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的主人公 印度电影《调音师》是狗尾续貂还是再续佳作
电影《调音师》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阿尤斯曼·库拉纳、塔布拉迪卡·艾普特、安尔·德霍万联合主演的悬疑犯罪喜剧电影。影片上映以来,凭借“数不清的反转”“猜不透的结局”收获超高评分。
剧本精密,反转不断
印度电影《调音师》讲述了一直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Akash),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杀案的“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
影片灵感来自于法国版的《调音师》短片,故事波折惊奇、反转不断。假装盲人的钢琴师阿卡什,受邀前往过气男影星普拉默家中,为他和二婚娇妻西米庆祝结婚纪念日。没想到,阿卡什竟意外目睹普拉默被人杀害,这让他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处境。
一方面,西米通过各种方式考验他到底是不是完全失明的真盲人;另一方面,阿卡什发现杀害普拉默的凶手是警察局长。在有权有势的局长面前,阿卡什放弃了报案,用沉默接受了西米和局长共同对外编织的谎言。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想中那样顺利。西米的邻居——一位正直的老太太,在普拉默的葬礼上对警察指出西米在撒谎。心中多少有些惊慌的西米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推出窗外,对外则宣称是其不小心意外坠楼。不巧的是,阿卡什再次目睹了这一切……
假盲人因为知道了太多的秘密而惹祸上身,最终成了真盲人。听上去相当不可思议的情节,在这部片子里因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变得顺理成章。直到影片结束最后一秒,剧情都还在反转。
是善战胜恶,还是以恶制恶
影片在一个个急转直下的反转中,添加了很多黑色幽默,对社会各个层面和人性展开了探讨,映射出整个社会的阴影:西米和情人的人设,暗讽了“虚情假意”的印度上流社会,一度曾起恻隐之心想放过阿卡什的西米,在一秒犹豫之后依然遵从了嗜血的本性想要杀人灭口;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医生和代表底层劳动阶层的突突车司机母子,暗讽了“利益才是朋友”的社会;而身为艺术家的主人公阿卡什既不是纯粹的善,也不是纯粹的恶,更像是在生活中考虑自保的普通人性。
影片最后,和昔日女友告别后的“盲人”阿卡什,独自走在大街上。就在观众几乎要相信他时,他用手中的盲人拐杖踢走了一个“挡”路的易拉罐。易拉罐飞起又冲击地面的声响,提醒着观众:他的视力恢复了。这让全片原本完美建立的主人公人物弧光呈现出不可信的一面。究竟这一切是正义最终惩罚邪恶的道德大团圆,还是一个掩盖更大阴谋的谎言?
而究竟是如主人公说的善战胜了恶,还是如部分观众猜测的以恶制恶才赢得了这场互为猎物的战役,电影给出的是开放式结局。这如同电影开头的英文:“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liver有两种翻译:“肝脏”或者“生活者”),导演已经在第一时间埋下贯穿全片的双关隐喻。
如果说微电影《调音师》凭借精巧的剧情取胜,那么在前作基础上的翻拍片电影《调音师》,做的最大加法恰恰是对人性的探讨。它告诉我们,在善与恶的灰色地带,有着诸多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小月:是短片《调音师》的加长版,但是改编得非常成功,情节多变,反转无数,黑色幽默接连不断。前面兔子的预言影射全片且首尾相连,结局的反转也超棒,拐棍把罐子打到一边证明还是装瞎,那么他是换了谁的眼角膜?
@优优飞扬:确实脱胎于短片《调音师》,用歌舞形式将短片印度化,可是大反派女主搞瞎男主当然不如直接搞死他合乎情理,这些不尽合理的桥段在影片结尾再次放大,一只倒霉的兔子救了男主,我不信奇迹,我信服创作逻辑。
@kiyoqi:好看到不行!真的是神反转,起鸡皮疙瘩!电影的首尾呼应加上男主最后一秒的镜头真的让人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时间之葬:最好的部分是开始在西米家里弹钢琴的时候,琴声伴随着不能出声的一系列动作,仿佛在看默片。后来就成了用一连串的巧合制造的戏剧奇观,没有了前面那种尴尬且紧张的情绪和状态,当然也留下了一系列无法忽视的剧情bug。
@王大根:大部分反转都做得很漂亮,看人这么少的印度片真的有点不适应,感觉更像是西班牙悬疑片。
(全媒体记者 刘召/据《羊城晚报》、上观新闻、豆瓣电影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