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与马金风的矛盾 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2019-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豫剧六大名旦常陈崔马阎桑,没人不会演<桃花庵>的.就是一般旦角演员,十有八九也都会唱这出戏或其中片段.我已写过好几篇博文介绍这出戏了,其中以崔兰田和桑振君唱得最好,都是她们的看家戏.常香玉和阎立品的<桃花庵>也都留下了她们珍贵的演唱录音,而陈素真和马金凤没有留下录音.本文收集了陈素真.马金凤两位豫剧大师演出<桃花庵>的相关资料.陈素真与马金风的矛盾 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一)马金凤早年也演过<桃花庵>  马金凤演出<桃

豫剧六大名旦常陈崔马阎桑,没人不会演《桃花庵》的。就是一般旦角演员,十有八九也都会唱这出戏或其中片段。我已写过好几篇博文介绍这出戏了,其中以崔兰田和桑振君唱得最好,都是她们的看家戏。常香玉和阎立品的《桃花庵》也都留下了她们珍贵的演唱录音,而陈素真和马金凤没有留下录音。本文收集了陈素真、马金凤两位豫剧大师演出《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陈素真与马金风的矛盾 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一)马金凤早年也演过《桃花庵》

  马金凤演出《桃花庵》的资料不完整,也不充分,能够找到的只有以下两条重要资料:

     一条是在 《常香玉回忆录》中,记述了1938年常香玉和马金凤认识经过,及她们同台演出《桃花庵》的情况。常香玉在书中曾写到:逃难,逃难,吃饭要紧。我们一到密县,爸爸就打听到有两个戏班在当地农村演出。

陈素真与马金风的矛盾 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他还没拿好主意搭哪个班,几天功夫,又从郑州、开封、豫东等地来了一些演员和三位场面师傅,其中还有马金凤。我在开封演出期间,就多次听说过马金凤这个响亮的名字。那时,她在豫东农村跑高台,小小年纪已经有不小的名气了。

陈素真与马金风的矛盾 马金凤、陈素真演出豫剧《桃花庵》的相关资料

爸爸有意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难友班,但又觉得人太少,更大的困难是没有戏箱。赵锡明对组班非常热心,他告诉我爸爸,当地有个玩友班,如果能把这帮人拉过来,凑凑合合,戏箱就可以解决了,并自告奋勇,去找玩友班的人商量。

所谓"玩友",跟平常所说的"票友"差不多。他们都是热爱戏剧的农民,兴头来了,就围坐在一起拉拉唱唱,自得其乐;农闲时节,尤其在春节期间,还要搭个班子,演唱几天,为乡亲们添喜助兴。赵锡明这一招还真灵,"玩友"班的人答应得非常痛快。那些逃难的艺人正在为吃喝发愁,听说我爸爸要成立戏班,更是格外高兴。就这样,一个新戏班诞生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村边一片小小的空地上,玩友们、难友们坐成了一个圆圈儿,笑语欢腾。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香玉、金凤,你们俩站出来,让大家认识认识。"我们俩同时走出人群,站在场子当中,向大家鞠躬。

金凤笑眯眯地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看看她那腼腼腆腆的模样,打心眼里喜欢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便糊里糊涂地叫了一声:"金凤姐!"她似乎有点儿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简单地回叫我我一声:"香玉姐。"说起来好笑,我俩彼此以"姐"相称,经持续了四十多个春秋,直到八十年代,我们才把话说透,原来我比她大几个月。

"情分"二字,真是不可思议。我和金凤初次见面,虽说只是互叫了一声"姐",但很快我们形影不离,结成了情同骨肉的患难之交。她的嗓音清脆甜润,咬字清楚,使我惊叹不已。她曾答应给我说说《三上关》,我也应允给她说说《秦雪梅闹书房》和《西厢记》,可惜我们演戏、排戏忙,再加上太贪玩,说过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我们的知心话没完没了,爸爸常常不得不提醒我们:"省点儿腔吧,还要演出呢!"金凤对我爸爸很尊重,经常替他打饭,并且多次不声不响地替他洗衣服。我爸爸也很喜欢她,常常对我说:"妙玲,看,你金凤姐多懂事,你要好好向她学学。"

"玩友班"没有小孩子用的戏箱,我和金凤登台演出,往往仍然穿着家常衣服。一次,观众提出要看《桃花庵》,这可使我爸爸犯了难,因为我在这个出戏里演窦氏,眼下却没有合适的人演妙善。请金凤演吧,一来她不会这个戏,二来我爸爸也不好意思叫她给我当配角儿。消息传到金凤的耳朵里,她找到我爸爸说:"张师傅,你给我说说陈妙善吧,我配香玉姐演尼姑。"我爸爸自然十分高兴,全戏班的人也无不夸赞金凤为人厚道,识大体。

金凤很聪明,又肯用心,学得又快又好。她不仅学会了扮演陈妙善,连窦氏的戏也都学到手了。演出的前一天,我忽然想,金凤是姐,理应演主角,由我给她配陈妙善。爸爸很同意我的意见,立即把金凤找来,叫她改演窦氏。金凤看看我爸,又瞅瞅我,咬咬嘴唇说:"那可不中!

香玉姐是这,"她伸出一个大拇指,"俺是这。"她又伸出一个小拇指。我心里一急,一肚子话道不出来,只会连声说:"我不!我不!"我爸爸劝说了几句,金凤带着哭腔,可怜巴巴地说:"张师傅,请你不要再难为我啦。"

《桃花庵》演出那天,金凤把她妈的一件新毛蓝布衫拿来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自己穿,她却非让我穿不可。我爸爸和我再三推辞,她横竖都不答应。她穿着一件又破又不可身的布衫,却把陈妙善这个角色演得非常成功,同我的配合也极为默契,为整出戏增色不少,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我演《收姬昌》、《板碗》(板,豫西方言,扔的意思),也都穿这件毛蓝布衫,并且每次都是金凤帮我穿上。

 以上文字再清楚不过地证实了1938年常香玉和马金凤的同台演出过《桃花庵》的。

马金凤年轻时的生活照

另外一份网上搜集到资料也可看出马金凤早年是演过《桃花庵》的。这段资料记述了马金凤从1938年春天为躲避日寇侵略,跑到河南密县(时间上正好与上一份资料相吻合),在豫西演出、结婚、生子,长达近7年的生活。从资料截取一段是这样说的:"马金凤为躲避日寇,自开封城南的朱仙镇起程,一路向西,经新郑来到密县。

(经过上文中与常香玉认识并同台演出《桃花庵》后,)并入到楚马河煤窑组建的太乙新班。这个戏班在豫西一带享有盛名,班中的老艺人燕长庚、翟燕身、韩小丹等在豫剧界都赫赫有名。

 在这个戏班里,马金凤和比他大12岁的张玉山结婚,生下女儿马春荣。张玉山是荥阳汜水镇人,8岁开始学戏,出科后在密县、荥阳一带演出,艺名张小孬。张玉山24岁时加入太乙班,主工须生,兼演小丑,翎子工很是出色,在当地有‘活周瑜’之称。

 马金凤在密县一共生活、演出将近7年,曾向著名的男旦演员燕长庚、翟燕身学习"泪功"等表演艺术,拓宽了艺术视野,表演水平更上层楼。这一时期,马金凤置身在豫西调唱腔的大环境中,在祥符调的基础上融合豫西调的特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唱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成长为当红主演。"

既然马金凤在密县演了近七年的戏,作为从豫西调出来的豫剧名剧《桃花庵》,她既然向常香玉学会了就不能不演,当然也需要更多资料支持这个论断。如果有人能接近马老,亲自问一下就清楚无疑了。

 找到了一张马金凤早年的演出剧照,很像《桃花庵》中的窦氏,是不是请专家认定。

(二)陈素真早年演《桃花庵》的资料

     陈素真早年演《桃花庵》的资料,除了未能留下录音外,其他资料比较齐全,她既演窦氏,也能演道姑陈妙善,今把相关资料辑录于下:

【资料一】陈素真先生谈樊粹庭先生改编的《桃花庵》  草稿

 《桃花庵》是豫剧传统剧目中相当火爆的戏,尤其后半部,行当齐,戏剧矛盾尖锐,除去没有花脸,其他如老生、小生、青衣、花旦、闺门旦、老旦、泼辣旦、丑等一应俱全,而且各有各的俏头,观众非常欢迎。我扮演尼姑陈妙善,唱、念、做都很吃重。

      樊粹庭主要改动了两处:(一)拜府争状元一场,尼姑问:"你说状元是你的儿子,你有什么胎带为记?"苏夫人反问说:"你说是你的儿子,你有什么胎带为记?"尼姑说:"我的儿子十指不全。

"苏夫人说:"我的儿子也是十指不全。"尼姑追问:"在哪只手?"苏夫人一时想不起,被迫问急了,仓卒说:"在右手。"尼姑说:"我的儿子在左手。"最后状元伸手一看,果然是左手缺指。

樊粹庭认为这个情节不合理。苏夫人抚养儿子十几年,怎么会不注意儿子是哪只手上缺个指头呢?所以他给改成:状元的左手中指夹缝内有个牙齿咬的印痕。这个细微的印痕,养母没有注意到。我们都认为改得好,因此这个戏名也该为《齿痕记》了。

     第二是明伦堂上一场,也就是最末一场。这出戏的主演是尼姑,她在最末一场,尼姑反而没有戏了。樊粹庭认为这样不妥当,就给尼姑加了一大段唱。按照剧情的发展来看,这里加一段唱,很容易使戏松下来。但樊粹庭相信我能把这段戏唱好、演好,毅然增加上去。后来演出效果证明,这段戏我唱成功了,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增加的这段唱如下:

                                   陈妙善上前去双膝跪定,                                    苏老爷请听奴细禀分明。

                                   我本是出家人六根断净,                                    虎丘山遇张才动了痴情。

                                   实指望奴与他百年谐凤,                                    又谁知得急病他把命倾,                                    那时节我哭得山摇地动,                                    那时节我哭得欲罢不能。

                                   那时节我哭得呼天不应,                                    那时节我哭得如在梦中。

                                   那时节我想同他归阴丧命,                                    怎奈奴身怀着张门的后生。

                                   无奈何把他的死尸掩定,                                    悲切切泪如雨我不敢放声,                                    我的苏老爷呀,我怕人闻听。

                                           (下转韵换辙)                                    十月满在庵中我把娇儿生养,                                    咬齿痕留诗名我抛弃儿郎。

                                   想娇儿想得我泪如雨降,                                    想娇儿想得我难入梦乡。

                                   想娇儿想得我神魂飘荡,                                    想娇儿想得我如疯似狂,                                    想娇儿坐卧不安茶饭不想,                                    想娇儿想得我呀碎心断肠。

                                   求老爷开大恩将我儿放,                                    也不亏那张相公为奴命亡。

                                   苏老爷你若是不把儿放,                                    我定要拼命死去见阎王,                                    我碰死在你这明伦大堂                                    我的苏老爷呀!

     这一大段唱,我分成两种板式和唱腔来唱。前一段庚青辙,我用传统祥符调的慢二八板唱,不过最后一句"悲切切泪如雨我不敢放声,我的苏老爷呀,我怕人闻听",是我自创的新腔。

后一段江阳辙,我用的是豫西调的唱腔。那时在开封唱豫西调的很少,只有李门搭、金玉美、盖洛阳这三个男旦唱,我是幼年与金玉美同班时听倒他的唱偷着学会的,这是我就把它用上了。而最后一句长达二十七个字的长句唱腔,则是我在老唱腔的基础上,自己创出来的。

     在修改《桃花庵》剧本时,还需提一件事。剧中的老旦名叫王三思,樊粹庭怀疑这不像个女人名字,就想修改一下。但为慎重,就费了很大功夫找到《桃花庵》的小说原本,经过查对原本上确实是叫王三思,所以樊粹庭就保留未动。

但后来豫剧又有人演这出戏,只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硬把王三思改为王桑氏,其实这只能说明工作态度的疏忽和不严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樊粹庭对待艺术事业的审慎严谨的态度。对待艺术事业,不谦虚,不严肃,自以为是,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资料来源于豫韵大雅--豫剧大师陈素真艺术网)

【资料二】豫剧【桃花庵】剧本 陈素真先生演出版本

先看一张陈素真在《桃花庵》中扮演窦氏的剧照

   本版本是陈素真先生演出版本,是陈先生80年代初亲笔撰写。

第一场   卖子

【苏昆 老生,带衙役、院子 上场】                     苏  昆:(慢板)                              清晨起到隍庙去把香进                              降罢香转回我知府衙门                              正是我坐八台向前行奔

【王三思 老旦 抱孩子倒上】                     王三思:(唱)猛然见老爷轿                                  我拔步抽身                     苏  昆:(送板,白)停轿家院,将那老妇人唤来                     院  子:(白)是,那老婆子回来来来啊!

王三思是你呀,老爷唤你,来来。                     王三思:(白)哎呀,大爷,我可不敢见官,你老行行好,就说我走远了。

                    院  子:(白)不行,老也看见了,你去去。

                    王三思:(白)哎呀天呢,怕谁偏碰见谁,老爷在上,贫富王三思给老爷叩头。

                    苏  昆:(白)你叫何名?                     王三思:(白)我叫王三思。

                    苏  昆:(白)王三思?                     王三思:(白)老爷,因我一生做事小心谨慎,乡亲们给我取名叫三思。

                    苏  昆:(白)王三思,你怀抱什么?                     王三思:(白)老爷是我儿子。

                    众(白):胡说!

                    王三思:(白)不不,我抱的是我儿子。

                    苏  昆:(白)你这大年纪,怎能有此幼儿,分明胡说,来,掌嘴。

                    众(白)打打打                     王三思:(白)老爷开恩,我说实话。

                    苏  昆:(白)讲。

                    王三思;(白)这是远方来此逃难的,孩子多,养不起,托我卖的。

                    苏  昆:(白)嗯,家院,将幼儿抱来我看看,唔呀,看这婴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乃是个贵相。

王三思,这婴儿你要卖多少纹银?                     王三思:(白)呀呀呀!

                   (众催)快说说。

                    王三思:(白)我要这么多。

                    苏  昆:(白)这是多少?                     王三思:(白)五两五两。

                    苏  昆:(白)家院,给她五两银子。

                    家  院:(白)给给,你算走运。

                    王三思:(白)哎呀老爷,我怕官官官,这位老爷可真好,要五两就给五两。

咦,那件包孩子的衣服很值钱,我要过来,不又卖几两,对对,禀老爷,人家大人说,卖马不卖鞍,大人卖孩子不卖衣裳,人家还要那件衣裳呢。

                    苏  昆:(白)好,拿了去吧。

                    院  子:(白)给给拿去吧。

                    王三思:(白)哎呀,这苏老爷可真好,说话,要五两给五两。

要衣裳,就给衣裳,嗯,我再去要点,禀老爷,人家嫌五两银子少,不卖了。                     苏  昆:(白)嘟,老奴才贪心不足,来,打了下去。

【众打】                     王三思:(白)不要了不要了。

                    苏  昆:(二八连板)                             五两银子买婴孩                             我的儿你是天降来                             可叹你父母心肝歹                             卖了亲子不太应该                             我的儿不要哭哀哀                             你随为父回官宅                             回府衙见了儿的母                             你的儿是个官太太   

(众衙役喊一声)                     苏  昆:(唱)衙役们,莫要喊,你们开道来。

                            走大堂越二堂,三堂来到。

【丫鬟上】                     丫  鬟:(白)老爷回衙。

【苏夫人,花旦上】                     苏夫人:(唱)                             施一礼把老爷往里相迎。

                            开言来我只把老爷来问,                             问老爷怀抱的谁家的儿童?                     苏  昆:(唱)五两银子买来婴儿一个,                                  夫人你抱过去看看儿童。

                    苏夫人:(唱)好一个白胖小子真齐整                                  喜得我心花怒放笑连声                                  俺苏门从此有了后                             (白)老爷,快给咱儿起个名。

                    苏  昆:(唱)与咱儿起名就叫宝玉。

                    丫  鬟:(白)老爷夫人,少爷饿了,吃什么呀?                     苏夫人:(白)哎呀是呀,把我喜欢迷了。

孩子还没有吃奶呢,家院。                             (唱)快快去雇奶姆,喂着儿童                     院  子:(白)遵命。

【全下】

 第二场    买衣收子

【张夫人窦氏,青衣,带丫鬟上唱】                     窦氏:(唱)                            丫鬟带路来呀,                          九尽春回百花开                          鸿雁飞去紫燕来                          风吹柳枝飘飘摆摆,                          睹景伤情忧思满怀。

                         窦氏女我终日里愁脸难解,                          怀念我久别的夫君名叫张才。

                         张才夫到虎丘前去望会,                          他一去十二年未曾回来。

                         为夫君我常常抽签算卦、                          为夫君我许下吃长斋、                          为夫君我懒把鲜花戴、                          为夫君我懒上梳妆台、                          为夫君茶不思饭也不爱、                          为夫君梦魂颠倒如痴如呆                          窦氏女我今年三十开外,                          我跟前缺少个儿婴孩。

                         张才夫他若有了好和歹,                          可惜俺百万的大家财。

                         叫丫鬟你领我过街楼上                          我站在过街楼上细看明白                          南方货物北方去卖,                          东方的货物往那西方开                          也有老也有少                          还有二八女裙钗                          过往之人有多少,                          看不见我的丈夫张秀才。

【苏宝玉上唱】                   苏宝玉:(唱)                          苏宝玉我离了明伦堂上                          我去到义学内去把书攻                          将身儿我只在上马石坐                          我坐在上马石背背五经                     窦氏:(唱)                          过街楼上用目睁,                          上马石坐着一个孩童                          看相貌好像我张才夫                          越看越似我的相公                          迈步我把楼梯下                          你去把那玩童唤到客厅。

                   窦  氏:(白)丫鬟,门外上马石坐着一孩童,你去将他唤来。

                   丫  鬟:(白)是。

大婶子让我叫那个小孩,我又不认识他,怎么好说话呀,嗯,有了,哦,这个小孩的脸怪白呀!                    苏宝玉:(白)咦,这小妮,怎么摸我的脸呀,咳!

你怎么摸我的脸呀?                    丫  鬟:(白)我们这的规矩,先摸脸,后说话呀。

                   苏宝玉:(白)哦,这是你们这的规矩,那我也摸摸你的脸。

                   丫  鬟:(白)哎,容我摸你,不容你倒摸。

                   苏宝玉:(白)你倒沫。

                   丫  鬟:(白)哎,倒摸我的脸。

                   苏宝玉:(白)你要说什么呀?                    丫  鬟:(白)俺大婶叫你呢。

                   苏宝玉:(白)俺不认识你,我不去。

                   丫  鬟:(白)哎,俺家有好吃的,好玩的,来吧。

                   苏宝玉:(白)吃倒不吃,有好玩的我去,你家有狗吗?                    丫  鬟:(白)没有。

                   苏宝玉:(白)母狗头里走。

                   丫  鬟:(白)叭叭叭随我来吧。

                   苏宝玉:(白)你这小妮还不吃亏呀,上坐是大婶子?大婶子在上,我给你做个揖吧。

                   窦  氏:(白)不用。

                   苏宝玉:(白)磕个带尾巴的头吧                    窦  氏:(白)少礼少礼。

                   苏宝玉:(白)起来再做个揖,大婶子你好吧。

                   窦  氏:(白)罢了,我好。

                   苏宝玉: (白)你好我也好。

                   窦  氏:(白)我还无有问你呀。

                   苏宝玉:(白)我问罢你了,你要不问我,不怕耽搁了吗?                    窦  氏:(白)耽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