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将星轶事:王建安的三次“因言罹祸”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红四将星轶事:王建安的三次"因言罹祸"我在<别和我谈济南战役>一篇中提到了王建安上将.这次写写他吧.王上将的性格,用乡言讲,就是"有点杵"----指直言不讳,看见不痛快的事就要指出来,话憋不住.当然,俺私下认为现在这种性格的人太少了.不过,此性格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王上将就因此吃过不少苦头.王上将与鄂豫皖出身的将领多由农民而入红军的经历不同,他多了段在吴佩孚军队的经历.他年轻时与地主儿子干架挨打.母亲因之病亡后,全家发誓报仇,于是他当了兵.在吴军阀的部队

红四将星轶事:王建安的三次“因言罹祸”

我在《别和我谈济南战役》一篇中提到了王建安上将。这次写写他吧。

王上将的性格,用乡言讲,就是“有点杵”----指直言不讳,看见不痛快的事就要指出来,话憋不住。当然,俺私下认为现在这种性格的人太少了。不过,此性格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王上将就因此吃过不少苦头。

王上将与鄂豫皖出身的将领多由农民而入红军的经历不同,他多了段在吴佩孚军队的经历。他年轻时与地主儿子干架挨打、母亲因之病亡后,全家发誓报仇,于是他当了兵。在吴军阀的部队没呆多长时间,他就跑啦,为什么呢?

说了句别人不敢说的话。

原来,吴的部队打骂士兵成风----那时的军官都没把兵当人看,某次王看到士兵挨揍,就在私下说了句:“这简直没人性!”

不料有人打了小报告,话传到了当官的耳朵里,结果是王挨一顿鞭子后被绑在旗杆上、在烈日下被暴晒了半天。

王上将就偷跑了,回家自己拉队伍,后与11军挂上了钩,便入了红四,累官至4军政委,先后与王宏坤、许和尚等搭档。

红四的政委不是靠耍耍嘴皮子能立得住脚的,要会打仗,还能带头冲,所以,王上将是名副其实的“军政双全”。

话说解放战争初期山东兵团归华东集团节制时,有的红四出身的将领是不尿陈军长这一壶的,自己依着性子干,私下里还常对陈军长的指挥水平点评一番,当然少不了贬低之语----确实,陈军长讲话、写诗甚至围棋都可以,至于打仗水平嘛……你知道滴。但王上将还好,说归说,命令下来还是执行不误。

某次,粟副司令命令到,王上将就开了句玩笑:“咋老是粟司令指挥我呢,啥时候让我也指挥指挥他才行。”注意:粟和王的关系是不赖的。

又有人打了小报告,陈军长不悦,但没说什么。后交待部下时:“山东有战事,要问问王司令”。

官方履历中,王上将朝鲜战场后曾养病近两年,其实背后有玄机。

话说朝鲜战争打完,授衔时,王上将的麻烦来了,借中央肃饶之文件,陈军长在华东大讲“伸手必被捉,头条就是反骄破满”,于是王上将就不小心成了“给猴看的鸡”,成了“居功自傲”的典型之一,被批:犯了“骄傲自满、功臣自居、拒绝自我批评与对抗军区党委领导”的严重错误。军衔都差点没了,56年才补授的。以后,王长期担任副职,难担重任。

其实,最不听节制的要论许上将,但因太祖喜欢,陈军长投鼠忌器,不敢拿许军长开刀。

有了这两次经历,王上将还没吸取教训,75年某次中央会议上又惹祸了。

王上将碰上了本家----党中央副主席王洪文,打招呼语竟是:“你坐直升飞机来的吧?”会议过程中,王上将要求叶帅介绍介绍王、张、姚等履历,名曰“帮助我熟悉熟悉领导”。

这瞧不起“革命新秀”的话,言外之意谁不懂?

于是,王上将回去后,接到通知:住学习班。这“学习班”是个啥东西,你问问老人就知道了。

学习班回来的王上将气不过,非“现学活用”地把自己没干几个月的警卫员提拔为秘书,这种提拔“火箭干部”的做法让军区干部大惊,知道原因的人就偷偷笑。

叶帅某次对王上将说:“有人告你的状呢。”王不以为然。

为啥总有人告王上将的状呢?从王上将的美誉“清廉”、“铁面”你就应该能猜到:他对人对己都极严,批评人常不分场合、不留情面,所以不少人“不高兴”。

现在,像王上将这样的“杵”干部是难见到的啦。