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手抄报图片】探寻海盐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背后的“绿色密码”
9月20日下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10余家中央媒体组成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媒体采访团来海盐集中采访绿能环保项目,媒体记者通过实地参观该项目沙盘展区、垃圾吊控室、中央控制室、餐厨垃圾综合处理车间,开展座谈交流会,详细了解海盐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情况,感受海盐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王碎社、黄江莺等县领导陪同参观并出席座谈。
海盐绿能环保项目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89亩,一期总投资约6.8亿元。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总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建设2台400吨/日机械炉排炉工艺焚烧线。
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设计总规模处理餐厨垃圾150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条75吨/日餐厨垃圾处理线。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飞灰填埋场)项目,设计总库容约22.1万立方米,满足20年的飞灰稳定化处理物填埋量。
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克进向媒体采访团介绍道:“2017年11月8日,海盐绿能环保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历经一年多的昼夜奋战,到今年3月项目高标准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截至今年8月底,项目整体情况良好,已累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15.51万吨、餐厨垃圾0.77万吨,发电5397.6万千瓦时。”
在垃圾吊控室,工作人员正在控制巨型抓斗,只见其平稳抓起一堆垃圾,并有序放置于焚烧炉中。媒体记者们现场认真观察操作过程,对抓斗抓运垃圾至焚烧炉的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同时尤其关注“如何保证垃圾仓内的臭气不外溢”这一问题。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垃圾仓采用密闭结构,焚烧炉助燃用的一次风从垃圾仓抽取,使垃圾仓长期保持负压状态,不会有臭气外溢;抽入焚烧炉的臭气经过高温焚烧后,将彻底得到净化,也不会有臭气产生。”
在座谈交流会上,《农民日报》时政新闻部记者杨梦帆提问道:“我注意到海盐垃圾分类后道处置得很好,请问前期海盐在垃圾分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海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郑高行回答道:“海盐垃圾分类工作是2016年从农村开始的,后来城市也逐渐铺开,采用的是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目前已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整体上,我们坚持观念先行、机制先行、措施先行,通过基础设施投入、日常管理、开展执法等多种方式推进垃圾分类,不断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