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海拔】德令哈 正在追梦的戈壁新城

2019-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23日,"共饮长江水 同为追梦人"全国党媒海西行走进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时,秋正好.当代诗人海子笔下"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没有雨的踪影.此刻,这座孤独与温情并存的戈壁新城应是最美时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世界".而在藏语中"德令哈"可直译为"取宝地".[德令哈海拔]德令哈 正在追梦的戈壁新城感受一座城与一位诗人的生命联系一条名为巴音河的美丽河流穿城而过.干净的街道

9月23日,“共饮长江水 同为追梦人”全国党媒海西行走进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时,秋正好。当代诗人海子笔下“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没有雨的踪影。

此刻,这座孤独与温情并存的戈壁新城应是最美时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世界”。而在藏语中“德令哈”可直译为“取宝地”。

【德令哈海拔】德令哈 正在追梦的戈壁新城

感受一座城与一位诗人的生命联系

一条名为巴音河的美丽河流穿城而过。干净的街道,林立的楼房,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葱郁的古柏和一簇簇花环点缀其间的植被,让这座西北小城多少褪去了一丝荒凉感。

穿城而过的巴音河。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在巴音河畔,一座纪念诗人海子的诗歌陈列馆,以徽派建筑风格,孤独而静谧地立于城市一隅。陈列馆大门匾上写着诗人吉狄马加的题字:“一首诗天堂花开,几个人尘世结缘”。海子的画像、铜像、手稿、遗物、照片,以及他的诗集和关于海子评论等书籍,和海子的纪念品,一同收藏于这座纪念这位诗人的陈列馆里。

巴音河畔的石碑上刻着一首首海子的诗。

陈列馆外,沿着巴音河,形形色色的石碑上刻了一首首海子的诗。所有这些,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浪漫和诗意的氛围。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诗人海子途经德令哈,写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首充满孤独与温情的诗作,成为文坛不朽的绝句,也使“金色世界”德令哈被世人记住,由此,海子同德令哈这座城市发生了最紧密且久远的生命联系。

海子诗歌陈列馆内的陈设。冯圆芳摄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聚宝盆”

在此之前,这块俯卧在享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上的美丽戈壁城,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古羌属地、蒙族牧场,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是南进西藏、北上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西宁的交通枢纽。

现在的德令哈,更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又一重要节点。走在德令哈市的街道上,可见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轨道铺设完成,通往四面。这个总投资7.1亿元人民币的德令哈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路线,也是目前世界上运营海拔最高的有轨电车路线。

德令哈市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轨道。

这种与新能源挂钩的项目和产业,在德令哈随时可遇,显示着它作为一座能源聚集城市的不同面。在德令哈,丰富的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其率先发展光热发电项目提供着优势。走进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中国广核集团,全国首个并网的槽式光热发电项目的一排排设备,在高原阳光的反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德令哈市中国广核集团的全国首个并网槽式光热发电项目。

中广核运行部经理杜小龙说,该项目的年设计发电量可达两亿度,发电后并入国家电网。“任何一个中国居民家的用电,都有可能来自德令哈。”他说。9月24日,记者一行在德令哈市采访的第二天,赶上了正在这里召开的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

中共海西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文国栋说,这是对1958年在大柴旦举办的柴达木矿产资源展览会的接续,也是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海西发展的定位要求,打造“开放柴达木”、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示范区转变的有效载体。

多元文化下戈壁城各民族的新生活

正在努力升级为新型的、现代新能源城市的德令哈也有它厚重的历史文化一面。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灭金亡宋,建立了元帝国,德令哈亦被置于元朝统治之下。此后,德令哈成为元朝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

现居住于德令哈的蒙古族为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西蒙古)首领固始汗之后裔。走出历史的喧嚣与沧桑,现今的德令哈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民族聚居区,也是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从德令哈出发往西20余公里,一座以农垦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小镇柯鲁柯跃然入目。在这里,街道两旁,比肩接踵是仿旧建筑,置身其中,体味这座曾经是德令哈农场的历史过往。

柯鲁柯镇。

柯鲁柯镇蒙古族副镇长哈斯代青告诉记者,“柯鲁柯”是蒙古语,意为“水草丰茂的地方”。新中国解放初期,柯鲁柯曾是劳改农场,之后由德令哈农场改制建镇。全镇以蒙古族为主,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走进柯鲁柯镇安康村农民代存忠家里,写着“脱贫光荣户”字样的红色条幅挂在他家正中央,格外醒目。

15年前,代存忠离开青海乐都贫困山区靠天吃饭的穷家园,托儿携妻,投奔在德令哈农场的亲戚时,正是德令哈农场改制建镇初期,代存忠成为由农场改制后的柯鲁柯镇村民。

代存忠。

代存忠家曾因他妻子的病而致贫,是安康村贫困户,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起,通过担任生态管护员,代存忠靠着每月2800元的工资,加之发展藜麦种植等实现了脱贫。现在,这座被誉为“水草丰茂”的柯鲁柯镇,通过德令哈市发展的产业脱贫、低保兜底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教育脱贫、转移就业脱贫、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等方式,在2017年全部脱贫。

柯鲁柯镇的居民。

今年8月,53岁的代存忠和其他5位“全市脱贫光荣户”的农民代表来到浙江旅游。用他的话说:“这是第一次走出青海省外,第一次乘飞机,吃了没吃过的东西,看了没见过的大海,个人却一分钱也没掏的幸福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