艾斯梅拉达,卡门……她们勇敢决断,有着不顾一切的热情奔放,宛若一株株带刺的玫瑰,多少人为之神魂颠倒,为之甘拜石榴裙下。
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人》童话般纯真浪漫。月色朦胧,漂泊中的吉普赛女子,手中紧握着曼陀铃,在疲倦中沉沉睡去。旁边立着盛水的罐子,狮子路过只是嗅了嗅身上的味道,却没有贪婪地把她吞掉。毕加索很喜欢他的画,在自己的的餐厅就挂了一副卢梭的画,毕加索说自己用一辈子学习如何像小孩般画画。
在广袤的多瑙河中游平原回响着纯清的匈牙利吉普赛民间旋律,大地在脚下回应着活泼愉快的歌舞,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爆发出火一般炽热的激情从岩层喷涌,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吉普赛人生活的粗犷线条,宏大的气势如天空的一抹金色的云彩,成熟馥郁,给予被异族化边缘化人类生存的尊严。
我坐在高高的窗台,打望着朗朗人间,窥探被蒙上神秘色彩的吉普赛人生活,黯哑在流浪的主题里。理性与浪漫结合了可畏的技巧驾驭,歌唱线条与舞蹈底下以绝佳控制的和弦来支撑,像秋阳照耀下银杏叶子闪耀着金黄色暖调,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跳起生机勃勃的吉普赛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