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曼陀罗与荣格曼陀罗
1、荣格心理之曼陀罗 荣格研究过多种神秘现象,发现在某些印度教和西藏佛教神秘仪式中,信徒使用一个圆圈内置复杂的象征图案以帮助冥想。这种“魔术圈”通常都是用十字结构分成四个部分的圆形符号。 荣格认为这些可以将世界化约为一个根本形式的几何投影。
他给它取了一个印度名字,叫做“曼陀罗”。曼陀罗(Mandala),源自梵文,本指圆形之物。荣格认为,太阳是曼陀罗,飞碟也是,佛教的莲花、中国的太极,以及车轮、铜钱,统统都是曼陀罗。
曼陀罗原是藏传佛教关于宇宙形式的要领,是指宇宙对称、统一、整体化的构造或境界。做法事时,法场也按照特殊的格局布置,以求自身与宇宙相谐融。荣格认为,这就是人的自我原型。 荣格在生活中最没有方向的时候,他便开始绘制曼陀罗。
曼陀罗是“自性(self)”的象征,自性的特点就是统一、完整、自足、和谐。荣格在圆的象征里也提及“不论圆的象征出现在原始人的太阳崇拜还是现代宗教里,在神话还是在梦里,在西藏僧侣绘制的曼陀罗还是在城市的平面图里,或者是在早期天文学家绘制的天体概念里,圆的象征都指向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向度——生命的终极圆满。
曼陀罗是全体的象征,补偿性地绘制全体之象在于寻求凝聚心灵系统的完整。
对中心的回归是一种最高的自觉能力,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微型宇宙,会体认到非我是自我设限的幻象。 荣格认为,圆象征人的心灵追求圆满的需要,追求一个自由永恒的境界,象征着人追求统一、和谐与完美。
心灵中各种敌对力量趋于统一的象征,也是心灵的象征。他还用中国的道家太极图案来印证其意识与潜意识中的“双性”特质理论,如内外倾、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 2、藏传佛教之坛城 曼陀罗是梵语mandala音译,曼陀罗意译为“坛城”,藏语称“吉廓”,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它有多层含义,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应用很广泛的供品之一,也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众神聚集居处模型缩影。供奉曼陀罗的意义是用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盛满三千世界奉献给佛、法、僧三宝。
坛城是究竟智慧的表示,也可以说是佛的驻地,也就是净土。就如同一个城市一样。佛是核心,所有的眷属都围绕着他。经由修行经验的上师修法祈请,佛本尊及眷属圣众已实际降临,与真正佛国净土无有分别。
在藏区,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绘制的坛城,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用各种材料如木头、金、银等雕塑成的立体坛城,大的法会时还必须用专门的五色沙来堆成的坛城,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而且戒行无暇的喇嘛来做,很费时,但很殊胜。
最殊胜也是最佳的设坛(曼陀罗)方法,仅仅是用一把米,摆成五堆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要有非常高深证悟的大成就者才能完成,象从前的莲花生大师、米拉日巴尊者在荒山野外为弟子灌顶时,就是任运自在地使用这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仅限于一流的大师方可,一般人根本办不到,其中深义也无从了知。 3、曼陀罗之比较 似乎佛教与荣格都认为:曼陀罗是人的内心的外在体现,做为一种投射,可以用“画”的方式来表现。
对“人的内心”的理解差距是佛教曼陀罗与荣格曼陀罗的根本区别。 佛教坛城(曼陀罗)特指具有本质之物。即指佛之无上正等正觉。佛教认为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佛性,每个人的佛性都是一样的。
所以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成佛,可以圆满自性。佛教坛城使用特殊的方式聚集诸佛与菩萨之圣像于一坛,将“佛性”的本质真理完整的表现出来,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 换句话说,佛教曼陀罗是功德高深的坐禅者、佛教修行者、实践者,在非常非常特殊的精神创造环境中,进行正修正念,依据自己的修为境界创造出来的。
绝不是人的思维想法的投射体现,更不是符号的排列与堆积。通俗讲是就是精神彻底整合的自发显现,是“佛性”或者“佛性觉醒”的自发显现。
而这个过程是非常特殊也非常殊胜的。 同时,佛教还有特殊的方法,通过自发显现的境界分析,来区分哪些是真正的有为修行者,哪些是不究竟的卖弄教义的假悟境,哪些是妄想人格的幻觉倾向。
荣格心理学认为,内心的种种想法均可以绘制成曼陀罗,实际上就是“投射”。可以是焦虑、抑郁的投射,也可以是摆脱焦虑抑郁过程的投射。可以是精神分裂的投射,也可以是精神整合的投射。 4、怎样通过对曼陀罗图画的分析来理解画者的心理? 这个问题也许荣格没能来得及做更详细的研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没有接触。
下面的资料摘自本论坛精华帖“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摘录部分的是哈佛医学院对一些禅修者罗夏投射作品所做实验,相信有助于大家理解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就由哈佛医学院两位精通佛学的精神科医生布朗和安格尔,主持一项「内观禅修行次第之有效性」的研究计画,他们先设计出「禅修经验之简述」的研究问卷,再加上缅甸内观禅大师马哈希传承之六位禅修老师的辅助,对禅修者的修持程度进行客观的评量,并依评量的结果将禅修者分成五组,然后再以罗夏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 Blot Test)来对这五组人施测,以分析各组人对这十张内容不同的墨渍图片的反应特征,是否符合《清净道论》对于各禅修次第的经验描述。
法师要知道这些墨渍图片没有任何确定的意义,全凭受试者对此墨渍的自由联想和意象指认,来看他是否会把内在隐藏的一切投射出来。
所以,罗夏墨渍测验可以说是应用心理分析的投射技术来肯定「境由心造」的事实,并主张受试者对墨渍的解说内容就是自我心境的外在投射。 比如说,定力组(Samadhi Group)的反应特征是专注于墨渍的纯知觉特色、缺乏内在意象的生产力和少量的联想细节,就正好呼应了心清净品的描述:善心一境性为定,使心及心所平等平正、不散乱不杂乱地住于一所缘中。
也就是说,他们习惯把注意力稳定在单一境相,因此他们只看到墨渍的轮廓、颜色、阴影和单调动作等形式元素,而简化了知觉对模式和意象的辨认功能。
慧见组的反应特征是具体切入墨渍的意味空间、内在意象的生产力增加和丰富的情感联想细节,就正好呼应了见清净品的描述-如实观察名色,舍弃对「五取蕴之有情我」的世间想,以确定和澄清有倾向之相的为名,有恼坏之相的为色。
也就是说,他们已能举起由定石磨利的观慧之剑,因此他们对每张墨渍图片之间的刺激影响力,非常敏感。
而且,他们没有自我防卫的反应,能够如实地察觉到这些活泼意象所激发的丰富心境,即使是夹杂性欲和攻击冲动的资料,他们也保持开放的接纳心态。 运用这个研究成果,学西方法院请精神科医师对这些教主进行灵性智商(Spritual Quotient)的鉴定,只要拿罗夏墨渍测验一测,就可清楚他们的工夫底细,并判定他们是只会卖弄教义的悟境用语,还是有妄想人格的幻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