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凤梅之死 怀念申凤梅大师

2019-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南越调是个古老的戏曲剧种,现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拥有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它表演丰富并别具特色.当代有代表性的演员有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人.     张秀卿(1919-1960)继承了越调传统的演唱技巧,在演出实践中大胆借鉴.创新,把汉剧.宛梆.南阳大调曲子.秦腔.吕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揉进越调里,既丰富了越调的表现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申凤梅之死 怀念申凤梅大师张秀卿戏路广,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她那说中有唱,唱中带念的唱做艺术,一向被誉为越调的

河南越调是个古老的戏曲剧种,现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拥有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它表演丰富并别具特色。当代有代表性的演员有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人。     张秀卿(1919-1960)继承了越调传统的演唱技巧,在演出实践中大胆借鉴、创新,把汉剧、宛梆、南阳大调曲子、秦腔、吕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揉进越调里,既丰富了越调的表现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申凤梅之死 怀念申凤梅大师

张秀卿戏路广,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她那说中有唱,唱中带念的唱做艺术,一向被誉为越调的"盖河南",被河南人民亲切的称为"大宝贝"。她的演唱方式和风格,后来被申风梅先生全面借鉴和继承发扬。1960年,张秀卿英年早逝,河南越调逐渐发展形成以毛爱莲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申凤梅为代表的"豪放派"。

申凤梅之死 怀念申凤梅大师

    毛爱莲是越调旦角行当的代表人物。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运用越调传统音乐唱腔创造了一种轻圆润、曲调清新的声腔艺术。毛爱莲唱腔形成一派,毛派声腔是越调剧种唱腔一绝,似说似唱,悦耳动听,唱腔虽不高亢,但清新优雅、清纯俊丽、流畅、纤细、耐人寻味,尤其是鼻腔共鸣的运用更是别具特色。

申凤梅之死 怀念申凤梅大师

艺术评论家把其概括为:甜、纯、清、巧、情、快6个字,后被誉为"越调皇后"。 曾听说毛爱莲收过不少徒弟,但她那独具特色的嗓音、扎实的唱功、轻快的唱速令人难以模仿。

因此,"学申(凤梅)像申"的大有人在,而"学毛(爱莲)像毛"的却几乎没有。     申凤梅(1927-1995)是张秀卿后越调生行的代表人物,表演颇为精湛。

1963年3月,河南越调首次应邀赴京演出,前后历时两个月,演出30余场,轰动北京。4月2日、9日和5月15日,越调曾三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周总理看了越调《收姜维》后走上舞台握住申凤梅的手说:"你把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高兴地收申凤梅为徒;著名作家老舍欣然题词,"东风骀荡百花开,越调重兴多俊才,香满春城梅不傲,更随桃李拜师来。"一时传为佳话。自此申凤梅先生被公认为著名的越调表演艺术家。

   申凤梅先生嗓音高亢,音域宽广,曾被一位戏曲节目主持人誉为我国梨园界三大高调王之一。她的唱腔苍劲豪放,稳健端庄,韵味浓郁醇厚,行腔千姿百态而又统一,高腔中透着轻松,低腔中含着凝重,演唱慢板时慢而不散,演唱快板时快而不乱,还常常在唱中加说,唱中带笑,唱中抛字闪板等,被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形成一派。

更为可贵的是,申凤梅先生在实践中,对越调的一些词白和唱腔做了多方位的改革,使越调唱腔更加优美,人物刻画更加形象;使越调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广大越调戏迷所咏唱,为越调唱腔作出了突出贡献。

申凤梅先生的代表作《两吊一收》至今无人超越;其塑造的不同时期的诸葛亮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95年7月20日,申凤梅先生为了她毕生倾注的越调事业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真正实现了她为越调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誓愿。        每当听到或看到申派越调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驻足聆听欣赏,直到留恋不舍而去。

而此时,心中总抱有些许遗憾,申凤梅老师为了越调事业的发展太辛苦了,走的太早了,早的让人心有不忍,早的让人揪心。但也正是通过申凤梅先生的不懈努力和为越调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现并超越了她的人生价值。

   生前活诸葛,巍巍汉相魂,神州梨园处,每每奉佳音。

   诸葛丞相兴西蜀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三军缟素全川齐震动;

   申派大师为越调七饰汉相鞠躬尽瘁化魂影万民垂泪中土皆举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